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藏族人口8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0%,主要分布在6州24个牧业县,占地面积为全省的90%以上。因此,发展藏族教育,对于促进全省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特殊意义。本文试就我省牧区藏族初等教育的巩固、发展、以及普及问题谈几点意见,供决策部门参考。 一、关于青海省牧业区藏族初等教育状况分析 从总体上讲,我省牧业区藏族初等教育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已有了较大发展。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解放初期,全省少数民族有小学生4,900余名,至1988年底,已发展到186,776名,其中在民族小学就读的共133,525名。这个增长幅  相似文献   

2.
9世纪末,吐蕃王朝在农奴起义中消亡,藏区开始陷入分裂割据状态。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小生产经济在原来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割据势力的出现又严重影响了其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还,由于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朝政府对外实行屈膝投降政策,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惟使我们可爱的祖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青海地区也遭致帝国主义的侵略。1870年(同治九年)11月,沙皇俄国派它们总参谋部的尼·  相似文献   

4.
一个省,一个地区,只是国家的一个局部,其经济结构要放在大的体系中去考察。青海经济结构既要反映青海资源优势,又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建立合理的既具有青海地方特色,又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青海经济结构,不仅对青海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使青海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家整个四化建设的早日实现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玉树藏族的服饰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色彩鲜明,花纹图案构思精巧而变化多样。具有民族特点的款式有缎面袍、提花缎面袍、皮面袍、氆氇袍、彩边袍、珍贵兽皮镶边袍等十多种,每一种款式都有质地、色彩、图案和装饰上的无数变化。女藏袍一般都饰有金、银、铜、铝、珊瑚、玛瑙、珍珠、螺钿、贝类、赛璐珞等珍品,加上五彩的氆氇和珍贵的水獭皮边,  相似文献   

6.
藏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医学、历史、哲学和宗教信仰,还创造了文学、美术、建筑、歌舞、雕塑等优秀的文化艺术,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产生过积极作用。在这些艺术遗产中,歌舞产生的年代更久远,内容更丰富,流行更普遍,也更为深入人心,是祖国民族民间文艺百花园中一枝奇花异苑。而我省的藏族民歌和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也包罗万象。下面仅以个人所知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求指教。  相似文献   

7.
封建论     
天地果无初乎③?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④?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⑤?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⑥,更⑦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⑧。势不可也⑨,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彼⑩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11),鹿豕狉狉(12),人不能搏噬(13),而且无毛羽,莫克  相似文献   

8.
青海藏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别具特色。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民间舞蹈普查的深入展开,在青海省内相继又发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舞蹈品种。“龙鼓舞”就是其中之一。经青海舞蹈家的整理加工,龙鼓舞在云南广场民间舞蹈比赛和1989年北京全国第二届艺术节表演中大放异彩,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得到贾作光、戴爱莲等老一辈舞蹈专家的赞扬和肯定。1986年,笔者在青海进行藏族民间舞蹈考察时,曾采访龙鼓舞故乡的民间艺人、学者,并观摩、学习了他们的精彩表演,现就考察一得之愚,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部落是藏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新中国建立后,部落组织被打破,部落意识逐渐淡化.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牧业生产责任制的实施,部落意识呈现抬头趋势,这不仅不利于藏族聚居区公民现代意识的培养,影响现代社会基层组织权威的正常行使,而且也有碍于现代法制意识的形成和法制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0.
青海藏族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拉毛措社会地位,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社会群体或个人在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指妇女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与男性相比较所处的位置。本文所研究的是青海藏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即她们在政治...  相似文献   

11.
阿柔是青海藏族土著游牧部落,自认为是山神之后代.明代蒙古族进入青海打破了藏族部落原有的分布格局,清廷对藏蒙分河而治成为两族争夺牧场与藏族部落北迁的直接原因.由于阿柔历代千户与各政治势力的巧妙周旋及其与寺院政、教功能的极致发挥,维护了部落利益,使其虽历经动荡与迁徙而未解体.从人类学视角看,藏传佛教的神山信仰形成了阿柔人崇尚神性的心理结构,迁徙的游牧生活反而加强了其族群意识,与蒙古族的频繁接触与联姻使其服饰与婚俗中糅合了蒙古族元素.  相似文献   

12.
论当前藏族寺院经济及其导向问题开哇藏族地区的寺院经济在其性质上可以分为传统寺院经济即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寺院经济和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新型寺院经济。本文所指的寺院经济是指后一种经济而言。这种寺院经济虽然和传统寺院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  相似文献   

13.
华夏国家从史前社会蜕变出来时,保留了许多氏族、部落组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品格。这些品格依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演变、转型,由此形成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的宗法制特点及内容。这些宗法制特点及内容构成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性,使中国古代社会在自己的道路上路路独行,在向近代化的转型中步履维艰。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性时,经济上的宗法性品格尤其值得我们注意,这是构成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的土壤与基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化转化的最大阻碍。因此,研究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七七○—二二一年),称为领主制的封建社会。秦汉以后(公元前二二一年后)为第二个阶段,是地主制的封建社会。从政治权力方面来看,前一个阶段是以地方分权为主的封建社会,政权操于各地领主之手。而地主所有制则与领主制不同,她是在中央集权制下通过官僚制度来统治农民的,这种官僚制度代替了封建领主和武士制度,但经济上还是地方分权的。换句话说,各个地区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名义上虽受命于中央,实际上自己可以作主。所谓“天高皇帝远”,就是指的这种现象。在这种地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在理解上各有不同,有的认为是指封建生产关系总和。有的认为是地主经济,还有小农经济结构说、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等不同观点。我们同意地主经济是封建经济结构的主体这种说法。在人类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也各有不同的经济结构,这些结构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它反映出各种经济形态的特点。进行生产,有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一是生产资料,一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生产的社会形式就是二者结合的方式和方法。历史上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土地集中和地租形态差异的原因,作为中西方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一直是尚未解决的难题。有关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虽然不多,但也不宜在本文中逐一评估。在这里,笔者拟就从一个较新的视角即从中西方农业构成的比较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17.
青海解放前的蒙藏族教育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蒙、藏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与我国其他各族人民一起,开拓了祖国的领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是,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剥削、奴役下,生产落后,文化教育被禁锢,他们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一直到近代,统治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才开始兴办蒙、藏学校。但办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翻身,而是为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风情习俗最能体现其民族心理和民族审美情趣,不同民族的风情习俗又往往因地域性的差异而极富民族个性。本文通过考察青海藏族的几种重要礼俗及其文化内涵,从审美的视角来揭示这些民俗事象所蕴含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史学界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以及中国农民战争与封建经济的关系问题时,涉及到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关系问题。本文想对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权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权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我认为,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这一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以地主经济为其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仪式进而理解宗教是人类学研究宗教的重要路径。地方守护神信仰是藏族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通过对青海黄南藏族村落守护神祭祀仪式的田野考察,并深入仪式背后,将仪式与村落人们具体的生活关联起来,对仪式展演及其结构、仪式中的人神关系、人神交流方式以及仪式对村民生活所具有的功能与意义进行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