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实现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就是开创了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类学哲学。马克思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类学哲学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期,人们为了摆脱人与人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追求社会真正的公平正义的新时代。马克思在哲学史上从哲学态度和哲学对象、人本论基础、唯物论基础、辩证法基础、社会存在论基础、观察世界的哲学立场、哲学的使命和性质、哲学价值观、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家的人格理性精神十个方面实现了根本的变革。把握马克思这些思想的深刻蕴涵,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现代哲学凸显"以人为本"时代主题的历史根源和思想逻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古典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产生以前各国军事家和哲学家们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从世界军事史的发展看,主要存在于两个时期。一个是奴隶制社会以及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产生和全盛的时期。最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是两个人,一个是中国的孙武,另一个是德国的克劳塞维兹。这两个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影响很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和西欧略有不同。在中国的各个封建朝代里,还陆续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著作,如诸葛亮、曹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文明危机本质上是人的生命意义危机,知性科学把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割裂开来,以否定人的感性生命存在去寻求超感觉世界的普遍规律,以单一程式化的知性思维去规定感性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风险辩证法是人类洞察风险社会文明危机本质的哲学智慧,对当代人类科学理性及其文明发展悖论的反思成为它的主要任务。风险辩证法破译支撑知性科学的现代形而上学基因密码,揭示科学理性、风险知识与话语权力的内在关联机制,剖析现代性意识形态与知识样式的现实生活前提,消解知性科学对个人生活选择的独断,澄明科学理性的感性存在论基础,赋予科学理性以人的感性光辉,将感性、知性和理性统一于人类的历史性的科学和社会活动中,在科学理性与社会生活之间架起一座通达风险社会现实、彰显生命意义与自由精神的思想桥梁。风险辩证法面向风险社会现实生活本身,在感性的现实生活冲突与矛盾运动中把握风险社会时代脉搏、历史走势和人类命运,从本质上奠定破解时代问题之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新知识类型与理论创新的学术定向。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的中国哲学界,“辩证法”的论说占有突出地位。特别是后半世纪,几乎所有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都知道辩证法,也会从辩证法来论说问题。然而,中国人所学所说的辩证法,却是从俄国传过来的。斯大林及其以后哲学家们的观点,对中国哲学界影响很大。并不是说这些俄国人对辩证法的论说都是错误的,但其在一些基本点上,却与他们所号称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甚至与列宁自1913年以后在辩证法上的理解相去甚远。这里,最为突出的,就是对辩证法主体的规定。斯大林及其以后的哲学家们将之确定在自然界,从而否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霍克海默对宗教的诉求是其思想发展的逻辑结果.工具理性批判揭示了理性在现代已经发展成了宰制自然、社会和人的片面的工具理性,而启蒙辩证法则证明启蒙非但没有把人从野蛮和宰制状态下解放出来,反而使人重新进入新的野蛮和宰制之中.面对工具理性和启蒙辩证法,霍克海默对现实的人类解放丧失信心,转而诉诸宗教,将批判理论与宗教结合起来,用绝对为真理和道德提供保证,给处在绝望中的人们以希望.哈贝马斯揭露了霍克海默宗教观的片面的理性基础,消除了霍克海默宗教立场的二元性,并且力图从交往理性出发拯救宗教的规范内涵.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先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进行比较后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是把矛盾斗争放在第一位;而中国古典哲学则是把矛盾统一放在第一位。人是最聪明、最有理性的动物,人类社会未来所要走的道路,将会是"仇必和而解",而不会"仇必仇到底"的。本文就矛盾对立面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并且揭示出冯先生的矛盾观对于更好地理解与构建"和谐社会"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哲学是辩证法思想的发源地,以往学者侧重于对这一时期各个哲学家思想中具体的辩证法内容的探讨,而本文则试图从对这一时期研究的中心问题,即关于本体的研究予以辨证的阐述与分析,具体通过划分本体论三个辩证发展过程的内在逻辑过程,来揭示和解释古希腊哲学本体论本身发展所蕴涵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哲学的发展 ,辩证法的概念一直在丰富着自己的内容 ,从一种辩论的方法到作为理性的逻辑 ,又从理性的逻辑经过唯物化扩充到自然社会历史等领域成为整个世界的规律或逻辑。由于文章篇幅及个人能力所限 ,在这里我们主要就作为理性逻辑的辩证法存在空间及其他与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或形上之知的关系发表一点感想 ,希望它能对人们理解辩证法的性质和功能有一点帮助。辩证法作为理性的逻辑究竟在何种特定领域内有存在的理由 ?这理由是什么 ?这就是理性辩证法的生存空间问题。就可能性说 ,切入这个问题的角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这里主要试图…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哲学家把辩证法理解为对谈技术。黑格尔借康德二律背反思想的冲击力,一改古希腊式的理解传统,把辩证法理解为客观事物和思想观念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批判性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人化自然辩证法,其主要内容有三:一、人化自然本体论层面的辩证法;二、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非人化自然界限退缩的辩证法;三、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自然必然性"界限扩张的辩证法。人化自然辩证法以人的认识和实践为存在范围,用马克思的话表述是"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这种思想逻辑的必然性结论可想而知,人化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哲学形上学的"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批评了哲学界对作为哲学形上学概念的"理性"理解的偏失,对理性与知性、理性与理智作了明确的区分;认为理性不仅是人对宇宙总体存在的认知,而且是人的实践的意志和审美情感在哲学形上学中的对象化;理性本质上是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的合理性依据在哲学形上学上的投射,哲学家如何理解人,如何处理社会规范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也就决定了他如何理解理性.立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要求,现代理性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对象,因而必须以马克思的理性自由主义取代黑格尔的理性专制主义,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辩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辩证法、经济辩证法、社会辩证法等方面。它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在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中理解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指出:只有个别的东西才能独立存在,一般的东西只能在个别的东西之中存在;在个别的东西之外不存在所谓一般的东西。同时,由于亚里士多德对辩证法和认识论统一的认识并不是自觉的,所以他在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上是动摇的混乱的,有不少糊涂思想。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关系到如何估价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绝不仅仅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移植到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也不仅仅是为辩证法乃至整个哲学找到了坚实可靠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的始源性生命活动的实践。马克思所要“颠倒”的是黑格尔辩证法“使现存的事物显得光彩”的“最保守的哲学”的本质;是它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对世界的“解释”而不是对世界的“改变”,从而要把“抓住了劳动的本质”的否定的辩证法改造为一种彻底的、不妥协的否定、批判、革命的力量。这才是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考察,也必须在其演进历程中进行。辩证法历经自然主义的辩证法、以反思及反省的方式用概念把握思维对象的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基于辩证法的历史演进所超拔出来实践思维理念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意蕴的解读与实践价值的判断,也必须基于实践的视角,因为实践的规定性是人本质的规定性,实践的内在矛盾是自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只有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理解联系、发展及其辩证法的规律性问题,而这种思维方式或思维方法,也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一种方法论启示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的理论魅力和勃勃生机,最根本的源泉在于其科学的思想方法。邓小平十分重视辩证法,但他关注的不是一般的辩证法,而是全面运筹社会活动的辩证法。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无不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辉,有助于我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研究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灾害现象,这对于灾害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人类社会所发生的灾害既是一个自然问题,又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因此,灾害经济研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原则,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再生产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灾害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列宁的《论粮食税》一文是从当时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所做出的正确的理论与实践选择。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列宁从这一方法出发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的阶段,指出了社会主义是具体的这一科学命题。列宁的方法以及由这一方法所产生的理论认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辩证法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碰撞的产物,其中包含着十分丰厚的中国传统辩证法元素。这主要体现在毛泽东不仅主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的区分,而且更强调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以及关于矛盾的精髓问题这些西方传统辩证法所不能容纳的内容。这使得毛泽东的辩证法独树一帜,构成了中西思维方式内含张力的融合的一种典范。对此典范的深入理解,当能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复兴与发展有莫大的助益。  相似文献   

19.
康德将逻辑视为"先验的"而非"先天的",在于排除逻辑的经验性,同时又要保持逻辑与经验的联系性,试图寻找到一条人把握逻辑的道路。因此康德的先验逻辑并没有给出逻辑是怎样的,而是在刻画一种逻辑认知能力,在建构内嵌于人之能力之中的逻辑,在回答人何以具有逻辑的知识与信念。人何以具有逻辑的知识与如何把握逻辑不属于逻辑所要关注的问题,这必然使康德的先验逻辑失去在逻辑上的地位,这一点可能是康德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命名为先验逻辑却在逻辑上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但康德的先验逻辑在对人的认知结构图景、人如何通达理性等方面做出的尝试却远远超越了逻辑上的意义,它使我们的视角从外在的、客观的逻辑图景转向人内在的逻辑认知能力图景,试图搭建这两种图景的相互对应性。  相似文献   

20.
“后形而上学”视域与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最根本的理论本质。但在形而上学思维范式中,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被窒息了。拯救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是马克思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使命。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通过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开辟了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视域,从而拯救了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在“后形而上学”的视域里,辩证法的批判方式、批判向度与批判旨趣都呈现出全新的内涵,这对于充分发挥马克思哲学对于当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所具有的解释和启示力量,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