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广记》引用《唐摭言》一共一百三十二条,大部分条目都比较遵照原文,且更加简洁明了。但是仍有一些异文存在,需要探讨。辨明这些异文,不仅对《太平广记》和《唐摭言》的校勘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有利于史实真相的探明。  相似文献   

2.
一、《蜀中广记》的悠谬之言唐诗人孙定,新旧《唐书》、《唐才子传》均无记载。其事迹、作品,见于《唐摭言》、《唐诗纪事》、《全唐诗》及《蜀中广记》等。《唐摭言》卷十云:“孙定字志元,涪州大戎族之子,长于储。定数举矣,储方欲就贡。或访于定,定谑曰:‘十三郎仪表堂堂,好个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著名的笔记小说《唐摭言》专述有唐一代之科举之人事,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但此书成书时间历来所论不一,本文试以《唐摭言》文本为据,在有关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详加考述,初步推定为南汉大有初或大有中王定保任宁远节度使期间所撰。  相似文献   

4.
刘锴 《百姓生活》2012,(12):59-59
[中]李白(701~762):《唐摭言》载,“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尤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相似文献   

5.
典故解析     
破天荒唐代荆州举业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均未小试,时人称为天荒,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而考中进士,人称破天荒。后来多用此语比喻从来没有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这个典故出自《唐摭言》卷二,《北梦琐言》也有类似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唐王勃(公元649——676)《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文,才华横溢,感慨遥深,不仅脍炙人口,由来已久,而且历代相传,蔚为盛事。但对这篇作品写作的年代,自唐以来,即多异说。王定保《唐摭言》说: “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卷五)按王勃生于唐太宗贞  相似文献   

7.
《唐摭言》所记载的这两句诗,讲述了唐代科举史话中颇有风趣的两则习俗故事,但却一直为古今文人误解。本文例举了大量史实,正确地解绎了这两句诗,使这两则习俗故事以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关于王勃写《膝王阁序》(又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时间,早有二说:一说是五代的王定保《唐摭言》,载明是王勃十四岁;一说是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以为是王勃二十九岁往交趾省亲,路过南昌时所写。后世多从辛文房说,现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选注,包括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王勃《滕王阁序》的介绍和注释,均  相似文献   

9.
《北里志》是一部描写唐代大中年间长安士子狭邪生活的实录式笔记小说,作者孙棨。《唐摭言》和《唐才子传》误将作者记为赵光远的原因,既与赵光远的家庭出身及骄侈生活有关,又与赵光远狭邪香艳的文风相连。孙棨创作《北里志》,一方面受到晚唐笔记小说创作繁荣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叙述艳情故事来垂戒后世。从《北里志》的实际流传情况来看,此书却实开后世艳情小说之端。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人王定保所撰科举专书《唐摭言》向以记录唐代科举资料丰富著称,史料性强,学术价值高。但作为一种文人笔记,其中也掺入了许多当代人物的奇闻轶事,部分内容是对之前作品相关内容的借鉴和改编,同时也为后代小说家改编、充实和虚构,为元杂剧、明拟话本等提供了较丰富的题材。  相似文献   

11.
《唐摭言》记载裴贽在礼部贡举时屈抑李洞,因而无子之传闻。其实,裴贽有子,且未有意屈抑李洞。李洞不第,是因为他出格地崇奉贾岛,诗风过于奇峭僻涩,举止失于乖僻,有违当时朝廷衡文选材之标准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王勃作《滕王阁序》的时间,旧有二说。一说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王勃著《舔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于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13.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一篇杰作,也是古典诗歌传统教学名篇。可是关于此诗寓意,向多歧义。或以为危房、杜而作,或以为讽玄宗幸蜀,或以为讽章仇兼琼,或以为沿乐府旧题、蜀人自咏蜀,或以为送友人入蜀作,或以为寓仕途坎坷等等。按本诗最早见载于成书于天宝十二载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又唐孟棨《本事诗》、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有关于天宝初李白至长安,贺知章曾叹赏其《蜀道难》的记载,说明此诗不可能作于天宝十二载以后,因此危房、杜,讽玄宗幸蜀说已难成立。至于蜀人自咏蜀、送友人入蜀或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王勃的《滕王阁序》的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王勃少年时(十四岁)的作品。此说早见于晚唐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其后有宋代的《太平广记》,清人蒋清翊的《王子安集注》,至今,所有人对此津津乐道。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王勃的成年之作。此说早见于《旧唐书》及《新唐书》其后,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名胜志》亦持此说。前者有神童王勃作赋惊众人的佳话作为依据。后者虽力主是王勃成年所作,然苦无证据,或仅以寻绎文意来断定它。显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找出证据是个关键。其实,《滕王阁序》中的"三尺微命"一句已…  相似文献   

15.
陆龟蒙,字鲁望,唐末著名文人。他熟知经籍,旁通子史,善于诗赋,亦善古文。关于他的籍贯,众说纷纭;生年、进士及第与否,存有疑问;举进士与追赐名爵当在何时,受张博之辟以及产业怎样,卒于何年等问题,都需要考辩。 关于他的籍贯,《新本传》说“姑苏”,《唐才子传》同。这里暂按不提。《唐摭言》卷十、《唐诗纪事》皆说是“三吴”,这是泛称。汉顺帝永建四年以来由会稽郡分置的吴郡与吴兴、丹阳合称三吴,故陆氏籍贯三吴说并不确切。《浙江通志》说是“吴兴”,董  相似文献   

16.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六《公荐门》云: “韩文公(愈)、皇甫湜,贞元中名价籍甚,亦一代之龙门也。奇章公始来自江、黄间,置书囊于国东门,携所业,先诣二公卜进退。偶属二公从容,皆谒之,各袖一轴面贽。其首篇《说乐》。韩始见题而掩卷问之曰:‘且以拍板为什么?’僧孺曰:‘乐句。’二人因大称赏之。问所止。僧孺曰:‘某始出山随计,进退唯公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的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施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这种制度开创于隋文帝开皇(581——600年)年间,设明经、进士两科。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等十余科。武则天又增加武举一科,但仍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考试科目增加,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的读书人就多了。唐太宗李世民对这种收买笼络读书人的办法非常欣赏。《唐摭言》记载: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  相似文献   

18.
令狐楚表荐张祜时间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张祜一生落魄,其生平人们所知不多。但在他的一生中,却也有一段盛传于诗坛的遭遇,这就是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所载的令狐楚表荐张祜、而为元稹谗毁罢归的经历: 张祜,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文公所知。公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随表进献。……祜至京师,方属元江夏偃仰内庭,上固召问祜之辞藻上下,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上领之,由是寂寞而归。祜以诗自悼,略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相似文献   

19.
在赋论史上,有两则文献颇有意味,一是《汉书·司马相如传》所言“曲终奏雅”,一是《唐摭言》卷八所载李程省试《日五色赋》中状元故事的“发端警策”,二者即“曲终”与“发端”的区别,因皆非单纯的文人创作,故而与文制发展紧密相联.从创作论看中国古代文体的形成,辞赋经典文本的树立,常与限制性写作的规范相联系.质言之,汉代献赋之功用限制与“曲终奏雅”文本形成相关联,而唐宋考赋之技艺限制则决定了“发端警策”文本特征的形成.例如献赋与考赋采取经义之方式的不同,就可印证其“曲终”与“发端”的文本差异,其中取辞与取题之不同,融织经义与点破经题之不同,以及隐用寄讽与直用称颂的不同,其义彰显.必须指出的是,献赋与考赋虽均归文制范畴,然其限制性创作对赋体的影响,则往往溢出文制,而表现出更为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摭言>记载罗虬<比红儿诗>本事时所云"手刃绝句百篇"就是"手创绝句百篇"的意思,<太平广记>误解了"刃"的含义,改成了"手刃红儿",从而制造了一起罗虬杀死红儿的文坛冤案,此冤案的启示是,对有疑问的古书,宁存疑,勿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