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年以来,我国对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一直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最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已开始了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重新评价。鉴于马尔萨斯人口论影响巨大,甚至于在一九八五年联合国的国际人口统计学大会上,还作出了再版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决议。也鉴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和我国人口问题关系的密切,因此,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总结我国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于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发展我国人口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到现代人口理论的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述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的基本框架,指出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的历史地位不应被否定;说明后马尔萨斯人口模型与马尔萨斯模型的异同;阐述现代人口的基本理论完全与马尔萨斯模型不同,其中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厉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可是,有人却把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谬论相混淆,这是极其错误的。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这样来控制人口的发展,是不是能够和马尔萨斯的旧人口论相提并论呢?不能。”并且还说过:“我们要搞计划生育来反对马尔萨斯人口论,计划生育是进步的,共产主义的。”正确区别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人口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是和我国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有密切联系的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则是歪曲事实,为资产阶级辩护的谬论,二者毫无共同之处。马尔萨斯人口论主要论点是:如果没有特殊的阻碍,人口按几何级数(即以一、二、四、八、十六、三二、六四、一二八……增加率)增长,每过二十五年翻一翻,而生活资料,就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的增长,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也只能每二十五年按算术级数(即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增长率)增长,所以人口的增长大大快  相似文献   

4.
汪士铎人口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士铎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三:绝对人口过剩论,节制人口论,人口质量论.我国古代人口理论是其人口思想的主要来源,他还受到西方近代人口思想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是其人口思想的理论依据.他是我国古典人口思想的继承者,又是近代人口思想的发轫者,他的人口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性质,同时还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双重特征.汪士铎的人口思想是近代世界人口思想一个组成部分,他是中国的马尔萨斯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人口问题的禁区打开了,出现了不少联系我国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好文章。为了推进人口理论的研究,我认为,当前还有一些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尔萨斯主义的区别何在?二十年前对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的“批判”,在实践上所造成的危害,现在已经痛切地感觉到了。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在理论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居然被宣判为马尔萨斯主义,成了“过街老鼠”!这种咄咄怪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人口问题的禁区打开了,出现了不少联系我国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好文章。为了推进人口理论的研究,我认为,当前还有一些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尔萨斯主义的区别何在? 二十年前对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的“批判”,在实践上所造成的危害,现在已经痛切地感觉到了。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在理论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居然被宣判为马尔萨斯主义,成了“过街老鼠”!这种咄咄怪事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近来不少文章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唯上主义”学风,这无疑是切中时弊的。但我以为,就理论上来说,不能不承认我们很多同志并没有真正区别开马克思主义和马尔萨斯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人口学领域重要的宏观人口理论——马尔萨斯人口论、传统人口转变理论以及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人口现象——长期持续低生育率现象,讨论现代人口变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对认识当今中国人口问题的借鉴意义,纠正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几个错误认识,提出关于人口发展战略的一些建议,即在充分尊重人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口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以"平稳发展"为目标制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8.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及其人口思想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本文列举了部分对马尔萨斯人口思想进行批判的观点 ,并就此分析了马尔萨斯《人口论》及其主要人口思想中的合理成份  相似文献   

9.
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时隔5年相继问世,二人的思想在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生活资料的供给、人口控制和调剂之策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洪亮吉的人口思想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却成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200多年来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许多政府以此为指导制定人口控制的政策,人口学也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两者在人口论方面的思想及理论加以比较阐述,以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人口学界,习惯上认为马尔萨斯是反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他的人口论是掩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粉饰资本主义的罪恶的,因而是彻头彻尾荒谬的、反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人口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人口思想.其中,对"两种生产"原理的新阐释、对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以及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首要问题的论述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宝贵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控制人口增长属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提高人口素质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的论述,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道路的阐述,为今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作为首部西方经济学的中译本,《富国策》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生产、交换、分配等理论以及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西方主要经济流派和思想。它的翻译刊行,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之谜"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李约瑟提出的"为什么近代科学不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间产生,而只在欧洲发达起来",众多学者试图做出解答,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官僚体制"说、文化影响论、"高水平均衡陷阱"说、"人口规模+科举制"说、整体研究论等.在对这些解释进行简要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对"李约瑟之谜"的全面回答实际上超出了科技史范围,而且对该问题的全面回答将大大加深我们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最近一千年中,西方国家的兴起与东方国家相对衰落的原因。在对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马尔萨斯制约”的概念,并以此来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通过人类突破“马尔萨斯制约”的必要性分析,指出了突破这一制约的方式。进而讨论了古代文明、荷兰等国的衰落与英国的崛起,论证了缺乏理性的国家难以突破“马尔萨斯制约”。同时,对我国宋代以来停滞不前的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棘轮效应”的存在阻碍了古代中国的发展。最后讨论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由此得到的基本结论是:由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经济奇迹一是依靠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二是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种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举的发展战略有效地突破了中国传统的束缚,从而实现了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韩非和马尔萨斯是中西方倡导人口过剩论的突出代表,他们的理论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色.二者思想的异同,展示了不同民族所面临的相同或相近的经济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口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细读马尔萨斯的著作,发现其并不是完全反对对穷人的救济,他反对济贫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济贫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对缓解贫困不利,而且可能会制造更多的穷人。因此,他主张实施一种缓和的救助政策,而且他的某些主张对解决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劳动者贫困"阶层问题,制定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有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理论来源,其主要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李比希的农业化学思想、摩尔根的人类学、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尤其是在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及费尔巴哈人本学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多重吸收与改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变革了自身的生态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对于研究和思考我国现阶段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和我国失业人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表现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范围大小不同、作用不同、政府对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劳动者的影响不同等。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突出,因此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鼓励创业创新。  相似文献   

19.
受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启发,根据中国"计划生育"30多年的实践,构建多种"人口结构"模型。在构建"人口结构"模型的同时,引入时间坐标,从而获得"过渡期"人口结构的变化规律,这就为控制人口的有序增长,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实施"一胎"指标30多年,一方面已经达到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人口结构"正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有必要将"一胎"指标适时调整为"两胎",以防止生育率的锐减和"老龄化"的激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