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如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1)
《非儒下》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俞樾云当作“教行于下必利上”,是。)。按:虚,读为“倨”,声近义通。《荀子·大略》“仁非其里而虚之”,虚之,即居之。《广雅·释诂二》:“墟,凥(居)也。”《荀子·哀公》:“亡国之虚”,杨倞注:“虚,读为墟。”可证居、虚二字通。本篇“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又云“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居,并读为“倨”,居之通倨,亦犹虚之通墟,则知虚可通“倨”。又,危,读为“佹”或“恑”,诡异之意。《左传·僖公二八年》“且明德也”,杜注:“以起大义危疑之理。”陆德 相似文献
2.
王焕镳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1—2期合刊载有我校中文系主任王驾吾(焕镳)教授的新著《〈墨子〉校释商兑(一)》,原拟连载,现尊重作者的意见,不再续登. 相似文献
3.
《晏子春秋》校释补(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如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1)
前言自清代孙星衍著《晏子春秋音义》以来,校释《晏子春秋》者继踵。正误补遗,各有所获。吴则虞先生汇各家之说,并述己见,成《晏子春秋集释》,其功殊伟。笔者在这方面作了若干补充,对诸家之说,间有不同看法。当否祈予指正。所引诸说分别见于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顾广圻《晏子春秋》校本、洪颐煊《读书丛录》、苏时学《爻山笔话》、俞樾《诸子平议》、于鬯《香草校书》、黄以周《晏子春秋校勘记》、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刘师培《晏子春秋补释》《晏子春秋斟补》、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郭沫若 相似文献
4.
刘如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2)
《吕氏春秋》一名《吕览》,秦相吕不韦集众门客所作。全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凡一百六十篇。吕不韦令撰此书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个人威望。书中反映了战国各派的思想。《汉书·艺文志》列之于杂家,称其“兼儒墨,合名法”。实则其余诸家为兵、农、道、阴阳、小 相似文献
5.
刘如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1)
校勘或译注《庄子》而有较好成果者,古今不下百家。然以讹传讹、习而不察处,亦每每有之。且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疏漏时所不免。近来陈鼓应先生撰《庄子今注今译》,博采众家之长,并出己见,可谓集成之作。曹础基先生的《庄子浅注》,亦甚简明,时有卓见。然个别地方,仍可商榷。 相似文献
6.
刘如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
《臣乘马》彼善为国者,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高下之策,不得不然之理也。按:力,功。《国语·晋语二》:“夫齐侯好示,务施与力而不务德。”韦昭注:“力,功也。”《左传·昭公二五年》:“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杜注:“民功曰庸,治功曰力。”《吕氏春秋·应同》“霸 相似文献
7.
蒋礼鸿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宣汉篇今百姓安矣,符瑞至矣,终谓古瑞河图凤皇不至,谓之未安.黄晖曰:朱校元本无此四字(按:指“符瑞至矣”四字).礼鸿案:黄氏无说.今案:仲任虽云“圣主治世,期于平安,不须符瑞”,而实谓汉家符瑞累积,但不与古瑞重复耳.即以仲任所处章帝之世言之,即有麟、甘露、醴泉、神雀、白雉、紫芝、嘉禾、金出鼎见、离木复合诸瑞以上并见本篇,故云“今……符瑞至矣”.下文曰:“俗好褒古称远,讲瑞则则字依刘盼遂、黄晖说补上世为美,论治则古王为贤;睹奇于今睹当作睹,终不信然.”正与此文言“符瑞至矣,终谓古瑞河图凤皇不至”义同.“符瑞至矣”四字当有. 相似文献
8.
<后读书杂志>记录了徐复先生多年校释古书的成果.其中有些校释条目有可商榷之处,其致误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不辨古人行文条例而致误,二是未结合上下文义而致误,三是不明词义而致误. 相似文献
9.
解启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546-550
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是近代墨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其最主要成就表现在《墨子》的校释上.孙氏的《墨子》校释工作扬弃了乾嘉学人的校勘方法,不仅把校勘与训释相结合,而且表现出通世致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赵克刚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在等韵图上方,先分为唇舌牙齿喉半舌半齿七音,即七个发音部位,是横列的。各等韵图排列七音,不是一个样子,未采取位置固定法。但是,一个发音部位搬家,在其下的其他排列顺序也就依次搬过去,后者的排列顺序,始终不能离开郁个发音部位。不难看出,等韵学家自发音部位而下的排列顺序,又正是采取位置固定法。在七音里,以声母的四种发音方法为横排列顺序,古人称做四等清浊,印沈括《梦溪笔谈》所说: 相似文献
11.
《荀子·劝学篇》校释订补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海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6):71-74
对先秦名著《荀子》的校释 ,自唐人杨所传注本后 ,明清以来 ,代不乏人 ,然其中疑难未解之处多在。本文仅就《劝学篇》中部分疑难词语 ,在前贤时彦研究基础上深入考究 ,提出新的见解 ,并对旧校释进行订正、补充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荀子校释》一书,备受荀学研究者关注.本文专就《荀子·仲尼篇》的原文再次进行校勘,并对疑难词语进行考释补订.所据底本原文与杨倞注文,仍用《古逸丛书》影南宋台州本.本文将《荀子·仲尼篇》原文分列为若干段进行校释补正,所校释之字词句下皆用横线标示.校释补订必先蒐诸贤时彦之说,去其重复,采其精要,其次附以笔者拙见. 相似文献
13.
黄征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王梵志诗研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似乎已将进入汇校汇释阶段。然而,入之愈深,其进也愈难,梵志诗校释中所存在之难题尚多,若不精心探索,逐一解决,汇校、汇释亦将流于肤浅。笔者研读之余,偶有一愚之得,井窥管见,聊供读者参考。本文于各家论著,多有引用、商补,兹将名称、作者及简称总列于下: 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版,简称《校辑》。本文诗题、编号悉依此。) 项楚:《〈王梵志诗校辑〉匡补》(此文析为两篇,篇名全同,一载《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4辑,一载《敦煌研究》1985年第2期(总第4期)。为兔烦琐,两篇同简称为《匡补》,不加分别。) 相似文献
14.
李若晖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6)
《吕氏春秋校释》是陈奇献先生历40余年辛苦研究写成的迄今最为完备的《吕氏春秋》集解本。但智者千虑,亦偶有一失。本文即试从校勘、训沽的角度,对《校释》“斫斩”、“少选”等则提出质疑,以向先生及诸大家求正。 相似文献
15.
刘如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
本文对号称难读而又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管子》作了较细的校补工作,约70条。此为“再补”篇,《〈管子〉校释补》一作发表于《文史》第32辑。 相似文献
16.
都兴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4):6-9
文章综合多种近代汉语及现代方言等语料,对蒲松龄短篇俚曲《俊夜叉》中“疔疮”(当作“疥疮”)、“得空”“创创”“一窝落”等文字校勘问题及疑难词语解释问题进行辨正分析,为《聊斋俚曲集》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7.
周文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1):73-82
创作《经上》的目的是什么?《经上》是干什么用的?目前的“课本说”“百科全书说”“哲学体系说”以及“字典说”都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通过对道藏本《墨子》的《经上》和《经说上》做新的断句和分段,发现《经上》中藏有《原经》。《原经》正好100字,共20句,每5字一句,易于背诵。这种“《原经》说”还认为:最初版本的《经上》就是由对《原经》中所有的 词逐个进行阐释而形成的。它较好地解释了《经上》的形成原因。这一发现为研究《墨经》提供了新的思路,甚至为理解《墨经》提供了新的线索、新的视角。此外,我们还给出了一份《原经》的现代汉语译文。 相似文献
18.
方一新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本文对《世说新语》中的八条词语作了考释。其中“簇”、“啖名客”、“狩”、“京”几条涉及校勘,“刺促”一条求其语源,“博涉”、“累”、“难”三条谈了词义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于淑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2):36-38
语言学界习惯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敦煌文献大多是晚唐五代这个界标前后的产物,在汉语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以收录敦煌禅籍为主的《大正藏》之第八十五卷,一方面给佛经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另一方面,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也是研究当时词汇的很好材料。笔者拟就新近校读中遇到的一些词语进行简要考释,以求受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张启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6):203-206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王天海的《荀子校释》,是继晚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之后对《荀子》校勘注释的又一集大成之作。本文摘取其中颇具新意的条目进行评述,并与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教授的《荀子训解补正》的相关条目进行对比论述,展示学者的不同风格和学养,以期达到更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