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老投资主体和服务主体多元,使养老模式多元化;养老机构功能和养老服务的形式多样,使养老模式多样化;方便可及、价格合理,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又使养老模式大众化。惟有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养老模式,才能实现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三大体系”搭建养老服务社会化平台其一,建立养老服务组织体系。市南区成立分管区长任组长,民政局、财政局等12个部门和各街道领导组成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街道成立养老服务委员会;社区成立养老服务联席会。同时,培育发展一大批为老服务民间组织,如区养老服务协会、街道养老服务分会、社区夕阳红俱乐部、楼院老年人联谊会等。2006年,又成立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会,把驻区单位、  相似文献   

3.
打造机构服务网络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养老机构是高龄、体弱的老人集中居住地,享受专业护老服务的一种重要模式。越秀区重点抓好以区福利院和街道托老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养老设施的建设,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个人承办的多种经营管理模式,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完善,目前越秀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床位共计1800张。  相似文献   

4.
赵政  王捷 《社会福利》2014,(5):41-41
正近年来,针对人口老龄化及家庭养老功能日益退化等问题,山东省莱西市创新思路,依托康馨护理中心,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莱西市康馨护理中心建于2009年,主要向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服务,是该市唯一采取医养结合新模式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中心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7401平方米,核定床位300张,共有医护员]54人,目前在养老人146人。2013  相似文献   

5.
九江市浔阳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软件完善与硬件建设并重,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并进,社会关怀与社区服务并行,通过打造"机构养老、专业服务、社区照料、邻里互助、协会维权""五位一体"的养老新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新路子,2005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试点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沭阳县加快推进医疗和养老合二为一,一举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的社会养老模式,为患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让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获得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过上安稳的晚年生活。由沭阳协和医院投资1200余万元采取公建民营方式运营的铭和养  相似文献   

7.
何建华  曾欢 《社会福利》2014,(11):60-61
正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民政局搭建"老有所养"平台,投资4800万元推进区福利院迁建项目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现进入装修阶段,工程竣工后可增养老服务床位260张,使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达到17家、床位2882张;搭建"老有所助"平台,推进70个农村村级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建设,使全区村(社)养老服务设施达到183个床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中心城区养老床位少、养老需求高、养老矛盾突出等问题,上海市黄浦区在大力推进落实养老床位建设的同时,探索建立高于居家养老、类似机构养老、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合作社模式,在瑞金二路、半淞园2个街道4个居委会开展试点,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此项工作填补了为老服务的短板,有效整合了为老服务资源,创新了“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运作、医疗机构支撑”的服务模式,深受老年人欢迎.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问题,无非是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问题,而中心则是老有所养即老年经济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经济上,征收养老税,解决国家养老的资金来源。社会能否承担起养老任务,关键是看有无雄厚的经济力量。所以,解决养老的根本途径是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目前情况下,应当很好地解决资金来源。这养老资金从何而来呢?本着“取之于民,  相似文献   

10.
设置服务菜单。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自主居家养老的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该区通过与媒体的合作成立"小棉袄"惠老服务中心,下一步将不断整合社会上的各种服务资源,针对不同的居家养老对象按照"老有所需,我有所为"的设想提供多种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低偿服务套餐及个性化的服务菜单,全方位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商谈服务实体。由浙江老年报牵头与愿意提供服务的服务实体洽  相似文献   

11.
张天冲 《社会福利》2007,(11):60-60
为进一步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老人节来临之际,青岛市市南区推出为老服务新举措,率先在八大峡管区颐和老年公寓正式启动了社区体验式养老活动。该举措是由市南区政府出资购买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向辖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机构养老、日间照料,家庭陪伴、义工陪护、异地养老等体验模式,由社区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廉价、优质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全方位服务,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两方面优点。  相似文献   

12.
塘桥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一直以来都被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列为重点工作,全面开展居家养老、老年人日间照料、机构养老、独居老人关爱等不同类别的为老服务,并形成体系。尤其是独居老人关爱工作开展5年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13,(8):28-30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继续坚持"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通过强化社区涉老性配置标准,鼓励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支持社区为7%虽住在家里但需要社会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日托、助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鼓励市场参与,为3%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具有全托生活护理功能的机构养老服务。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服务主要面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护服务,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社会需求出发,"十二五"上海确立了至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人数43万人左右的发展目标(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0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河北保定市确定了为97%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3%的老年人提供机构服务的发展目标。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保定市积极探索,建立起了由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方共赢、最终百姓受益,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帮助(家政信息服务)以及主动关怀(为老服务)等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呼叫网络、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道路。  相似文献   

15.
江苏于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近年来,江苏省按照“政府责任化主导、民间多样化运作、机构人性化服务、城乡一体化联动”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甘肃人口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慢备快老”“城乡倒置”等特征,建设更加充分、更加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对甘肃来说迫在眉睫。在调研基础上对甘肃人口老龄化状况、养老服务体系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凝聚全社会力量,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巩固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技术赋能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加快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沈河区是沈阳市唯一不带乡镇的纯城区,人口密度高,地域面积小,第三产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社区、不愿离开邻里、不愿远离儿女的心理特点,沈河区将社区养老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10,(1):9-9
优秀之一:北京推出养老、助残九大新政 2009年11月,《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发布,推出建立万名“孝星”评选表彰制度;建立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和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制度;建立城乡社区(村)养老(助残)餐桌;建立城乡社区(村)托老(残)所;招聘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  相似文献   

19.
辽宁将养老工作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重新审视定位,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像抓低保、扶贫帮困一样抓养老”,逐步探索出以不断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等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低收入和“三无”老人为重点,在发挥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老年福利机构为示范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弥补了政府财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实现了老年福利制度从传统的补缺型向低成本、高效率的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老服务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浙江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的意见》、《关于印发台州市黄岩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黄岩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加快构建黄岩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黄岩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的通知》、《黄岩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