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悦”作为一种抽象情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汉童话中丰富的“喜悦”情感隐喻不仅为儿童理解“喜悦”情感提供了桥梁,更对其隐喻认知能力的发展抛砖引玉。本文以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为研究对象,从人类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角度入手,对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的异同点及原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喜悦”情感隐喻在童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它是通过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使人类达到认知世界的目的.《围城》中情感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基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感概念隐喻系统有着重叠的部分,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然而对于那些无法忽略的“异”,英汉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优先概念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系统的方式。空间隐喻是人类认知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认知域,是语言中最基本的隐喻类型。通过对空间隐喻中的典型性词语“up”和“down”进行认知研究,揭示了空间隐喻现象的四大隐喻认知功能,即情感表达功能、数量表达功能、社会地位显示功能和身体状况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4.
隐喻,作为构建和表达新概念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叙述的过程中起中心作用。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于空间方位和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人类的基本情感“悲”、“喜”的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汉泰语都出现以隐喻的形式表达各种情感。文章对汉泰语的“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情感概念的形成和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汉泰语都借用自然现象、人体器官、容器中的液体等的某些特征来隐喻这些基本情感。这是因为人类的生活体验、认知心理具有共通性。然而,中国和泰国的不同民族文化、地域环境、思维方式等使一些汉泰情感出现不同的隐喻来源域,比如说中国人以方位概念隐喻情感而泰国人没有。  相似文献   

6.
空间隐喻对人类认知活动有着重要作用,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感知构建出来的。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对空间维度词语“长”的实指义用法进行了分析与解释,结果表明,汉语空间维度词“长”的隐喻投射主要体现在动态域、容器域、情感域以及语法域中。  相似文献   

7.
味觉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味觉隐喻构建的。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味觉词“苦”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进行系统地考察,结果发现:英汉味觉词“苦”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视觉/触觉域,情感域,物质世界/社会生活域和程度域。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英汉“苦”味觉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这可归因于人类认知模式的相似性,但也有不同之处,可归因于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意义取象与诸多因素有关。从生理学及化学视角看,“底层结构”促使英汉隐喻意义的取象具有相同之处,而“上层结构”,如地理环境、知识观念、思维方式等差异,是导致英汉意义取象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现代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隐喻同人类的身体体验紧密相关,同时隐喻体验的背后具有文化特殊性。通过概念隐喻理论,从体验认知的视角,归纳比较出汉英语中“山”和“mountain”的隐喻映射的异同, 并讨论了其异同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英汉语中“悲伤”概念隐喻的异同做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其异同进行认知解读。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基础和认知体验.英汉语中“悲伤”情感概念的隐喻表达方式有很多相同之处;而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模式的影响.荚汉语言中的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又体现出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具身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抽象情感词加工的具身认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二语情感抽象概念存在“积极在上,消极在下”的垂直空间隐喻映射;(2)不同水平组对二语抽象情感词的加工成本存在不对称性;(3)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效价的抽象情感词加工成本趋异。实验结果证明了情感抽象概念能够通过隐喻的方式建立与感知运动信息的联系,情感模拟对二语抽象情感词的加工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之上的隐喻来表达的.人类共同的身体结构及生理特征,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情感隐喻有类似的表达;同时隐喻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又导致了其情感隐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英汉"喜悦"隐喻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想象.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进一步证实和发展当代隐喻理论,即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情感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中恐惧情感隐喻的翻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恐惧是人的基本情感的一种。在各文化中,人们往往通过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抽象情感。本文以《水浒传》中的恐惧情感隐喻为研究对象,在汉英恐惧情感隐喻的基础上对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借植物表达较为抽象、不易言表的情感;《诗经·国风》中也包含大量植物隐喻,借以表达诗人的情感世界。隐喻的本质是认知,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莎翁十四行诗与《诗经·国风》中的植物隐喻归为三个大类,即“爱情花”隐喻、“野草”隐喻和独有植物隐喻,分析中西方植物隐喻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虽然两部作品选择不同植物对同一目标域进行映射,但不同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蕴含,形成隐喻连贯,由于人类身体体验,即认识事物的顺序与体认特征具有相似性,因此读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彼此诗歌的蕴意。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Forceville为代表的一批国外学者开始着眼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探讨图像、声音、语言等不同模态表征符号中的隐喻构建,研究范围涉及广告、漫画、手势、音乐和电影等,但选取MV为研究对象的却很少,尤其是从体认语言学角度研究的几乎没有。有鉴于此,文章选取美国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Black or White MV为语料,基于体认多模态隐喻理论,分析其中有关“骄傲”和“愤怒”情感的多模态隐喻建构。分析发现,在该MV中,“骄傲”和“愤怒”情感都涉及非语言听觉和视觉符号的隐喻建构。“骄傲”分别涉及“骄傲是高音”和“骄傲是向上的舞蹈动作” 隐喻概念;“愤怒”分别涉及“愤怒是高音”和“愤怒是火”隐喻概念。这些非语言符号隐喻概念都是基于人们的身体体验和认知加工建构起来的,使信息接受主体的情感识解更直接、更快,甚至更强。  相似文献   

17.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经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控”的网络新义的产生,既有人类隐喻思维的作用,也是人类转喻认知的结果。“控”基于与日语词“コン”读音的相似性、语义的相关性,经过转喻→隐喻→转喻的认知转化,完成了隐喻义和转喻义的概念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恨”在宋词中主要有4种概念隐喻:“恨是液体”,“恨是可衡量的事物”,“恨是可装载的事物”和“恨是植物”。其中以“恨是液体”,“恨是可衡量的事物”为数最多。另外几种隐喻虽然少见,但也非常新颖独特。这些隐喻都属于实体隐喻,用有形的物体来表现无形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人类策略交际的重要语言资源,而且是实现策略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语用策略。作为语言资源的隐喻和作为语用策略的隐喻的同效功能,研究成果颇多;但是作为语用策略的隐喻错配(异效)功能的研究还是个空白。本文通过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隐喻错配(异效)功能-隐喻意义和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以及非言语信息趋异-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社会经验和主客体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情感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人生体验。在语言中,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个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通过分析英汉语言中广泛存在的情感隐喻,说明了情感隐喻的体验性,这也成为体验哲学更进一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