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间接证据作为民事诉讼常见的一种证据形式,其依据经验法则和推理构成间接证明方式,该方式是民事诉讼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手段。间接证据因为证明对象多元化、证明力不确定和证明事实方式复杂化,使得法院对其采取了谨慎、怀疑甚至是排斥的态度,法院对其运用或是简单滥用证据排除规则、证明力较小规则将其排除,或是以证据不能证明案件事实直接适用证明责任规则裁判定案,使得原本能够认定的事实得不到科学证明。因此,对于间接证据,首先应明确法院仅能依据宽松的证据能力制度对其作有限排除,同时应限制常识性的间接证据证明力较小和真实性规则滥用以及要求法院对矛盾间接证据证明力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更重要的是,在间接证明分为证据环、证据链等几种具体类型基础上,应明确间接证明对推定基础的经验法则之要求,确定间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多样化模式,并且赋予间接证据在证明欺诈、胁迫等主观事实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法院面对间接证据时才能依赖自由心证来认定事实,使民事裁判建立在规范、严谨的证据审查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证据是刑事诉讼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因素,证据的恰当运用又是针具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保障刑事诉讼程序正常进行的重要步骤。因此,诉讼程序中的证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方式上划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二者对案件的作用是不同的。本文着重探讨了间接证据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规则。  相似文献   

3.
间接证据包含不同层次的证据事实,间接证据的关联性也包含不同的层次.从基础证据事实引出的最后层次的证据事实与求证事实之间的关联性均不是必然的,基础证据事实与由之引出的证据事实之间的关联性也不是必然的,基础证据事实与求证事实之间的关联度小于由之引出的证据事实与求证事实之间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和证明过程中占有日益显著的地位。作为对新生事物的关注 ,我国法学理论界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种类归属及证据力等问题的研究在近年内也缓慢起步。因此 ,当前有必要从电子证据的收集与提取、资格与归属、认证与证明力各环节出发 ,对电子证据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 ,从而作出新的立法构想与安排 ,以弥补旧有制度的缺陷 ,并适应社会进步和国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逻辑思考方法的角度,在思维形式与思维规律的层面上对如何运用证据,特别是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主要事实(主要是在刑事案件中)如何判定证据充分性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和证明过程中占有日益显著的地位。作为对新生事物的关注,我国法学理论界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种类归属及证据力等问题等问题的研究在近年内也缓慢起步。因此,当前有必要从电子证据的收集与提取、资格与归属、认证与证明力各环节出发,对电子证据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从而作出新的立法构想与安排,以弥补旧有制度的缺陷,并适应社会进步和国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或检察方式仍是比较典型的职权主义模式,职权主义侦查垄断与当事人主义控辩或庭审方式存在较多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控辩双方对案件事实了解和证据掌握的极不平衡,阻碍了辩护职能的充分行使和控辩相互对抗,最终使对抗制庭审方式流于形式.证据开示制度是一种补救,使在庭审中控辩职能得以平衡,改变被告人的不利境地.  相似文献   

8.
我国证据法学理论并没有关于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的分类,但根据内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刑诉法中的8种证据进行划分,不仅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区分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能够指导办案机关扭转“口供中心主义”的做法,有利于刑事冤假错案的防范与纠正。在证据新分类的指引下,公安机关要转变口供至上的理念,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并重;检察机关要合理引导、深入挖掘,把紧客观性证据审查关口;审判机关要综合全案进行审查判断,发挥审判的终局作用。  相似文献   

9.
证据体系直接关系到案件审理的准确性。建立证据体系,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客观性、关联性、法律性。  相似文献   

10.
实践中,经营者实施协同行为通常不会遗留直接证据,如何借助间接证据推断协同行为之存在成为各国反垄断法执法机构共同面临的难题。对各类间接证据进行类型化研究并评判其证明力,依循正向推断与反向排除的推断路径构造合理的推断规则不失为解决上述难题的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证据关联性的界定还是判定,都应当立足证据的基本功能是证明的根据。证据关联性包括形式关联和实质关联两个层次,它们分别影响着证据资格和证明价值。证据关联性的判定依据其自身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而有不同的方法,基本的规则体现为现代自由心证。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学者对举证时限的定义虽然措词不一,但基本上都是从举证责任或者不及时举证将发生消极诉讼后果的角度来进行界定的,将举证时限制度视为举证责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举证时限作为限制当事人证据提出权的时效制度,与举证责任是完全不同的制度,二者在设立目的、适用条件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均大相径庭,相互之间并没有包含或者从属关系,因而从举证责任的角度来界定举证时限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诉讼证据定义的评析 ,对诉讼证据本质属性的揭示 ,以及对诉讼证据分类的探讨 ,为诉讼证据下了一个简短明确的定义 :诉讼证据 ,是指含有证明案件事实或证明与处理案件有关的事实的重要的客观事实。可供法学工作者、司法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间接回指的分类及其解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语篇都不能离开语篇使用者而存在,含有间接回指现象的语篇也不例外。因此,对于间接回指的现象不能仅从文本本身加以研究,更要从语篇接受者处理语篇的策略及其心理表征等角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探究语篇连贯的根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证据的定义问题在诉讼法学中一直都是充满争议的,现有的各种观点虽然各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缺陷也很明显。本文关注于民事诉讼领域中的证据问题,并试图论证民事诉讼证据就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交给法院的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法院依职权调查所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保障被执行人基本人权的前提下迅速、经济地实现执行目标,维护法院裁判的国家权威,德、法两国在执行实践中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间接执行制度,这些制度蕴含了不同的执行价值平衡思想。中国应通过研习域外的间接强制执行立法技术特点,结合本国的执行实践,按照影响债务人财产利益型、影响债务人尊严型、人格利益型和限制人身自由型体系化中国的民事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并完善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技术越来越高超。在司法实践中,当网络传输中数据电文作为证据使用时,法院无法准确判断其是否被篡改。而电子签名技术能够保证数据电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被人偷窥、窃取、删改或是假冒。因此,电子签名可以作为数据电文的辅助证据使用。在证据法上,赋予电子签名以证据效力并确保其证据效力的优势有实际意义,使电子商务更具有法律保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网络著作权侵权证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著作权侵权证据多属于电子证据。普通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可采性标准,同样也适用于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的电子证据。著作权人在网络环境下属于举证困难的弱势群体,应当按照互联网管理的相关规定,准确地分配举证责任。数据电文要达到真正具备证据法律效力并能被法律所采信的标准,则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律规范并且辅之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