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导刊》2006,(11):I0007-I0007
近年来,荣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一项名符其实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立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和荣昌的基本县情,提出了荣昌第六期(2005-2007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头年开好局,三年创一流”的新目标,确立了结合新县情,实现新突破,服务新农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决策导刊》2007,(3):9-11
直辖十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全市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建设,按照“项目建设规模化、运作机制市场化、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化、投资来源多元化”的“四化”思路,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地推进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形态也随之不断更新,与此同时,国家更加重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因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运行,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会计管理工作在资金运行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研究通过对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的调查,对资金运行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发现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会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结合会计管理体系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出了现阶段在整个体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一些现实情况,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力争使财会管理工作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顺利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质量,近年来,蕲春县从狠抓五大环节,严把五道关口入手,对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竣工验收和工程建后管理护全过程进行监管,收到了明显效果。去年8月,省农发办检查组对蕲春县农发项目建设进行了检查,认为蕲春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有看点,有亮点,有新的增长点。省人大预工委视察组一行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了调研和视察,视察组一行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察看了泵站、渠道、桥闸、拦河堰等工程建设,走访干部群众,了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运行情况。通过一看、二访、三听,视察组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所取得的成效感到满意。认为蕲春县农业综合开发有看头,有用、有用头,总的来讲,思路很清晰,工作很实在,效果很明显,农民很满意;综合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捆绑使用,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今年3月初,省政府对全省46个粮食主产县(市)高产农田建设进行了检查,对蕲春县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郑林  陈雄 《咨询与决策》2004,(11):66-67
浠水县“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高效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连片集中”和“综合治理”的原则,高质量、高标准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是指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资料形成的项目档案。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本文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其现状进行了全面描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以项目为纽带,“公司 基地 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出了做活资源、做强“龙头”、做大产业、做优效益、完善机制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实施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龙感湖农场紧紧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及全域信息化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双强双兴”为重点,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作为最直接、最现实、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末我省开始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共投入资金27亿元,整理土地面积160万亩,新增耕地48万亩。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同时,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拥护和充分认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被誉为“见效快、受益广”的系统工程。可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了短期见效快、受益广的效果,却难以实现长久受益的目标,项目工程后期管护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胡文 《决策导刊》2001,(8):33-34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它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庆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实施10年来,尤其是直辖后,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特别是“丘陵地区综合开发利用模式”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赵晖 《决策探索》2008,(18):77-78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国家财政安排的、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一笔专项投入,目的是为了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增加农民收入。资金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管好用好农发资金既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是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的要求,也是保证财政资金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加强农发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战略性措施,其项目资金的来源、分配、投入、使用和效益情况在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情况分析入手,从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使用效果及存在的主要等方面着手研究如何建立相关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评价,审核和提高开发项目资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重庆自1990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到2004年底,已走过了十四年的历程,累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资280481.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9824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91868万元;完成土地治理面积457.83万亩,  相似文献   

15.
魏薇 《经理人》2012,(6):44-47
说到农业投资,不善言辞的傅哲宽笑了笑,澄清了一个美丽的误会,“其实我投资的项目是比较多的,既有IT行业,也有制造业等,因为圣农是目前我们投过的利润最高的一家公司,而且又被评为2009年最佳投资项目,所以给大家造成一种印象,以为我专门投资农业。”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动态     
《领导决策信息》2008,(49):24-24
重庆国内首创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从2009年起,重庆市将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专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这在国内尚属首创。该市2007年在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进行试点,专门向国家提出申请,为该村专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请获得国家农综办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1988年启动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农业经济迅猛发展。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深入开展,现有农业金融体系的融资能力已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现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筹资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在现有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陈兴平 《科学咨询》2005,(21):29-31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本文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其现状进行了全面描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以项目为纽带,"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出了做活资源、做强"龙头"、做大产业、做优效益、完善机制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实施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足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鱼米之乡。农业资源丰富,生态条件较好,是全市唯一的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全县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坚持“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按照科学规划、整体开发、梯次推进的思路,致力建精品、兴产业、树形象,狠抓高产田,示范区、特色园建设,全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以“一纵两横”为骨架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相似文献   

20.
吴应明 《决策导刊》2004,(10):37-37
2003年,巫溪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两个转变”,始终坚持“两个着力、两个提高”,以项口建设为中心,结构调整为主线,农民增收为目的,治理与开发并举,建立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与时俱进,使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完成农业生态工程0.85万亩,营造防护林0.35万亩,建中药材基地0.51万亩,新修引水渠21.5公里,蓄水池16口,蓄水7.6万方,新建机耕道8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