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太炎的文学复古与鲁迅文学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思想发源地,清末的文学复古主义思潮以异常丰富的思想资源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基本性格的生成。尤其是章太炎以国粹为中心的文学复古主义思想,秉持"自性"、"自心",致力于重建民族固有的生活样式和文化形态,为现代中国提供了一种立足于民族内部寻求文化复兴力量的思路。《民报》时期,在章氏富有生命质感的思想启发下,鲁迅对中国传统与现代西方的理解、体验愈益成熟,他把主观精神作为西方文明之本,并由此走向中国文人传统的反面——民族内面生活。他文学中无所不在的复仇情绪虽然注入了现代西方的反抗精神,但更主要的是源自长久压抑在中国正统文化之下的不平之气,这就在文学样式下对《民报》时期反复申辩复仇正当性的章太炎作了一个并不遥远的呼应。  相似文献   

2.
“五代文学”“十国文学”概念的形成受“正统观”影响,对之应进行必要的概念史研究。“正统观”是一种具有极大争议性的国家观、民族观,其中有可以丰富文明史观、文化史观的精神和内容,自不必完全否定。但论正统是否存在,应以道统的存续为根本,以文化的质态为基础,同时既要看到阶段性分裂割据,更要看到发展后的接续整合。故宋初正统“三绝三续”说应该得到重新审视,注意分裂时期政治文化的过渡性质和战争形式的文化碰撞意义;中华文化版图的长期一体存在应该得到认知,注意文学史的客观性与完整性;史学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区分应当成为学术自觉,注意文学史发展的内生性与相沿规律。如此才能客观看待和深入研究“五代文学”和“十国文学”。  相似文献   

3.
1978年,中国作协主办、《人民文学》编辑部承办了全国首次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此次评选活动成为中国文学评奖制度创立的历史起点,之后文学评奖的范围逐步扩展到其他文体,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热"中,一度助推了文学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祖国的西北部,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有辽远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有空阔的沙漠和湿润的绿洲,有浩瀚的戈壁和绵延绝塞的长城,有长青的草原和终年积雪的山脉,还有长途跋涉的骆驼队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这一切都是那样和谐、那样独特地统一在这块土地上。也正是这块土地,哺育了具有西部特色的文学艺术——它以其鲜明突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当代民族文学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影响当代民族文学问题的理论及现实的有如下因素后殖民主义思潮及思路,与后殖民主义思潮相关的全球化对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逼迫,人民性和民族性问题的交叉、转换;对十七年少数民族文学缺乏主体意识的反拨等.在这些因素所构成的语境中,提出了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策略,主要为关注民族和民主的双重诉求,以及民族文学边缘化地位在当代文学发展中意义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化·文学语境中的“世界文学”透视王吉梅1927年1月31日,歌德在与其秘书爱克曼谈话时曾说:“民族文学现在算不了很大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①而二十年后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又在《共产党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于文坛的"后新时期文学"是一种不同于"新时期文学"乃至整个经典文学的全新文学-文化事件。这一事件的出现,既标志着中国文学在"后新时期"的各种文艺思潮和复杂社会语境中的巨量发展,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历史进程和民众生存生活的深刻变迁,并与一种全球性的新型世界观和一种新的社会重构认同及价值迁延相关联,是这诸多社会文化症候在文学领域的操演。基于这一认识,"后新时期文学"的价值就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的现代化研究,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发展理论往往倾向于把政治发展道路界定为朝着西方政治民主的进程,而随着70年代现代化理论的衰落和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很快摆脱现代化范式的理论困境,实现了从“现代化”到“制度变迁”的语境转换。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的现代化研究 ,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发展理论往往倾向于把政治发展道路界定为朝着西方政治民主的进程 ,而随着70年代现代化理论的衰落和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很快摆脱现代化范式的理论困境 ,实现了从“现代化”到“制度变迁”的语境转换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徽商的崛起和七子派文学思想的传入,长期闭塞保守的徽州区域于嘉靖、万历、崇祯朝掀起三次文学复古浪潮。它们虽是席卷全国、浩荡持久的前后七子派和复社、几社文学复古运动的余响和尾声,徽州文人却能借势发力,在修正完善复古理论、扩大复古影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迎来本土文学的盛世。由于主将汪道昆离世和政局恶化,盛行百年的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于万历后期逐渐衰微,骨干成员思想转向呈多元化态势。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的盛衰消长鲜明地折射出时代文艺思潮的演变与转向轨迹,在区域文化史和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明中叶李梦阳的文学复古运动,以“格调说”为核心,以汉魏盛唐为目标,强调文学自身的审美特质,将诗文创作引入了一片新天地,这是以其近乎“狂”“狷”、高扬自我和个性自由的文化人格为底蕴的;但由于李梦阳的文化人格还远未达到主体真正自立和个性真正自由的境地,因此,文学复古运动只能是对儒家诗学的重倡和回归,对中明诗歌的振兴也很有限。李梦阳文学复古运动的实质和走向之所以具有矛盾性,原因就在于这种双重人格。这种双重人格,从正面说,是主体精神的高扬和释放;从反面说,又是对主体精神的限制和禁锢。而李何论争,体现的也正是这初获释放的主体精神与未曾彻底解放的拘执理念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张德建 《中州学刊》2008,(3):174-178
明代的文学复古是一个复杂的文学运动,值得我们从多个层面上进行探讨.明代的文学复古在展开过程中突出了对史学资源的借鉴,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突出史传文学的核心地位,反对理学对文学和史学的干预,强调文史在文辞和叙事上的相通性,建立了以理、事、辞为核心的复古理论.而史学文学化和心学化史学观的形成,则最终导致文学复古运动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13.
“先锋派”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王宁“先锋派”(avant-garde)这个词最初在法语中仅用来描绘军队中的“前卫”部队,故也有人将其译作“前卫”。就在我写这篇短文时,适逢这一术语问世二百周年,在此期间,这个法语词倒是跨越了好几个学科领...  相似文献   

14.
"言文一致"的口号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众多人的响应,一时形成了一股语言通俗化的潮流。"拼音化"、近代白话文运动的思想基础都是"言文一致"。章太炎反对用合音字取代汉字,把切音定性为类似于英文的音标,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章太炎对白话文的态度是功利的,和梁启超一样,也有利用白话作为工具的实际需求:一方面革命思想的传播需要他用白话文;另一方面,宣传国学,鼓励种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接受国学,他也需要利用白话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湖”具有全身远害之义,它代表的是文人的失意与落魄。而武侠小说所虚构的江湖世界,一方面把原来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关系化约成简单的概念,如正义与邪恶的对立、恩怨与情仇的划分,自给自足地呈现出此一世界的规律;另一方面以模拟的方式,复制了现实世界的种种面相,展现复杂的人性,成为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17.
谢龙新 《江西社会科学》2023,(11):102-108+208
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卡西尔的“语言时空体”对巴赫金的“文学时空体”产生了绝对的影响,这种影响使“语言”和“文学”具有相同的发展路径和价值指向。“时空体”具有“为人”的价值向度。将人的“自由”作为价值预设,卡西尔和巴赫金使“语言”和“文学”达成了“同一性”。“时空体”场域嬗变的价值内涵为20世纪“解构主义”诸理论提供了一副“解构之后”的“解药”。  相似文献   

18.
二人台保护与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有利于保护区域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实现文化自觉、文化权利的平等,有利于促进区域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文化的凝聚力、促进区域文化生态平衡。"二人台"保护与传承中需注意"个体性"与"群体性"、"原生性"与"变容性"、"特指性"与"整体性"三对关系。保护与开发"二人台"可以从建立资源库、互联网、多重传承、适度开发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从“悖论”谈及澳门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澳门文学研究,我觉得仅仅局限于对其文本的分析是不够的。诚然,文本是文学研究的第一直接对象,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论的基础,我们当然不能没有它。但是,仅有文本分析,并非就是研究的全部。特别是对于如澳门这样有着复杂文化背景的研究对象,离开了对它文本产生的诸种背景因素的认识,我们就很难真正地深入到文本之中。正如古人所说:知人论世。不知人何以论世;不知澳门,何以谈论澳门文学?从这一前提出发,对于澳门文学我常会有一种“悖论”式的复杂感喟。它提示我对澳门文学某些重要特征的认识,也启悟着我对于研究澳门文学某些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古今之争问题,是近代中国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时至于今,在盲目的复古和浮泛的西化风潮中,我们仍需要重新来对待这一问题。本文从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和文化综合论出发,来考量近代以来我们是怎样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在这种考量的具体过程中,康有为构筑了我们的起点,也成为我们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