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发展党内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圣田 《探求》2002,(6):4-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发展党内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证。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这一重要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制度,发展党内民主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8):42-45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党建设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要从党员领导干部制度意识、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反腐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紧紧围绕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统筹规划,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垂范,践行法规,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么他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照顾全局,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胜利这个至关重要的大课题。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他说:“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  相似文献   

4.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理论层面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践层面或制度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四项政治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党的十七大明确解答了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走什么路的问题,并作了具体部署,意义十分重大。继续沿着这条正确道路走下去,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一民主问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论述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民主是一个有鲜明阶级性的政治范畴和历史范畴。政治制度决定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我国的政体不仅是实现民主的形式保障,更是民主内涵的实际载体。因此,民主建设不能离开这个载体,另外去寻求其它国家的民主方式,而应当通过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体来逐步实现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提出了一系列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新观点。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他强调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着眼。判断新的制度是否成功,不是看制度的条文是否新颖,而是在实践中审慎地观察它的功能和效果。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核心。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着重点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创新的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体制创新,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7.
李建 《学术交流》2016,(4):60-6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共中央为承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作为一种内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政治实践中的本土化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本质和功能上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和提高人民民主质量。依托国家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现阶段公共事务治理中显示了巨大的民主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现代化两次变迁的特点和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华 《探求》2003,(2):25-28,17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现代化发生了两次变迁,第一次是铲除封建专制,基本确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变迁;第二次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恢复被歪曲了的民主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一种取代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模式。因此,两次变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中叶,随着社会主义的出现,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或者说探求和确认被称之为社会主义民主或马克思主义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概念也随之诞生了。时至今日,有关这种政治制度的理论都反映了资产阶级思想与初期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冲突和区别。这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反对者和资产阶级民主理论家发展和拓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使资产阶级的民主被理解为现代社会民主组织的唯一模式。有利于说明这种观点的证据来自资产阶级民主的理论观、实践观及形式。与首批伟大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及其对民主的认识不同,在稳定和自由民主占优势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的理论家的著作中,民主被确定为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政党多元论在政治与法律方面的体现。据此,凡不包含这些社会政治思想的社会都被排斥在有实现和享有民主化的可能性之外。  相似文献   

10.
协商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乡村协商治理作为基层乡村群众的民主实践和有效治理制度的探索,不仅是社会主义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地协商治理发展不均,青海乡村协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村民主体缺乏协商意识和能力、基层农村的社会组织疲软无力、协商治理制度匮乏等方面。因此,解决青海乡村协商治理中暴露的问题,加快完善乡村协商治理体制,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青海基层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高管理水平是加速四个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适应现代化生产就应有现代化的管理。要学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掌握现代化的管理,必须弄清什么是现代化的管理。本文准备对这一问题,讲些看法。希望经过讨论,得到准确的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管理是由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所组成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管理是依据生产、技术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韩玉玫 《学术交流》2004,2(4):23-2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创立这一理论和制度;第二代领导人完善这一理论和制度;第三代领导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和制度。尤其是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多党合作制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有着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视对国体、政体与民主的研究,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改革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它表明哪个(哪些)阶级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哪个(哪些)阶级在国家中属于同盟者,哪个(哪些)阶级在国家中处于被统治的地位。简言之,国体即“社会各阶  相似文献   

14.
陈立媛 《社科纵横》2010,25(12):12-14,17
党的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使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和完整,敦促基层民主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发展,体现了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基层在村(居)民自治实践中积累和创新的经验给以肯定并推广的思路,有利于调动基层社会成员主动、平等参与自治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结合。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应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与基层群众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高度关注民生,始终维护民众的权益;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扩大自治范围。  相似文献   

15.
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推进多党合作的前提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党际关系模式,完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是实现多党合作的关键;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则是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的新视域是把政治制度从阶级的分野中剥离出来,把政治制度看作阶级社会中人类实现自我管理的最高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属于人类共同政治文明成果范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是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放性.确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新的坐标参考系,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吸收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成果,汲取经验教训,遵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规律,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政治制度.当代中国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创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范畴。这是继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的科学结论之后,又一个更加全面的重大科学论断和重大制度安排,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不仅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且提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健康迅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盛书刚 《探求》2009,(5):11-15
从理论形态上看,党的“基层群众自治”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不断完善。从实践形态上看,党在发展基层民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和成功经验,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热情正在不断提高。今后要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三化”着手,抓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个环节,继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仅次于根本政治制度,其内容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实践而不断完善.一项政治制度能否上升为基本政治制度,要综合考量其历史传统、政治影响、人口多寡、地域范围、民族利益、世界影响等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判断一项政治制度能否成为基本政治制度,在综合考量以上因素的同时,还要考察其宪制因素.特别行政区制度已具备成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