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恰白·次旦平措是我国著名的藏族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主持编写的<西藏通史>是解放后我国藏族学者用藏文编写的第一部西藏通史,为藏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文章通过恰白·次旦平措史学代表作<西藏通史>和部分文学作品的解读,阐述了他"还史以真,寓情于文"的双重学术追求思想.对恰白先生考证源流、辩章学术的史家风范与坚守传统诗学、注重发掘民间文化资源的文学观念进行了解读.从而彰显了治史与经文互为渗透的恰白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何宗英 《西藏研究》2001,(3):111-116
去年春天,我在《被篡改的历史——评(西藏通史)(汉文版)中的一段译文》(《西藏研究》汉文版2000年第2期,第80、81页)一文中,坦率地指出了《西藏通史》汉译本中存在的个别有违学术规范的倾向性问题,而对汉译本中触目惊心的误译并未一一提及。我在文末提醒读者“汉译《西藏通史》并非原汁原味”,确属扼腕三叹之的论。此文付梓后,知我罪我,自有公评。近闻《西藏通史》汉译修订本可望在不久的将来面世,令我感慨系之:无论汉译第一版出了什么问题,这毕竟是恰白先生领衔主编的《西藏通史》走出藏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正由拉巴平措和陈庆英担任总主编、张云为执行总主编的8卷13册、850余万字的巨著《西藏通史》历经14年的编撰,2016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不仅是我国藏学界的盛事,也是中国边疆研究学界乃至中国史学界的大事,首先应该表示热烈祝贺!原因有二:一是《西藏通史》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完整、全面、系统阐释西藏地方历史的通史性著作。二是《西藏通史》在2017年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4.
正《西藏通史》是国内首部完整、全面、系统书写西藏地方历史的通史著作。其编撰理念、书写方法和体例具有开拓性,充分体现了整体视野下的地方史写作和贯通眼光下的断代史或阶段史写作。一、小历史与大历史之"通"历史本为整体,各部分有机联系,须有宏观的眼界和整体观念,对局部和具体的研究才能深入。当  相似文献   

5.
由藏学泰斗恰白·次旦平措先生领衔编撰的《西藏通史》观点鲜明 ,史料详实 ,评述恰切 ,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最具权威性的藏史著作 ,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国内外藏学界的瞩目。如今 ,该书的藏、汉两种版本均已售罄 ,其所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不才忝列汉文译者行列之初 ,既感到荣幸 ,更觉得惶恐 ,生怕功力不逮 ,有辱使命 ,贻误读者。好在原书作者恰白先生近在咫尺 ,随时可以请教 ,使我平添了不少勇气。在先生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的教导下 ,翻译的过程变成了我的学习良机 ,终于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那份任务。当我回过头来反省这一段翻译过程 ,发现…  相似文献   

6.
正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关于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决定》,揭晓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相关情况,中国藏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西藏通史》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课题《西藏通史》是国内首部完整、全面、系统介绍西藏地方历史的通史著作,由近百位藏学专家学者经14年呕心沥血完成。全书共850余万字,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西藏通史>,经过6年多的工作,目前已经进入课题成果编写定稿的攻坚阶段.回顾6年多的工作,在课题负责人拉巴平措总干事的领导下,针对历史所人员少,工作头绪多,资料缺乏,缺少组织大型课题的经验的困难条件下,经过历史所全所同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得到全国各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西藏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和参与,课题总的来说能够顺利开展进行.到目前为止,课题已经取得了一批阶段性的成果,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题,出版课题的最终成果--10卷本的<西藏通史>.  相似文献   

8.
正《西藏通史》(8卷13册)荣获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中国藏学研究领域最高奖——第四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等奖。《西藏通史》获得如此殊荣,是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以下简称历史所)十多年来辛勤努力、编撰完成《西藏通史》这部完整、全面、系统介绍西藏历史通史著作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正《西藏通史》是我国藏学专家学者用十年之功,集中外藏学研究精粹,集体创作的鸿篇巨制。全书依中国历史时期分早期、吐蕃、宋、元、明、清、民国、当代8卷13册,850余万字,各卷后均附"大事记""专有名词汉藏对照""参考文献论著目录""人名地名索引"等,是第一部连贯记述西藏地方自远古以来迄今各个时代史实的学术专著,全面、系统、真实、客观,还历史本来面目,匡正国际视听,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因其意义、价值之重大,卷帙多而文字浩繁,撰著者近百位,中国藏学出版社在接受《西藏通史》编  相似文献   

10.
著名藏学家恰白·次旦平措先生不仅在诗歌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在西藏历史研究方面也是成果辉煌,其主持编著的《西藏简明通史》摆脱了神话的桎梏,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分析合理,判断正确,合理运用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和金石铭刻等考古资料,以实证的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地方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是西藏新史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他将西藏地下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相互结合起来重构西藏古史,从而开拓出西藏史学理论与实践的新理路.这种"二重证据法"同时也体现出20世纪以来史学潮流的新变化,作为老一辈藏学家的恰白·次旦平措先生顺应了这种历史潮流,从而对西藏新史学流派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传说在西藏早期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早期历史的研究中,传说的作用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以传说为切点,通过藏汉文资料的对比分析,就会发现:传说不仅是文字产生之前历史的最重要载体,并且在文字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对历史著述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西藏早期史著中的传说和传说中的历史真实进行分析和辨别,无疑会对西藏早期历史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无纺树皮文化起源、发展的中心在华南、东南亚至太平洋群岛,是百越先民和南岛语族共同的文化遗产。亚太土著民族志丰富的土著文化遗存,不仅为认识人类服饰全史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认识华南、东南亚、太平洋土著民族史及文化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亚太土著地带的树皮布文化圈,突显了"百越—南岛"古今文化的源流及其共同体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研究范围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明德 《民族研究》2006,7(2):66-77
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关系认识的历史,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和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总结和反思,也有他们对当时民族关系现状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还有他们对民族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本文对民族关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研究范围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建立起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谱系,构建民族关系思想史的研究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木仕华 《民族学刊》2013,4(6):38-48,105-108
《徐霞客游记》中“滇游日记”的记载涉及明季以丽江纳西族地区为中心的藏边区域的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关系、商贸往来、战争与和平、民族关系等内容,旁征汉藏文史资料和文献,考信史实,《徐霞客游记》在滇川藏交角区域纳西、藏等多民族关系史和政教关系史、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诸领域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怒日地区位于尼泊尔廓尔喀县最北端,与中国西藏吉隆县贡当乡接壤。怒日地区由顾塘、怒日和促木三个地方构成。历史上,该地区先后由象雄、吐蕃、拉达克、贡塘、亚孜、久姆拉等政权统治,之后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855年,廓尔喀第三次袭扰我国西藏,战后怒日地区彻底被廓尔喀占领。怒日地区在西藏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莲花生大师指定的秘境吉姆隆和神山玛纳斯鲁峰均位于怒日地区。  相似文献   

17.
汉藏文化交流是汉藏关系发展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览当今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是以宗教、经济、文学艺术等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以朝代的更迭和政局的演变为维度,认识彼此在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补的过程。唐、元、明、清时期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时间上的阶段性以及特殊性。当今藏学界更多地是以断代史的角度探究汉藏文化交流,归纳历史特征,探析推进因素。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过程中,非政府行为有所增加。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则相对薄弱,且侧重于关注政治文化在双方交流中的操作与演变。与此同时,佛教界之间的交流研究也逐步引起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8.
契丹族在入主中原前,其社会发展程度都低于中原汉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了向封建化过渡的进程。因此,他们的修史工作既带有原有的痕迹,又在一定程度上糅合了唐宋的经验,表现出两者混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所见西藏文明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古学的视角对西藏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观察与勾勒,分别从西藏远古时代人类活动及其遗存、西藏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吐蕃王朝时期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三个主要历史阶段,讨论了西藏文明与中原文明之间的关系,对其和周边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等问题也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