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承德市避暑山庄的外围,星罗棋布地分置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著名的承德外八庙。其中的普陀宗乘之庙就是仿拉萨布达拉宫修建的。但这种模仿并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抄袭,更不是藏地建筑的汉化,而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进了藏族建筑的特点为汉藏建筑艺术的交流作出了典范。现仅就西藏布达拉宫和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布局及其仿建的渊源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须弥福寿之庙,座落在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面的山麓,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外八庙中建造最晚的一座喇嘛寺庙。这一年是弘历的七十寿辰,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长途跋涉二万余里,从后藏日喀则来到避暑山庄为其祝寿,弘历遂下令“肖其所居,以资安禅。且遵我世祖章皇帝建西黄寺于京师,以居第五世达赖喇嘛之例也”。修建此  相似文献   

3.
普宁寺概述     
在闻名中外的承德避署山庄东、北及东北山坡上座落着规模宏大、雄伟多姿、金碧辉煌、融汇我国多民族建筑艺术精华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承德外八庙。外八庙是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陆续建造的藏传佛教寺庙。原有寺庙十二座,现存九座。当年十二座庙中有八座庙设有喇嘛看管,在京各有下处(办事机构)。所谓外八庙是指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  相似文献   

4.
承德外八庙实际有十二座喇嘛庙,大部分都仿西藏寺院所建。外八庙成为清代汉、藏建筑艺术的融合。如普宁寺是仿西藏三摩耶(桑鸢寺);普乐寺是仿西藏萨迦寺,昔陀宗乘之庙是仿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由于仿建较为成功,就是规模小,有“小布达拉宫”之称,须弥福寿之庙是仿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而建。其他喇嘛庙也都有藏式色彩。早在崇德七年(1642年),西南边陲的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曾几次派人到盛京会见清  相似文献   

5.
鄂萨尔呼图克图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驻京呼图克图,乾隆五十一年(1786)乾隆皇帝钦定驻京喇嘛班次时,鄂萨尔呼图克图赫然在列。但鄂萨尔呼图克图系何地何寺的活佛及其详细情况目前尚无说法。笔者查证有关史料,认为鄂萨尔呼图克图应是乾隆年间曾任北京雍和宫堪布等要职的班智达堪布桑吉俄色。堪布桑吉俄色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被任命为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总堪布,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命出任四川广法寺堪布,乾隆四十五年(1780)调入北京任雍和宫堪布等职。乾隆五十一年(1786)因成绩卓著被封为"墨尔根诺们汗"。无论从名号上看,还是从身份、任职时间上看,堪布桑吉俄色应是驻京鄂萨尔呼图克图。  相似文献   

6.
姚霜 《中国藏学》2023,(1):159-168+219
“普陀山”,旧译“补怛洛迦”(Potalaka),有关的最早记载出自《华严经》,其被视为观音菩萨驻锡地,也是大乘佛教信仰共许的圣地。以此命名的观音道场遍布整个亚洲佛教世界,其中位于中国的浙江普陀山、西藏布达拉宫、承德普陀宗乘庙都是备受尊崇的胜地代表。这些与“普陀”相关的同名朝圣地的建立,与观音信仰的传播息息相关,不仅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更是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文章旨在从西藏文化中有关“■”(布达拉)的知识源流出发,梳理藏汉文佛教经典、修行文本、朝圣游记、胜地方志等文献中有关普陀胜地的记载,勾勒藏汉历史上对于普陀胜地的建构、认识与调适的过程,以汉藏佛教比较研究的视角,展现同名胜地文化的共享对于各民族之间精神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世相沿多诡橘,除弊特命金瓶掣;决疑定众顺其情,鸿丈巍焕喇嘛说。此四句诗出自嘉庆皇帝所撰之《普陀宗乘之庙瞻礼纪事》。文中对其父皇乾隆所撰之《喇嘛说》颂扬有加,推崇备至。子颂乃父,自古多见,而乾隆之《喇嘛说》(又称《御制喇嘛说)})确实是一份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历史文献。《喇嘛说》撰写于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原文以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于碑,保存于雍和宫,迄今已历2O4年矣。《喇嘛说})的产生与18世纪下半叶的西藏社会有着直接关系。此时发生过几件大事:l、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乱。1747年2月,主持西藏政务…  相似文献   

8.
一、帕玛日关帝庙概貌  1、帕玛日关帝庙的布局在拉萨布达拉宫以西,药王山以北,有一座高约20米的帕玛日山。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大将军福康安等清朝官兵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关帝庙,即帕玛日关帝庙。“由于这座小山形似磨盘,清朝驻藏官员称其为磨盘山”,①故此关帝庙又称为“磨盘山关帝庙”。磨盘山关帝庙属较为典型的汉式建筑。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四角飞檐排空,屋脊两端装有红陶鸱尾,主殿外东墙上镶嵌着一个意在保佑建筑安然的大石祖,庙内是汉式抬梁木结构,前墙整体为棂窗。磨盘山关帝庙占地面积约6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0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路经承德,游览了著名的皇家古典园林——避暑山庄。进入山庄大门,幽静、雅致的美景便扑面而来,可谓“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康熙皇帝在此兴建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除用以避暑和游乐外,清代帝王曾多次在这里处理过军政要务和民族问题。可以说,避暑山庄的每一座寺庙都记载有清王朝的重大活动和事件。为了进一步了解修建避暑山庄的  相似文献   

10.
六世班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之一。乾隆三年十一月十一日生于后藏,乾隆五年被认定为五世班禅的转世灵童,次年在扎什伦布寺坐床,成为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法名罗桑巴丹益西。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二日戌时圆寂于北京,享年42岁。六世班禅入觐的整个过程可分为觐见准备、承德祝寿、北京活动、灵榇西归四个阶段。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原档,围绕觐见准备和承德祝寿作一概要叙述。一六世班禅早有入觐的意愿。当他得知乾隆将举行七旬庆典的消息后,通过章嘉活佛主动要求入觐祝寿。他在奏书中明确表示:“小僧自幼仰承文殊菩萨大皇帝豢养之恩,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对三幅来自承德的唐卡进行研究。承德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距北京大约256公里。承德山青水秀,曾是清朝皇帝的避暑之地,此后清朝在这里建立了一些佛教寺院。1701年,康熙皇帝在一次出外野猎中发现此也风景如画;“河水从狭长的路带中间缓缓流过,四周山峦起伏”,于是决定在此地建一别墅,作为皇族贵戚夏季避暑之地。1703年别墅正式落成,从此这座华丽的建筑物以避暑山庄之名闻名于四方。承德位于北京和皇帝打猎之地——木兰之间,来  相似文献   

12.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廷在承德营建满族寺庙“殊像寺”。乾隆发诏:设清字经馆,译《满文大藏经》。译《满文大藏经》是与《四库全书》同时开始的。自乾隆三十八年二月起,特命皇子大臣,从满人、蒙古人中,选择通晓翻译者,将《大藏经》所有蒙古字、汉字细心校勘,按部翻译为满文,大约花费了18年时间。乾隆亲笔撰写了御制序文《高宗翻译全藏经序》。《满文大藏经》共译两部,每部为1202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格鲁派与内地之关系,始于1408年明成祖(永乐)宣诏宗喀巴大师进京。宗喀巴上书辞谢未赴。1414年又诏,乃遣弟子释迦益西进京,成祖封之为西天佛子大国师。1416年释迦益西返藏,1434年再次进京,明宣宗加封为大慈法王。有清一代独尊格鲁派,雍正、乾隆均从章嘉国师学法。明代禁绝民间学习密教,清代虽于北京、承德广建雍和宫等寺庙,由格鲁派僧人主之,但亦仅流通于宫廷及统治集团上层,民间不预也。  相似文献   

14.
古老壮丽的布达拉宫作为勤劳、智慧、勇敢的藏民族的象征,早已闻名遐迩.然而这座始建于公元7世纪,扩建于17世纪的宫殿式寺庙古建筑群,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险情四伏,部分建筑随时都有倾塌的可能.1987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国务院呈上了《关于抢救布达拉宫的紧急请示》,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李鹏总理审阅后,对做好布达拉宫维修工程的筹备和前期勘测,作了重要指示.中央七部(委)局,迅速组成了布达拉宫联合考察组,奔赴高原详细考察险情,随即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维修布达拉宫问题的考察报告》.国务院很快下发了《国  相似文献   

15.
金秋10月,驰名中外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雍和宫,举行了近百年来最为隆重的一次弥勒大佛开光庆典。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喇嘛庙,建于康熙33年(公元1694年)。原为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即位前的府邸,乾隆就是在这里降生的。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升为行宫,改名雍和宫。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乾隆为缅怀雍正皇帝的业绩,维护西藏、蒙古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末,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董·久美旺吾遵照第六世班禅华丹益西的法旨,依照后藏地区江仁钦宗的弥勒佛殿款式,在甘肃夏河县拉卜楞寺大经堂之西北隅亦修建将一座弥勒佛殿(俗称大金瓦寺,也叫寿禧寺)。同吋,聘请了数名尼泊尔国手艺高超的金属工匠,来铸造高达8  相似文献   

17.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班禅大师驻锡之地,可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扎什布寺,座落在日喀则城西的尼玛东山尾,背之山形如大象奔跑。寺庙距市区约四里。远望寺院,依山面筑,宫殿重叠,毗连错落,雄伟壮观。总面积近三十万平方米。其主殿大经堂可容纳二千多人在此念经,是该寺最早的建筑,历时十二年才建成的。大殿左侧是大佛堂,叫强康(弥勒佛堂);右侧是度母佛堂。大殿旁还有一座在其他寺院没见过的佛堂——“汉佛堂”(甲纳拉康)。强康高三十米,共七层,建筑面积八百六十多平方米。殿内大铜佛高二十六米半,其尊座便有三  相似文献   

18.
现藏故宫疇博院的《万树园赐宴图》,是清朝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等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奉清高宗弘历之命创作的一幅大型绢画。作品长4.19米,高2.21米。画面以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为背景,描绘了弘历设宴招待杜尔伯特部(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三大台吉(汉语“太子”的转音,是蒙古爵号)的盛大场面。图中的树木、穹幕、山水等为中国传统画法,人物头像为西洋画法,是一件中西合璧、别具特色的优秀  相似文献   

19.
辽朝第八代皇帝道宗之名,在《辽史》中凡十一见,皆书作“洪基”。但近世发现的两通碑文,即清宁三年(1057年)十月八日由道宗署名纪念其亲生祖母的《圣宗钦爱皇后哀册》,和大康七年(1081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由道宗署名纪念其重祖母的《圣宗仁德皇后哀册》,却皆书作“弘基”而非“洪基”。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的傩型戏剧《米拉查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的蒙古人自古以来信奉蒙古勃额(萨满教)。16世纪喇嘛教格鲁派传入蒙古地区。1639年2月,皇太极第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即重信固伦公主)下嫁科左中旗第一代多罗郡王(也称和硕温都尔亲王)奇塔特,随身带来了替身的活佛喇嘛乎毕勒干。之后于1646年建立了科尔沁第一座喇嘛寺庙爱佑喜庙。①从此喇嘛教在科尔沁广泛传播。科尔沁的腹地哲里木盟先后建有二百多座喇嘛寺庙。在这些寺庙中流传着约七种“查玛”(俗称跳鬼)。即《伊和查玛(大型查玛)》、《米拉查玛》、《色日布却金查玛》、《伊顺查玛(“三九”查玛)》、《如布珠乌兰查玛(十人显赫灵图查玛)》、《朝德白拉姆查玛(天女查玛)》、《丁哈日查玛》。其中《米拉查玛》最具戏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