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指南,也是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的指路明灯。我们少数民族的人民,解放前长期遭受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不仅在政治、经济上落后,就是表现少数民族人民思想愿望的民族文艺,也象被埋没在污泥坑里的明珠  相似文献   

2.
徐樾诗歌反映政治时事,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大关注;十分关心民生疾苦,同时对统治阶级和残酷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提出了自己对于国家、人民前途的深刻思考,积极探索国家民族富强之路,热情描绘新生事物和祖国秀美山川,表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3.
吐蕃法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法律的性质取决于它所赖以建立的国家的性质。国家制度又决定手社会的生产方式,首先决定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对于生产资料的关系。因此,如果不首先确定吐蕃法律所赖以存在的吐蕃社会制度的性质,对吐蕃法律的探讨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法中有关妇女权利的规定及其社会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古兰经》和《圣训》关于妇女权利的规定 ,本文认为 ,伊斯兰教适时地解放了妇女 ,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但由于宗教被统治阶级利用 ,使宗教法规渗透了父权意识并产生了充满误解和歪曲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5.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佛道二教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京城寺观的兴盛,高度发展的宗教文化反作用于京城,主要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在政治上,寺观势力与统治阶级构成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在经济上,寺观力量的壮大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舞蹈不仅可以锻炼人们的身体,为人们建立沟通的桥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近年来以中老年为首的广场舞红遍了大江南北,它被广大中老年人所接受和热爱,这充分说明了舞蹈是中老年人精神与身体健康的寄托。中老年人参加舞蹈活动可以调节他们的生活、情绪、人际关系以及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使他们的精神得到了愉悦,同时锻炼身体免去了身体的许多病痛。广场舞虽然得到了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喜爱,但它不能代表中老年舞蹈的全部,不同生活背景、学历背景、思想层次的人接受的舞蹈种类不同,这使得舞蹈教学具有了重要的意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从中老年舞蹈教学的理论定位出发,分析在中老年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中老年舞蹈教学。  相似文献   

7.
12世纪初期建立的金朝(1115年—1234年),当国者是女真民族,女真人统治着其他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改变了古老祖国传统的统治结构。同以往的几个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兴建的王朝一样,统治阶级是少数民族。比如,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辽朝(916年—1115年)契丹族,以及其后的元朝(1206年—1367年)蒙古族,清朝(1616年—1911年)满族。 执政的女真族,传序9主,统治中国北方百余年。其间,政府制定了对诸民族的总方针和总政策。研究金代社会生活,应当从金代具体特殊本质的社会出发,而不是从一般社会或社会一般出发。那末,如何将金朝的民族构成,统治阶级民族与被统治阶级民族的关系,民族政策的模式,作一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本文大略对上述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 缠足习俗,这件被现代人认为荒唐可笑的事,在封建社会竟时兴了一千余年,而且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崇拜。缠足习俗是与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的提倡或癖好分不开的,也是男人对女子的审美情趣的禁锢及封建礼教所致。并迎合了妇女的爱美天性和男人的欣赏水平,以致于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9.
舞蹈不仅可以锻炼人们的身体,为人们建立沟通的桥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近年来以中老年为首的广场舞红遍了大江南北,它被广大中老年人所接受和热爱,这充分说明了舞蹈是中老年人精神与身体健康的寄托。中老年人参加舞蹈活动可以调节他们的生活、情绪、人际关系以及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使他们的精神得到了愉悦,同时锻炼身体免去了身体的许多病痛。广场舞虽然得到了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喜爱,但它不能代表中老年舞蹈的全部,不同生活背景、学历背景、思想层次的人接受的舞蹈种类不同,这使得舞蹈教学具有了重要的意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从中老年舞蹈教学的理论定位出发,分析在中老年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中老年舞蹈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西部,民族传统体育铸就了民族的身体,而西部民族的身体经验又通过体育的形式表现出来。体育传统融入民族生存环境当中,成为生存必需的活动形式。体育是西部民族获得身体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身体张扬、释放和表达的最为直接和生动的形态就是体育和舞蹈。由于具有竞争和游戏的性质,相对于舞蹈,体育让身体的意义体现得更为充分。在体育的维度中,西部民族的身体是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社会关系的。身体通过体育表现出来的,是多元生活需求的极大满足,可以不断地充实自身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坚守初始状态的体育发展的轨辙。西部民族的身体史,就是体育史和社会生活史。  相似文献   

11.
张文 《民族研究》2002,(2):63-72
宋朝的社会救济事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较为发达的,对少数民族的赈济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其对西北(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赈济,以安定边地社会为主要目的,方式上以生活性接济为主;对西南及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赈济,则是在国家势力南进及对该地区进行经济开发的过程中配合实施的,因此,方式上以生产型济助为主;对东北及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救济,则以笼络怀柔为主,方式上以居养安置为常见。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团结少数民族,稳定和巩固社会政治统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性质上看,两宋对少数民族的赈济仍属传统怀柔政策的延续,但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即从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象征性的笼络逐渐转向对少数民族普通民众务实性的物质援助。  相似文献   

12.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宗教与法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在一体化的发展中同时也伴随产生同质与异质冲突趋势,这种冲突也影响到了宗教、法律等多个领域。宗教与法律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宗教问题更为突出,对与宗教相关的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客观评价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宗教和法律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当前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从全球化所呈现出的特征出发,对当前宗教与法律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宗教事务法治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在我国民族关系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14.
徐强  刘洋 《民族学刊》2017,8(1):70-74,117-118
Among Taiwan’s aboriginal tribes, the Paiwan has the most exquisite decorative adorn ̄ments on their costumes. In addition to the decora ̄tions of their clothing, they also give importance to the decorations on their headdress. Every group designs different headdresses according to social status— this also reflects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group. The headdress is an external marker of ethnic culture, the carrier of ethnic customs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it helps to transmit and promot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Paiwan people have various forms and shapes of headdresses which are designed freely according to the designer’s artistic inspiration. However , the snake form can only be used by trib ̄al leaders. The headdresses are mainly made from natural materials, such as eagle feathers, animal hides, animal teeth, horns, flowers, grasses, seeds, colored glazed beads, shells, ceramics, metal, etc. However, eagle feathers, animal hides, animal teeth, horns, and colored, glazed beads can only be used by leaders and nobles;common people are strictly forbidden to use these material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Paiwan and their festivals and sacrificial ceremonies determine their various headdresses. The headdresses and head bands of the Paiwan are made mainly from black or red flannel; the shape and the use of the materials reflect hierarchical differences. Head ̄dress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ose of leaders, no ̄bles, warriors and commoners.
The form of the Paiwan people’s headdress consists of strong layering;each is decorated with a variety of materials, cre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The decoration of a moulded cottonmouth snake on the head band reflects the people’s snake worship, and also the group’s aesthetic conscious ̄ness and worship of ancestors.
The decorative expertise and complex working process reflect the Paiwan people’s superb skills in weaving. The materials used for the headdresses of Paiwan people are mostly derived from nature, and strongly refle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otem worship is characteristic of Paiwan reli ̄gion, and it is a form which combines the worship of nature and ancestors. The forms of animals re ̄flect the psychology of Paiwan people’ s original worship in which they depended on getting along with nature, and in which they placed their hopes in Totem worship.
The Paiwan have many myths, which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culture. The forms of the sun and cottonmouth snake, which decorate the headdresses of the leaders, reflect that the sun is the creation of life. Chamilia beads are regarded as a class symbol by the Paiwan people, and have a protective function.
The first child of a Paiwan family, no matter whether it is a boy or girl, has the right to inherit property of his/her paternal or maternal home. One should also notice that the colors, materials, and forms of the headdress of Paiwan man and woman in the same class are the same.
In summary, the shapes and forms of the Paiwan people’s headdresses vary. They reflect the Paiwan people’s uniqu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embody the Paiwan people’s excellent tech ̄niques in traditional decorative handwork. The use of colors represents the Paiwan’s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Materials are derived from nature, which reflects the group’s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e. Headdresses are not only an exter ̄nal form of decoration, but they also have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he class system, taking nature as beauty, worshi ̄ping ancestors, their myths, and the equality be ̄tween men and women reflected in the headdresses of the Paiwan people indicate the Paiwan people’s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 natural worship and pur ̄suits in life. The study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headdress of the Paiwan people can help to protect Paiwan traditional adornment technique, and enrich the requirement of diversity in headdress design.  相似文献   

15.
陈桂 《民族论坛》2012,(4):110-112
我国民族院校的博物馆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完整系统的"民族院校博物馆"管理理论及体系还远未确立。因此,探讨我国民族院校博物馆的管理问题就成了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本文尝试在这一领域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詹坚固 《民族研究》2012,(1):81-91,110
"蜑"是中国古代汉族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它最初称"诞",不同历史时期,有"蜒"、"蛋"、"疍"等同音同义异体字。历史上名为"蜑"的族群有两支——长江流域蜑民和南方沿海地区蜑民,前者是今天土家、瑶、苗等族先民,后者则是古越族后裔,两者没有血缘关系。"蜑"除专指上述两个区域的族群外,还用来泛指其他非汉人族群,与"蛮"的泛称同义。"蛮蜑"称呼甚为复杂,须依据他们所处区域及其族群特征,并通过语境来判断其所指代的族属。  相似文献   

17.
多弥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弥 ,为隋唐时期汉文文献史籍记载的西北民族之一。《新唐书·西域传下》记其为西羌 ,滨犁牛河 (今青海通天河 ) ,“役属吐蕃 ,号难磨 (Nam mo)”。本文据此 ,认为“难磨”即藏文文献中所记之“南”(Nam)国或南部族 ,源于汉代以来西羌中的“卑”等羌 (以上前人均有论述 )。南部族在古藏文文献中往往与吐蕃原始六族中的“董”(sDong)族联系在一起 ,故多弥可还原为“董弥”(sDongmi,即董人之意 )。此名可能为其他族人对其的称呼 ,“南”为吐蕃人对其的称呼。另外 ,吐蕃征服“南国” ,约在唐贞观六年至显庆元年 ( 63 2— 65 6)之间。后为吐蕃“四方面王”之一 (《贤者喜宴》)、与吐蕃赞普通婚和结盟的大家族那囊氏 (sNa nam)应为南部族首领或大家族之一。唐安史之乱后 ,吐蕃曾征调南部至西域一带防戍 ,故 2 0世纪以来新疆出土的藏文简牍中有“南茹”、“南茹巴”的记载。唐末至五代 ,汉藏文书所记之“南山”、“南波”等 ,其中杂有“南”部族 ,故其所以得名 ,除因其居地在“南山”(今祁连山 )外 ,还有其民族构成中有“南”部族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边区民族立法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民族研究》2012,(3):13-23,107
本文探讨了陕甘宁边区民族立法实践的理论、政策依据和现实依据;通过对具体立法进程及内容的呈现,研究了边区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探索与实践情况;分析、总结了边区民族立法的特色、经验及不足,充分肯定其历史意义。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立法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中,建构平等和团结的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进行制度和法律建设的伟大探索,是当时边区人民政府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中国的民族法制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全党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等特点;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等等.  相似文献   

20.
明清易代之际,朝鲜李朝在武力威胁之下以清朝为宗主国,但其并不以清朝为中华正统而视之.对于蒙古人,李朝之恨甚于对于满人之恨,燕行录即充分体现出了对于蒙古人之极大鄙夷.归其原因:首先,在"满蒙联姻"中,李朝人视蒙古人为满清的"帮凶".其次,在信仰体系中,蒙古人藏传佛教信仰与李朝人儒教独尊之间存在冲突.再者,在华夷之辨观念中,向以"小中华"自居的李朝人视蒙古人为"夷"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