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西藏自治区各项事业充分享有了不断发展的权利,各民族公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获得了充分的保障;西藏人民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享有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的权利,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文化权利,在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以及藏语文使用等方面都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信教僧众正常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部分和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江源地”,西藏在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地位突出.当今,世界遗产不仅关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遗产事业相对落后、遗产资源丰富与遗产数量偏低构成了西藏自治区遗产事业的基本矛盾.区域遗产战略构建对自治区世界遗产的遴选、申报及生态文化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霍巍 《中国藏学》2005,7(3):192-200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了西藏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历程,认为西藏自治区的成立,使西藏的文物考古工作真正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构建起了西藏地面与地下文物的工作体系,开始形成一支专业学术队伍,在若干有关西藏古代文明的重大学术问题上,无论在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此结束了旧西藏文物考古工作处于"零状态"的局面,西藏的文物考古事业正在迎来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4.
新书浏览     
《中国藏学》2005,(3):222-224
<西藏自治区志·民航志> 西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大16开 365千字精装定价:69.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ISBN7-80057-737-6/K·99 责任编辑:李烨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西藏民用航空事业诞生、发展全过程的专志.西藏航空运输始于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为支援部队进藏和筑路,支藏中队机组向昌都等地空投物资;1956年成功试航当雄机场,标志着"空中禁区"被突破;1965年北京-成都-拉萨航线正式通航,西藏民航事业掀开了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西藏实行民主改革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对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西藏自治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相似文献   

6.
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西藏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对西藏工作做了重要指示,胡耀邦、万里同志亲赴西藏视察,各省、市、自治区加强对西藏的支援,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1982年,  相似文献   

7.
郑洲 《民族学刊》2012,3(4):21-32,92
目前,学术界对西藏自治区来自内地的外来流动人口这一现象比较关注,但对西藏自治区自身的藏族人口向内地流动这一现象尚未引起应有重视。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首先分析了西藏人口东向流动具有内在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西藏人口东向流动的特征与类型,然后重点分析了西藏人口东向流动的实际效应。西藏人口东向流动具有明显的积极效应,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地方各级政府应该为西藏人口东向流动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地位及其地方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月红  方伟 《中国藏学》2005,3(3):31-44
一部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史,既是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也是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自我完善和发展史。建国以来的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赋予了西藏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同时成为西藏地方立法的主体。西藏地方立法为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而产生,随国家立法和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而推进。西藏地方立法遵循我国一般地方立法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即立法统一、从西藏自治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民主立法、立法法制化等,并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而历史的结合。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是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历史经验。而且,其制度化、法制化越深入和广泛,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就越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40年前的西藏,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广大劳动人民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40年后的西藏,在中央政府和各兄弟省市的支持和援助下,西藏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自治区成立的40周年真实纪录着西藏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生活的发展变迁。经济快速发展:GDP连续四年实现12%以上的增速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说:“目前,西藏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10年保持12%以上的强劲势头,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大关,印证了向巴平措主席的一席话。1965年,西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10.
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地域、任何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都要回答和解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即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 所谓传统文化,指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统一特色的文化。所谓西藏传统文化,首先是地域文化概念,指现今西藏自治区的历史文化。但是,藏族是西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自古生息繁衍在西藏高原,是西藏历史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因而,西藏传统文化,就其文化主体性来说也含有民族文化性质。 任何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传承性,文化现代化也是文化传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必然。继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化,是西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具有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