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路军与苏维埃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西路军的同志都十分清楚,中共中央最初给西路军规定的战略任务是“打通国际路线”,而不是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根据地。但这并不意谓着西路军没有进行政权建设工作。事实上,由于中央从整个战局出发而不断变动西路军的战斗任务,使得西路军在一段时期内把政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多年来,学术界虽有人提到这个问题,却没有对此进行细致的研究,本文想在这方面有所补漏。一、西路军政权建设计划的形成①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但是,红军并没有彻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阻截。当时,西北红军和党中央身受日寇、…  相似文献   

2.
姜任耕同志《关于长征结束后的红军人数问题》(见《江西大学学报》1983年第三期)一文,曾就三大主力会师时全国红军由三十万减少到不足三万人的传统说法,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三大主力会师时,“汇集在西北地区的红军约七万左右,加上南方红军,则全国红军应有八万以上。”根据接触到的资料,我以为这种估计数据比较接近事实。不过,对姜任耕同志所作“‘不足三万人’的红军……是指西路军失败后西北地区的红军”这一结论,我认为还是可商榷。因为,  相似文献   

3.
1984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周纯麟将军的回忆录《血战河西走廊》.该书第三节以“永登城攻坚受挫”为题,记叙了西路军攻打永登县城的事。但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和史料记载,西路军无有攻打过永登县城,也没有在现在的永登县区域里经过.我们走访了永登县城和永登县秦川地区的一些老人,他们都否认此事。据史料记载:1936年10月25日,西路军开始从靖远渡河西征。11月5日,张国焘、朱德电令西路军“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时应迅速占领凉州地区”.11月6日,西路军制定了《平(番)、大(靖)、凉(州)战役  相似文献   

4.
甘肃《社会科学》1990年第五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红军西路军史研究中有关问题再探讨》(以下简称《再探讨》)的文章。读了之后,不免使人产生疑问。文章对一些问题没有表达清楚这里且不谈,仅就它所提出的观点我们不敢苟同。这篇文章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说明毛泽东在1937年12月接见部分西路军领导时的一段谈话“出言有据”,而且至今是适用的。第二个是要说明西路军西进新疆不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而这两个问题里的核心内容又是四方面军三个军的过河、渡河部队的行动方向、以及西路军的组成等。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本文就《再探讨》提到的西路军的这几个问题,与作者张嘉选同志商榷,也请大家来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党史学界对红军西路军的历史进行了重新探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彻底否定“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得出了全新的结论。这的确是值得令人称道的好事。它不仅使辛存于世、漂落八方的原西路军战士得到了公正的待遇,而且,在党史学研究领域也带了一个活跃学术气氛的好头。但是,统观西路军史研究的结果,我们在拍手称贺之余,心中尚留一丝小小的谴憾——学术界在对西路军史研究中,特别是对西路军失败原因之“传统观点”的否定  相似文献   

6.
红军西路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与强大的敌人作殊死战斗失败后,约有12000余人被俘。这些被俘红军战士受到反动的马家军惨绝人寰的屠杀、酷刑、蹂躏和迫害。这是反动的马家军犯下的滔天大罪。这里我们对西路军被俘人员的悲惨遭遇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工农红军实行伟大战略转移的长征中,地处偏远的甘肃,竟成了全国唯一的四路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更兼红一方面军组成的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红西路军渡过黄河西进,鏖战戈壁,喋血沙场.红军的足迹几乎印满甘肃全境,历时三个年头,累计约五百七十多天,其间大事迭起,不胜指数.本文拟就西方野战军、红二、四方面军和红西路军在甘肃期间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作些粗陋的述论与探索,不当之处,谨请亲历者、史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鉴识订正.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过去对红军攻占遵义的时间,说法颇不一致。现就已掌握的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考析。关于红军攻占遵义的时间,过去有一月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及十三日等几种说法,较一致的意见是一月七日,主要根据是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二十一时十分,中央军委关于我军八日行动的部署给林聂彭杨董李罗蔡陈刘刘陈的电报。电报记载:“我二师今二时已袭占遵义,敌由北门溃退,我正趁胜追击中……”并认为一军团二师就是占领遵义的先头部队。同时,在敌伪资料中也有反映:当时任贵州邮区邮务长的王庆云在一月十七日密报中称:“遵义一月七日失陷”。薛岳在《剿匪记实》一书中也说:“……二十四年一月七日陷遵义。”  相似文献   

9.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共十二个师,连同中央纵队,约八万余人,分别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等地出发,突破国民党军队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道封锁线,11月18日进占湖南道县,向广西进军。红军的行动使蒋介石匪帮大为震惊,急忙调遣军队,分路堵截,并急电桂系军阀,要他们全力“堵剿”。桂系军阀认为这次红军以十万之众进入广西,桂系现有第七、第十五两军,兵员不足三万,要是与红军决战,不是失败,也会两败俱伤。他们也深知蒋介石的“中央军缓缓南下,迫使共军入桂,期待我(指桂系)两败俱伤之后,中央军可借口入占广西”(《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版651页)的阴险企图,最后,“为对付这一紧急局面,第四集团军司令部乃下令地方政府,将桂东北各县坚壁清野,以防共军入侵。同时将本省常备军十四个团悉数调往湘、桂边境,由白崇禧指挥,堵截共军入境。”(同上注)李宗仁、白崇禧电复蒋介石说,广西保证全力围堵红军,一定要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东岸,请他约束部队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3月中旬,由陈昌浩、徐向前等率领的红军西路军,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与西北马家匪军血战数月后遭到失败。西路军的失败是红军战史上一次最惨烈的失败。从中观的视阈分析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西路军组建前其主力三过草地,元气大伤,疲惫西进是西路军失败的开端;劳师西进之后,迟滞不前,战斗任务繁重,超过了承受力是西路军失败的继续;河西走廊粮缺水苦、狭窄平坦的地形使西路军雪上加霜;马家匪军为了自己的地盘进行拼命抵抗使西路军遭受重创。  相似文献   

11.
1930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指挥第一次反“围剿”的倥偬中,与8位农民家庭出身的兴国籍红军战士座谈一个星期后,写下了著名的《兴国调查》。毛泽东同志说:“这是我从来没有做过的,其实没有这种调查,就没有农村的基础概念”。这8位红军战士家住兴国、赣...  相似文献   

12.
红军西路军的失败,是中共党史、军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以往,无论是<毛泽东选集>与权威的中共党史著作,还是西路军幸存的高级将领及一般官兵都认为,1936年10月西路军经甘肃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是按张国焘的擅自命令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向西逃跑.然而,历史真相却是红军经长征到达陕北后,鉴于该地的生存危机,乃向共产国际提出援助要求,同时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即红军几个方面军西进.占领西兰大道与宁夏北、南部,以打通国际路线,靠近苏联.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批准了这个计划,共产国际与季米特洛夫等在随后的红军西征及西路军失败的过程中,多次给予了援助.实际上,张国焘对<宁夏战役>是持反对意见的,其原因一是考虑宁夏地域狭小,不利发展;二是为了保存四方面军的实力.但最终张国焘在与中央领导包括陈昌浩发生矛盾后,作了妥协,并让陈昌浩向下作了传达,这就是张国焘再次分裂红军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在祁连山中的黎圆口和石窝一带失败之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余部分路游击,李先念、李卓然等率三十军主力(约五个营)与直属队(人称西路军左支队,沿祁连山腹地向西游击,经四十余天极其艰苦的行军作战,于四月底进抵甘肃、新疆的星星峡。西路军左支队蓟达新疆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历来众说不一,最常见的说法有二:一说八百余人。这一说法最早见于程世才所著《悲壮的历程》一书。一说四百余人,这是几年前我访问新疆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一研究西路军者所得到的回答。根据是当年在星星峡为西路部左支队发过军装的盛世才旧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1934年就决策部署从新疆打通苏联,以获取军事援助抵抗日军全面侵华.他先后派蒋廷黻、邓文仪、杨杰等赴苏斡旋和谈判,获取了巨大的军事援助.与此同时,他对中共和红军“打通国际路线”的意图有所判断,并全力防堵,力图消灭,给红军制造了巨大的障碍和被动.这也是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1934年就决策部署从新疆打通苏联,以获取军事援助抵抗日军全面侵华.他先后派蒋廷黻、邓文仪、杨杰等赴苏斡旋和谈判,获取了巨大的军事援助.与此同时,他对中共和红军“打通国际路线”的意图有所判断,并全力防堵,力图消灭,给红军制造了巨大的障碍和被动.这也是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16.
关于西路军败于河西走廊的原因,毛泽东同志早有结论。为了进一步研究西路军的历史,我们在考察报告之二中,又提出了其他几个方面的因素。本文,想就马匪在河西阻击红军的兵力部暑及作战方式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7.
西路军失败原因综论(上)──兼驳“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董汉河关于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我已写过几篇文章,其他的有关著作中,有的也涉及到这一问题。孤立地看,所论多数都有道理。然而,当我们将所论的诸种原因放到一起思考时,便难免产生某些困惑和疑问:西路军失败的...  相似文献   

18.
(1) 1982年9月18日,小平同志在《一心一意搞建设》这篇谈话中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这条新路的战略重点有三个,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其中教育和科学又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这就明确了人才、知识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子曾宣称:“我有三宝,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67)《老子》一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而独将“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置于三大法宝的高度,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是,前人对此研究不多,本文拟就三宝的内涵、三宝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宝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华民国的创立元勋,孙中山对于民国史的编纂甚为关注。在他担任临时大总统的短短三个月时间里(1912年元旦至4月1日),他就在中间的半个月之内,三次“急咨”参议院,要求议决设立“稽勋局。”通过后,又命法制局拟定稽勋局官职令草案,在他正式解职的前夕咨请参议院议决施行。稽勋局的全称是“开国稽勋局”,亦称“临时稽勋局”,它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对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崇德报功,养生恤死,但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必须从“稽勋”二字着手,“调查应赏应恤之人,分别应赏应恤之等,详订应赏应恤之条……庶于南北新旧纷繁错综之事实,能尽得头绪,而各有归束。”这实际上也就是以人物为中心,为编纂民国史搜集和整理资料,提供执笔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