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荣禄与戊戌变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考察荣禄的片奏、函电、文牍以及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荣禄在戊戌维新期间的变法思想和举措,以及政变后荣禄在北京主持枢垣,竭力消除政变造成的消极影响,维持大局,并继续主张为图强御侮而实行相应的改革,从而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荣禄看作反对变法的顽固守旧人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董福祥与荣禄之间的渊源关系及其甲午战争后,在中国近代几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合作与分歧等问题作了析论。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董福祥是荣禄拉上战车,紧接着又绑在一起,同唱一台戏。但由于特定的中外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历史原因,致使董福祥以悲剧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内,我见到了“福冈亚洲文化奖”的大奖得主、中国政协委员、著名考古学家王仲殊。王仲殊工作的这所庭院是既有来历又有来头的。明永乐年间,此处是大太监刘瑾、魏忠贤掌管的东厂机关,因此庭院旁边的胡同就叫东厂胡同。清代为两广总督瑞麟和直隶总督荣禄光後居住,命名为“徐园”。民国初年,又为北洋时期大总统黎元洪的府第。院内庭台房舍精巧,碧竹摇曳,白松挺立,是一处幽静雅致的治旱之所。解放後把此处阕为听著王仲殊的学术经历……一连放弃四所大学,就是因为恋家,口後*白阿措,王仲殊还是来…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4,(9):62-63
在人类历史的传说 中,有一块已经沉没的古老而神秘的大西洲。这是一个经历了数十代繁荣,创造过灿烂文化,但却不明不白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岛国。  相似文献   

5.
元人张起岩撰《大元敕赐故西台御史中丞赠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张公神道碑》,是一篇关于元代知名曲家张养浩的内容丰富详赡的传记资料,以此为依据,参酌其他史料,可知:张养浩的祖父张山在苗氏外,另娶杨氏。张养浩母亲许氏,继母尚氏;妻子郭氏,先养浩二年卒,生长子张强;强年二十二岁卒。“云庄”乃张养浩晚年自号,而“齐东野人”为其另一自号,“顺菴”则为其别号。其著述,除学人已提及者外,另有《经筵馀□》、《卫圣编》二种。另外,据神道碑,还具体确凿地勾画了张养浩的仕、隐经历及早年苦读情况。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学中的欲望叙事与犬儒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文学中的犬儒主义风气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被迫抛弃五四启蒙传统,而进人到了“第二次转型”当中,而在世纪之交的近十年来,当代文学在网络文学的催生下,又经历了“第三次转型”〔’〕。这种划分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或视野来看,当代文学在当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转变还仍然在进行当中。这种变化的内在依据是作为作家的知识分子的空前分化,而文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作品的精神性和思想性,而非主要依据外在传播方式。其实网络文学不仅仅是消费性的电子写作,传统文学也大多可以…  相似文献   

7.
赵孟頫(1254—1322),元代杰出的大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宋太祖之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太祖第十世孙,浙江吴兴人。工书法,擅画,还通晓音乐,更长于文学诗词,其博学多才,在中国历史人物中是少见的。其流风遗韵,不只影响到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而且直到乾隆皇帝及清宫廷的不少书家,成为经历元明清三个朝代、上下五百多年,除了王羲之和颜真卿之外的第三个在中国书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家。他官至翰林学上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位居一品,推恩三代。有关他的生平、传记、书画艺术评论,历代各种书刊都有许多记述,但有关他任泰州尹的经历却不见史籍记载,历代泰州志书也无考证,只有《元史·列传·赵孟頫篇》记有  相似文献   

8.
萧红把自身身体的受损经验投射到文本中的女性生存上去,形成了独特的身体叙事,但这并没有让她具有真正的女性主义立场,反而因为过度依赖与沉溺于女性的身体受损经验而失去了女性性别定位,从而在经历性别冒险后陷入自我的迷失。  相似文献   

9.
作为上世纪30、4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重要成员,萧红不仅用自己细腻、大胆而又充满顽皮童真的文字记录了一个从旧家庭中逃脱出来的柔弱女性内心的坚强成长,也以女性特有的生存经历见证了文学人生在那个不平静年代中的特有景象。萧红的写作中有着坚实的乡土元素,乡土气息是萧红生命及其文学世界中最浓烈的品质。但同时,萧红又有对都市更深层次的纠结与矛盾,这与萧红在都市中经历的战争、流亡、饥寒等生存体验紧密关联。所以在萧红的生命视野中,既有顽强的乡土意识,又有敏感而矛盾的都市意识。并且,在矛盾的都市意识中,萧红最终选择以乡土为最后归宿。本文以《小城三月》为阅读起点,从文学与人生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梳理萧红文学中矛盾的都市意识,及其乡土回归的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10.
裕禄(约1844—1900),字寿山,满洲正白旗人。他先后出任过安徽巡抚、湖广总督、盛京将军、四川总督等要职。1898年内调为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兼总理衙门大臣,同年9月戊戌政变后,荣禄内调为军机大臣,裕禄补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帮办北洋军务。在此以后,正是直隶义和团运动从兴起到高潮并经历天津保卫战的重要时期。关于裕禄对直隶义和团运动的态度,晚清政界及史学界基本上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他始终纵容支持义和团;二是认为他在大沽战前对义和团始终实行严厉镇压的政策;三是认为他对义和团的政策经历了“剿抚兼施——剿抚两难——主抚的过程,同西太后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前两种意见都未免偏颇,第三种意见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浅谈自己的意见,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1.
《刀锋》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西方人的精神危机,主人翁拉里经历战争中的死亡因而感到迷茫,进而走上一条苦苦求索的救赎之路,最终在印度的宗教中找到了人生的归宿——绝对的精神,而这也正是作家为精神荒原的西方人所指出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被誉为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的女英雄和现代护理学的主要奠基人。战地记者无情揭露了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军队存在的诸多弊端,促使英国政府派遣南丁格尔护士团前往克里米亚战争前线医院,而南丁格尔在护理教育、军队医疗和卫生改革等方面的贡献都要追溯到她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必须经历破茧而出的痛苦过程;每一棵成长中的树木都有触碰蓝天的美好愿望。 她,是一个梦想建筑师,用勤奋和坚持搭建起了从现实到未来的桥梁,一路遇见日益出色的自己。  相似文献   

14.
论学分制     
论学分制吴蕴昆高等教育中的学分制,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课题。早在一百多年前,它产生于美国,其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几经演变,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而且在目前,各国的学分制也是各不相同。近年来有关文献对此方面的问题有所论述。本文拟从学分制的缘起、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书法创作中,灵感是闪耀在创作过程中的光点。在此状态下,书法家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书法创作灵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偶然性、突发性、易逝性。情绪性。创作灵感飘忽而来,悠然而去,十分神秘。但只要具备了一定条件,灵感还是有迹可寻的。创作主体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历,良好的人格修养是获得灵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然文学”偏重于写实类作品,而“环境文学”带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相比而言,生态文学的概念最适合概括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中的生态思潮。新时期的生态文学创作,经历了浅层生态文学向深层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徐刚为代表的浅层生态文学只是停留在生态破坏的揭露层面,本质上还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以苇岸为代表的深层生态文学在艺术上弥补了浅层生态文学的缺陷,是生态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7.
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主人公身世平凡,战前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真切自然,整个战争经历真实而感人,人物的情感世界描绘自然而生动、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典型而富有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作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小说生动刻画了华人新移民“生命移植”、特别是他们最感痛苦的“文化迁移”的种种表现。这种新移民形象主要有四类:明显带有作家自身特征的新一代“学留人”,通过婚姻而移居美国的“过埠新娘”,生活在困境中的男人,迷惘的少年移民。这些人物的经历大多曲折而坎坷,其心理也奇特而复杂。这是一道奇丽的文学号观,它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史册上都将留下自己色彩鲜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当下70后诗群已经成为诗歌版图中的重镇,作为悄然崛起的新的诗歌精神和诗歌话语,70后诗人以自己的独立方式介入当下的文化语境。经历初期的“欲望化写作”的喧嚣与争议之后,变得沉实、机敏而稳健。简单而深刻的生命关怀、无奈而坚定的社会关注、调侃而成熟的情感领悟,以及凡俗而睿智的诗学主张,彰显70后诗歌的写作实绩,严肃中不乏幽默,浅俗中沉淀厚重。  相似文献   

20.
一位人力资源专家略显夸张地告诉我,没有经历过裁员的人力资源总监在大公司里可以说是不称职的。从这点来看.2008年,许多人力资源总监都已经历这番职业历程中的锤炼。幸好,对公关传播顾问,我们不必如此苛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