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论断,它不仅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效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化解矛盾的有力武器,而且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的需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共存的价值。而要真正实现和谐文化理念对世界文化秩序构建的指导性作用,其正确选择就是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角逐,在承认差异性、多样性中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认为这一重要思想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规律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是在国内外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文化建设的战略纲领。贯彻这一重要思想 ,必须在基本理论、科学文化及社会心理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称“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之中。“三大文化”各有其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三大文化”也各有其价值边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孕育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明的基因。革命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引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发展方向,革命精神谱系则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品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传承对人类社会的维系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出现,消费也逐渐被赋予了文化的含义。文章在界定消费文化及其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消费文化建设的困境,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的三点策略:一是避免两种极端倾向,构建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文化;二是倡导日常生活审美化,构建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消费文化;三是立足现实,构建具有正确价值观导向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吸收借鉴了世界文化的有益成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其价值观上的最根本问题,即"个人与群体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的认识。追求"和谐"、"以人为本"等价值理念,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民族性和包容性。要遵循一元指导、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原则,积极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与现代"生育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学视角下的文化是指有文字以来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成果;文明指文化发展中的科学、进步的方面,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生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具有历史继承性,其内容既有对以往生育文化成果的积累,又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创新。科学、进步的生育文化构成了"生育文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文明的核心内容是计划生育;社会主义生育文明的建构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有利于引导我国生育文化朝着健康、进步的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内在驱动力。代表先进文化 ,是先进政党的显著标志。新形势下 ,鉴于科学和文化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江泽民同志把先进文化作为“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之一 ,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升到党的建设的本质层次和政治方向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共产党员要在实践中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积极创造者和推进者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从文化现代性来研究社会现代化问题成为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从来没有放松对文化现代性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深层价值结构和认同意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性、民族性和文化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的重要表现.耙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推进现代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而恒定的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的精准剖解,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踩大地、落地生根;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传世价值的珍爱与继承,对中华文化神奇创造力的笃信;文化自信提示我们要有效消解西方的文化霸权,警惕西方价值观的侵蚀,拨正当下一些人的文化无知行为,通过文化创新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深入推进的改革开放、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日益凸显的文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区域和谐、城乡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以经济方式为杠杠,全方位影响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现象和历史过程,它对世界经济和其它领域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形成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机遇。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系统性与实践性、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内生性与包容性三个有机结合的特色与优势。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与优势,对于准确把握进而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文明多样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质的飞跃,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发展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社会实践目标上信念一致,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在中国社会革命与探索时期,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后,结合中国现实世情、国情与党情,形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是我国传统文化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简单复原,也不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的照搬,而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而做出的科学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差别、绝对同一的社会,而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又能尽快发现矛盾,尽快解决矛盾的动态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只强调公平,主张平均主义的社会,而是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社会,而是一个既稳定,又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和谐,但并不排斥竞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又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所得出的弥足珍贵的理论创新成果,它需要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践行。对高等学校而言,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任务,是着力引领青年教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在强化硬任务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培育和激励制度、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和融入师德建设等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工作机制。该研究将进一步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活力之源,是重要的竞争力。把软实力引入到文化建设中,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内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吸引力,使全体人民能够自觉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主要有三大非主流社会乌托邦思潮:源于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源于"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新左派思潮以及作为启蒙思想与空想社会主义混合物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三者虽然水火不容,但本质一致:主张社会应当根据普世价值和永恒真理设计出唯一的永恒的理想制度。它们从抽象道义出发,自认为拥有天然的道德优势来批判现实,廉价地许诺其凭空构想的制度如何公正合理幸福。它们是诱导民众走上错误道路的迷魂药,同时也是悖论:一旦得以实施将会引起无尽的社会混乱而走向其所许诺的社会的反面。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批判各种乌托邦思潮而创造了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必须摆脱各种乌托邦幻想,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墨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与和谐思想。当我国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其“兼爱”、“尚同”、“尚贤”、“节用”等思想显现出与现实相通、相契之亮点,给我们以宝贵借鉴。重新审视与挖掘墨子和谐思想,对提高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并力求其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