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也是高科技人才的汇集地,其科研实力雄厚、知识辐射面广,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因此它应当是科技创新及其知识产权这个无形资产的最大拥有者。为了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了保护高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强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但科技创新成果并未有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难以与经济发展协同进步。要使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的密切合作。本文结合江苏省情,对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俞建宁  蔡中宏 《社科纵横》2004,19(2):113-114
根据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结合甘肃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 ,分析了甘肃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对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提出了甘肃高校加快人才培养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得到快速发展,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从全国平均和西部平均两个维度对照,从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课程教材、平台建设、办学条件6个方面27个具体指标比较,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虽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但在全国比较则弱势明显,短板突出。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甘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立足西部实际,坚持鲜明导向,坚守内涵发展定力,在落实《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推进学科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师资队伍能力上下功夫,以创新举措驱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依托这个平台,能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该文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索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平台,通过培训引导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优秀创业导师团队给予高质量辅导、实践实训平台促进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创业链条发展等有效路径,以推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6.
地方医学高校科技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医科”背景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撑。地方医学高校承载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亟须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拓宽创新思维、推进建设内涵,以强化问题导向、行业导向、结果导向、实践导向和协同导向为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具有科学技术革新胜任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左右着国际竞争的格局。对于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甘肃来说,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科技创新的路子更是一个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课题,本文试图就此问题结合甘肃实际谈点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8.
论北京市属高校科技竞争力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竞争力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北京市属高校作为一个地方院校群体,目前面临着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科技经费投入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家级科技成果获奖类型单一、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市属高校重新明确科技事业发展定位,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深化与在京科研院所、中央院校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大力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利用IncoPat专利分析平台对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等河北省内五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专利分析,从五所高校2002—2019年的专利申请趋势、法律有效状态、技术构成及转让趋势分析反映省内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比较河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发展新局面,探讨高校科研赋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为高校或高新企业相关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科技转化与产出效率提高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略论高校科技档案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华 《探求》2006,(3):72-74
在科研工作中所形成的科技档案,是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但由于认识与观念、档案工作规制以及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知识结构等原因,高校科技档案存在重管理保护而轻利用的情况,使科技档案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高校科技档案利用问题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谢小春 《社科纵横》2008,23(7):32-33
高校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足融资能力弱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提高高校中小科技企业自身素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提高高校中小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各方来参与解决,为高校建立一个和谐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孙婧  张慧茹 《社科纵横》2022,(3):157-160
“四史”教育是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建设的重要途径,在高校中利用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四史”教育尤为重要。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学生明确前进方向、坚定理想信念,用甘肃红色文化教育高校学生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启迪人生智慧。掌握甘肃红色文化的建设规律,挖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学习利用的特殊问题,发挥“四史”教育的真正作用,弘扬甘肃红色文化精神,用甘肃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心田。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建设要求地方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如何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广西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类专业为例,在创新能力意识培养、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就业创业教育上给予重视,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实体中,加强实施.通过研究与实践,深化了校企合作平台、形成创新、创业、就业"三位一体"的长效运行机制.实践证明,该教育模式解决了教学中的"教"与"学"、"投入"与"产出"问题,改革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日本初创时期的高校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这些企业存在资金周转、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大学在创业教育型创业支持和的区域型创业支持方面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发展高校科技企业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毛笑文 《社科纵横》2005,20(6):11-12
基于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着重分析了甘肃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并从认识与定位、统筹与开发、管理与保护、投资与建设、创新与品牌、宣教与监督等方面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由于协同创新注重知识的开发和创造,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价值转化,所以推进协同创新是实现高校对知识传播、转化功能的重要途径,毋庸置疑,"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的科研成果因为不重视转化等原因,还没有真正发挥社会现实作用。高校应抓住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强力支撑的良机,推进高校、政府和社会协同创新,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发挥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宇  王珊珊 《学术交流》2004,(12):54-57
高校科技企业在形成和发展核心能力上,具有自身的特征和优势,即:有强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后盾,有独特的高校企业文化,较高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等。形成其核心能力的方法:一是提高组织学习效能,二是掌握核心技术,三是加强产权保护。发展高校科技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应策略是:有效地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注重高校科技企业的团队建设,强化团队的知识管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企业发展与学科建设并重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模式的转变,各大高校都在加大对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期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创业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因此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成了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该文首先对当前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以期为我国培养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朱学义  董靖 《创新》2012,6(3):115-118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思想的体现,是高校培养杰出人才的有效举措。如何让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呢?一个重要方面是给这些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本文结合人才培养的实践设立了五大平台:高端人才访谈平台、名人学院搭建平台、发明创造社平台、科技孵化基地、创新俱乐部平台,并为这些平台的运作设计了相应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甘肃新闻学会于一九八○年在兰州市成立,是群众性学术团体。成立时由甘肃日报新闻研究所兼管学会工作,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登记会员约五百人。主要是省内各新闻单位及各地县党委报道组、广播站的专业新闻工作第一届理事会者。理事三十五人,设常务理事十五人,会长一人,副会长三人。订立了“甘肃新闻学会章程”。一九八二年,甘肃新闻工作者协会、甘肃新闻研究所经省委省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十五名编制。从一九八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