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说“丫叉”     
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鲁迅先生《野草》中的《风筝》一文,一开头就是“北京的冬季,地上已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其中“灰黑色助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一句,应该怎么读法,是读成“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睛朗的天空中”呢,还是要读成“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呢?有的刊物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株这样的花,一根看似干枯的主干,头上三个细长的枝丫。每个枝丫长出许多片嫩绿的叶子,透着生命的绿色,漂亮极了。  相似文献   

3.
一路开花 《可乐》2011,(3):26-27
听见冬天的离开第一次见马秋洛伏在窗台上唱歌,我有些恍惚。冬末的阳光从远山的峰巅上倾泻而来,在她的肩上镀了一层迷人的赭红。树上的叶片已经落尽,清风从裸露的枝丫上拂过,若有若无地吹着她的披肩长发。凉润的薄荷香伴着马秋洛的歌声缓缓飘来。那是孙燕姿的《遇见》。  相似文献   

4.
青城恋     
走的那天早晨,还在下雪,雪花在空中闪着微光,似闪闪的银针。离别也是静静的。我们默默地走在路上。经过一夜的大雪,有些细小的枝丫经不住积雪的重压,“咔嚓”一声轻轻地折了。就像有什么东西,“咔嚓”一声,在心里轻轻地和我分离。  相似文献   

5.
    
一只只白蝴蝶纷飞飘落飞进梨园落满了枝丫瞬间变成白花朵朵雪花小姑娘有一双巧手给麦苗缝了一床防冻的被褥脚踏在雪地上发出咯吱的声响那是我童年的歌没有忧愁只有欢乐雪@李均阳  相似文献   

6.
下雪,真好     
下午,一阵凛冽的寒风过后,天上飘起了雪花。起 初下的是雪粒,就像半空中,有人抓着雪白的砂糖一 把一把地往下撒。可不多久,雪就纷纷扬扬,越下越大 了。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 下落。路边的那些树,在寒风中不时地晃着身躯,刚刚 抖掉了枝丫上的雪花,可马上就又落上了许多。渐渐 地,大雪终于给一棵棵树穿上了洁白的外衣。  相似文献   

7.
防滑 雪天走路要“踏”不要“蹭” 宁可选择踩在厚厚的积雪上,也要避开浮冰和积水。不要因为湿滑就“蹭”着走,这样反而容易滑倒。要尽量抬起脚,实在地踩下去,这样就减少了鞋底与地面的向前摩擦力,会大大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雪松为常绿乔木,树干挺拨壮观,枝叶纤细优美、潇洒,颜色翠绿,终冬不凋,材质优良,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和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30年左右开始开花结实,多数雌雄异株,自然授粉困难。在种源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半木质化带叶的枝条进行扦插来繁育雪松。由于雪松插条生根比较困难,在无电子叶间歇喷雾设备时,可采用如下方法:(一)选地作床。育苗地选在河旁、渠边的林间空  相似文献   

9.
文化市场与文化人格苏志宏,郝丹立1944年,年仅23岁的张爱玲真挚地写下这样一段话:“苦虽苦一点,我喜欢我的职业。从前的文人是靠统治阶级吃饭的,现在的情形略有不同,我很高兴我的衣食父母不是‘帝王家’而是买杂志的大众。大众实在是最可爱的雇主,不那么反复...  相似文献   

10.
"象"之研究     
在对我国古代文论的整理过程中,似乎在挖掘"象"之新意上比较地热心一点,而于追本溯源、究其本来面目上疏漏一点,基于这样的考虑,拟作一点补漏纠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陈满意 《可乐》2011,(3):33-33
秋叶落尽,参差不齐的树就剩下清癯的枝条,像扯去汗衫露出筋骨的乡下汉子,尽显本质。枝杈疏疏朗朗,生机已隐去。村庄外的每片树林里都可以看到黑黢黢的鸟窝,有涂满黑釉的和面盆大小,好像岁月结成的茧。灰褐色的树丛,光秃秃的枝丫,单薄而孤寂。树枝拥抱着鸟窝在风中起舞,窝守着树,树伴着窝,在刺骨的寒风中相互慰藉。  相似文献   

12.
慕战江 《金陵瞭望》2011,(20):67-67
在电视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有人举起一杯葡萄酒.把鼻子探到林子里,停留五秒钝后.开始发言:“黑醋要的气息非常明显.还有一些晦蔻味,雪松夹带着烟草。”说罢.  相似文献   

13.
“再这样下去,我实在受不了了!等囡囡大一点以后,我一定要搬家!”面对记者的采访,囡囡妈妈气哼哼地甩了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一棵树     
天空,深远,迷茫。 空旷的原野,一棵老树伸着杂乱的枝丫,孤零零地呆在那静寂的洼边,缄默地站着。叶,多已坠落,剩下稀稀朗朗的几片,无力地向着秋风,瑟瑟颤抖。  相似文献   

15.
一、抓住关键词语“惊异和悲哀”把握全文主题 当“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的时候,“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风筝》的开头一节,就设置了悬念,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风筝的出现对“我”来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呢? “惊异”,即惊奇诧异,这里是指由于在严冬中看到了风筝——春天的信使而出现的激动兴奋的情绪。因为春天毕竟是美丽的:杨柳发芽,山桃吐蕾,孩子们放风筝,融成了一片春日  相似文献   

16.
英汉演说辞的节奏主要从语音和语义两个层面呈现。英语的演说轻音重音、元音辅音交错分布,头韵反复出现;汉语则通过平仄交错、音节控制形成节拍音顿。英汉都通过变换句式、使用排比结构来构建节奏。但英语排比则包孕式地不断延伸,形成层次分明的节奏群;汉语则用单字词、双字词、四字成语来凸显节奏的变化。英语的节奏呈环扣式,多层面呈枝丫状拓展,正好与英语段落的发展规律吻合;汉语的节奏呈并列式,铺展性地延伸,相互之间互不从属,互不包孕,正好与汉语段落的发展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7.
英汉演说辞的节奏主要从语音和语义两个层面呈现。英语的演说轻音重音、元音辅音交错分布,头韵反复出现;汉语则通过平仄交错、音节控制形成节拍音顿。英汉都通过变换句式、使用排比结构来构建节奏。但英语排比则包孕式地不断延伸,形成层次分明的节奏群;汉语则用单字词、双字词、四字成语来凸显节奏的变化。英语的节奏呈环扣式,多层面呈枝丫状拓展,正好与英语段落的发展规律吻合;汉语的节奏呈并列式,铺展性地延伸,相互之间互不从属,互不包孕,正好与汉语段落的发展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8.
李涛 《新天地》2011,(9):86-86
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  相似文献   

19.
飘飞 《社区》2012,(11):50-50
向日葵绝不仅仅是一株植物,它与阳光、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我认为.做一株向日葵会很好! 向日葵从来不会随意挑拣土壤,它似乎也没有挑拣的权利和心思,一颗种子落在哪里都会发芽,还在乎什么肥沃或是贫瘠的土壤吗?娇惯要不得,不能吃苦的种子注定会在哪怕一点点的干渴中倒毙,向日葵一定明白这一点,所以,当农人随意地将它们——或大或小的黑籽,一颗颗揞在垄背上时,  相似文献   

20.
"播掿"一词仅见于《乐府诗集》,前贤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播掿"应为"薄落"的音变体,其衍生方式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由单音词"落"衍音产生叠韵联绵词"薄落",再由"薄落"音转为"播掿"。"播掿"义犹"落魄",状处境衰落失意之貌,属于"落"字族叠韵联绵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