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入世”对农民减收的影响是实在的,而带来的增收仅仅是可能潜在的“入世”后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外价廉物美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农业将是一个受到较大冲的部门。从全国来说更多的是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但作为农业大省来说更重要的是看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WTO的宗旨是提高人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2.
"十五"计划建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十六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贯彻落实好新世纪新阶段粮食保护的这些新政策,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无疑就成为理论界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广泛收集近年来有关粮食理论资料的基础上,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若干问题进行综合介绍,希望有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进而推动新世纪新阶段粮食保护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香港部长宣言》作为WTO农业谈判的最新协议,将引起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的重要变化。本文使用GTAP模拟《宣言》中提出的国内支持的削减模式对农业贸易的影响,并探究这种影响形成的经济原因和经济学解释。本文认为,农业优势国家的国内支持抵消了相当一部分进口国对农业的保护,扩大了生产和贸易量,某种意义上部分地还原了自由贸易的格局,从而使得国际农产品贸易呈现次优状态。因此削减此类国内支持不仅可能会减少进口国和竞争国的利益,也可能会给世界的经济福利造成损失。同时由此认为,作为享受国内支持的农产品进口大国,中国在WTO农业谈判中不宜过多关注国内支持方面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粮食不安全则社会不安全。13亿人口的中国,解决吃饭问题只能立足于自给。因此,粮食安全以及农业自身的现代化,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入世”对重庆农业发展的利弊分析 据分析,中国“入世”之后,重庆农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而支持价格优势的基础又是成本优势。重庆农业在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后,给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原来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入世后我国一直遵守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规定,有机遇也有挑战,根据WTO规则,我国农业贸易针对各个环节如关税、流通领域、农业保险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为中国农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世贸组织建立以后,各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减少市场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及生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效应,有意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造成的障碍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频频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就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宋朝  于颖 《决策探索》2008,(11):16-20
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众多,每人节约一点,就可以救几个小国家;而国际市场上的粮食,我们一伸手,也就没有多少了。 “中国的粮食必须立足于自给,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最至关重要的。”上至国家各级决策者,下至平民百姓。共识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23):17-17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国需要确保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粮食产量在2020年达到5400亿公斤(合计54000万吨)的目标。2013年再实现粮食第10年增,问题不大。但另一方面,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已经跌破90%,远远没有达到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我国入世以来农产品贸易、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运用RCA指数、TC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实证研究了我国农产品总体和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总体上竞争力较弱;食用蔬菜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谷物类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Eaton和Kortum(2002)的基础上,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构建开放经济的多部门模型,研究了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1995~2013年中国农业和制造业贸易成本分别下降了0.65和0.60,消除贸易成本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改进空间由64.92%下降至23.12%。另一方面,消除贸易成本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存在相互影响,样本期间若同时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67.98%,要高于分别改革两个市场所得到的总效应(仅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或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20.51%或44.29%)。上述结果意味着在实际改革中,中国需要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能达到最优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芳 《经营管理者》2009,(21):148-148
江西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具有发展外向型优势农产品的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对江西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江西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江西省农产品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农产品贸易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江西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本文从生产、加工、流通和体制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所在,并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扩大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过去50年间,中国农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世纪末,中国用仅占世界1/15的耕地供养着1/5的世界人口,食物总体自给率超过100%,粮食自给有余。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业在取得进步的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日前,在由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农业经济中心主办的“新世纪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政策论坛”上,来自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黄季琨研究员结合现实,预测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他认为,中国未来农业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式成为 WTO 成员国以后,各方面的专家对我国加入 WTO 后所面临的经济、政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影响,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在世贸协议的全部框架中,农业问题对中国来说是最敏感,也是影响最明显的问题。随着入世以后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加深,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将进一步增强。一方面,WTO构建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了农产品贸易的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WTO 规则对政府扶持农业的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纪律约束,未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只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结构与粮食安全:基于粮食流通贸易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从粮食结构、粮食流通与贸易环节等方面评估国内粮食安全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所谓"十一连增"准确的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总量实现了"十一连增",而且是相对于粮食产量一个历史低点(2003年)粮食产量水平,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提高,口粮增加有限,而且中国粮食进口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之前调剂余缺向大规模进口转变;从粮食产品结构来看,口粮,尤其稻米,面临更大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更多表现为粮食流通与贸易问题。因此,政府在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商贸财务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贸易、粮食、供销等部门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以及落实粮食补贴惠农政策、促进粮食安全,支持内外贸协调发展、促进扩大对外开放,搞活农村市场流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2,(40):2-M0001
温家宝 国务院总理 对于中国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农皿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后,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压力增大。面对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对上海农业的挑战,上海的应对办法只能是尽快提高上海农业的总体竞争力。为此,上海要尽快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选择正确的农业和农产品发展方向,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提高上海农业竞争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以后,各方面的专家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经济、政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影响,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在世贸协议的全部框架中,农业问题对中国来说是最敏感,也是影响最明显的问题.随着入世以后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加深,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将进一步增强.一方面,WTO构建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了农产品贸易的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WTO规则对政府扶持农业的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纪律约束,未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只能靠推进技术进步.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农业科技界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结构与贡献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程国强 《管理世界》2004,(11):85-96
中国农产品出口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本文系统评估了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地区分布、出口企业以及出口目的地市场结构特征与变化。本文进一步利用投入—产出(I—O)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尽管中国农产品出口份额呈下降趋势,但农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不仅有着巨大的外汇贡献,而且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升级,尤其是对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有着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