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6年1月23日是中国鄂伦春族历史上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鄂伦春族的主要聚居地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政府发出布告,包括鄂伦春猎民在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严禁猎捕、出售、收购、携带野生动物,鄂伦春族千百年来狩猎的历史从此结束。鄂伦春族是本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唯一一个主要依靠狩猎,辅以采集、捕鱼为生的民族。他们在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绵亘数千里的原始密林中,带领猎犬,策马持枪,捕获着獐狍鹿等野兽,游动在辽阔的林海里,过着飘泊不定,到处迁徙的生活。他们吃的主要是兽肉和野菜,穿的主要是狍皮制成…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黑河地区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族乡、新鄂鄂伦春族乡及伊春地区嘉荫县乌拉嗄镇胜利村,这些地区的鄂伦春族总计有1510人。在经济上以林业、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原因,长期以来鄂伦春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缓慢,而且各地区不平衡,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自1953年定居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近40年来,鄂伦春族经济有长足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们:鄂伦春族经济生产主业尚不十分明确,其经济到底向何处发展?因之我们有必要来研究鄂伦春族生产方针的演变,以期能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族是历史上游猎于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民族。由于居住的地方处在偏远的边疆,又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鄂伦春族的生产与生活,使鄂伦春族的文化不致失传,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辑出版了一部由王立坤主编的《鄂伦春传统民歌》。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鄂伦春族》《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韩有峰先生撰写的一部专著。《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流域民族历史与文化丛书”中的一部,是全面研究和介绍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一本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从1953年定居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30多年来,鄂伦春族的社会形态有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其经济、政治,还是其文化教育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其社会状况的各个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解决、克服,势必影响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发展。本文试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作初步分析,并提出如何发展鄂伦春族经济的几点浅见,以期能引起更多的人对鄂伦春族的注意并给以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历史上是中国东北地区比较典型的一个狩猎民族.在鄂伦春族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传承了大量具有其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本文主要就其丰富的民间文化中的伦理思想、独特婚姻习俗中的伦理思想、质朴的传统习俗中的伦理思想以及抵抗斗争中的伦理思想共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将鄂伦春族人民热爱生活、以人为本、平等团结以及热爱祖国的伦理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省鄂伦春族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游猎民族,直到解放时,他们的社会形态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家族公社制残余。1953年9月,鄂伦春族实现了定居。从此,他们跨跃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已经整整经历了40个春秋。  相似文献   

9.
1968年,鄂伦春族猎民的后代舍勒巴图从内蒙古大学毕业了。他怀着一颗为鄂伦春人寻求进步的火热的心,主动要求返回故乡工作。后来,他担任了甘奎猎民乡的党委书记。甘奎,靠山面水,土地平展,自然条件很好;嫩(江)——林(加格达奇)铁路穿行而过,交通很便利。全乡3个猎民村居住着100多户近400名鄂伦春族猎民,他们大都有加工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鄂伦春族下山定居40周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前来参加庆祝盛会,让我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检委、省军区和全省各族人民,向全省广大鄂伦春族人民和在鄂伦春族地区辛勤工作的各族干部致以热烈  相似文献   

11.
普列·阿里格有很多身份:企业家、原黑龙江省政协常委、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佳木斯市主委……"我是鄂伦春族!"而我第一次见到普列·阿里格,他只用了这样一句话介绍自己。1953年9月,黑龙江省300多户、1303名鄂伦春族同胞下山定居,结束了我国鄂伦春族世代游猎和"衣靠兽皮食兽肉,‘仙人柱’内把家安"的历史。普列·阿里格家族就身在其中。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 我们把大家请来讨论鄂伦春族的工作,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前段工作,安排“八五”期间全省鄂伦春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二是安排做好迎庆鄂伦春族下山定居40周年的准备工作。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的兽皮文化有悠久的历史。鞣皮和制作皮制品的工艺极为原始,兽皮制品种类繁多,其上的纹样古朴美观,别具风采。研究鄂伦春族的兽皮文化,不但可以揭示东方少数民族兽皮制作工艺,也可以揭示出远古时代游猎民族的生活习俗。基于上述思想,笔者对鄂伦春族的兽皮文化试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2007,(10):F0002-F0002
9月22日,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动漫城新闻发布会暨项目启动仪式上,来自黑龙江省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的民族服饰展演为其增添亮色。同时,经营鄂伦春族独特风格的桦树皮手工艺品店也在此落户。据悉,鄂伦春族历史文化中的人物等形象还有望成为动漫创作的蓝本。  相似文献   

15.
游猎生活从鄂伦春族生活中消失了,而且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化不可能再度复苏,它将成为永远的过去。保护、抢救并生动的再现就显得十分的必要。《鄂伦春游猎生活》的出版非常有意义。它既具有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也是对鄂伦春族往昔生活最好的纪念。《鄂伦春游猎生活》首先介绍了鄂伦春族的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篇”全面介绍了鄂伦春族狩猎、打鱼以及采集的生活。对每一种动物的习性和狩猎方法都作了描述,从野兽习性的掌握,从猎场的选择,从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都充分体现了鄂伦春族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三少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其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本民族舞蹈——鄂伦春族原始舞蹈.本文通过对鄂伦春族原生态舞蹈的初探,粗略地向大家介绍鄂伦春族舞蹈的起源、形成以及发展.文章前部分介绍了鄂伦春族原始舞蹈文化艺术形态,具体描述了鄂伦春族舞蹈的古老性以及鄂伦春族人对歌舞的重视,后半部分讲述了鄂伦春族舞蹈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以及就现在情形来看如何发展和传承鄂伦春族舞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内容包括综合性成果中的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研究和相关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问题.在综合性成果方面,当前国内学术界对鄂伦春族的综合性著作多部,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研究,有大量关于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内容.在专题研究方面,包括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比较研究、调查报告、传承与弘扬研究等.在理论问题研究方面,主要研究要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民族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要有利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重视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爱辉区与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学校之同联谊、传帮带的经验,认为,一是加深了了解,更新了鄂伦春族学校的观念;二是通过开拓创新,强化了对鄂伦春族学校的管理;三是经过全面指导,提高了鄂伦春族学校的素质;四是通过童心交流,互促互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五是经过大力支持,帮助鄂伦春族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有关现代鄂伦春族普通教育的问题很少见诸报端,若从普及鄂伦春族义务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是不正常的,怎样才能如实地反映鄂伦春族普通教育的全貌呢?笔者拟从鄂伦春族普通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入手详细说明之。 一、鄂伦春族义务教育的巨大成就 解放前,由于历代统治者长期实行倡武轻文、“弃猎归农”的愚民政策,使鄂伦春族教育一直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解放后,党和各级政府对鄂伦春族教育十分重视。早在1953年,随着鄂伦春族逐步定居后,各地便相继成立了民族小学,而后发展成为完全小学,小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鄂伦春族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着手进行探究,歌曲的发展变化依附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同时也反映出鄂伦春族真实的生活状态。本文通过文献收集调查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对鄂伦春族音乐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校对了现有鄂伦春族音乐种类的名称,更加贴近其本民族的原有含义,达到对探析鄂伦春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