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考古学文化分期为依据,分别建立了东北嫩江流域、辽西山地、辽西平原、辽东南部、辽东北部、第二松花江流域、图们江流域等7个自然地理区域内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坐标。经过横向对比和整合研究,划分出了夏至早商、商代晚期、西周至春秋、战国四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以纵横两方面研究为基础,构建了整个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这次西部开发首先要引起注意和解决的问题。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忽视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矿产资源掠夺性开采,造成生态环境恶劣。这次西部开发,兰州市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切入点和根本,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生态环境建设的绝好机遇1.生态环境恶化的教训。兰州地处黄河之滨,是古丝绸路上的历史重镇,据史记载兰州曾是水草丰盛,林木繁茂,…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成为面对的首要问题。我国现有的环境政策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西部生态环境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草地、林地资源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促使国家应当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开展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完善的政府主导型、市场推动型和公众参与型的西部环境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辽代出现了契丹人汉化与汉人契丹化的民族文化融合现象。辽西地区和燕云地区由于历史传统和民族构成的差异,在民族文化融合上呈现出不同特点。辽代墓葬资料反映出辽西地区民族文化融合强烈,契丹人汉化是整体性的,是历史发展趋势;部分汉人高官墓呈现出强烈的契丹化倾向,甚至完全契丹化。燕云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相对较弱,汉人平民墓地和高官墓在葬俗上没有契丹化,但在日常的服饰、出行方式上出现了契丹化。这与契丹为统治民族,契丹文化上升为国俗地位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建设辽西走廊外向型经济带,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抉择。 一、建设辽西走廊外向型经济带势在必行 1、辽西走廊具备了建设外向型经济带的条件。 一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改革开放15年的实践,认识不断提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深化。这是建设辽西走廊外向型经济带的基本前提;二是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锦州港已成为我国北方大港,疏港公路、机场、通讯设施均已建成,辽西走廊更加畅通。 2、工业有相当基础。 辽西工业门类齐全,石油、机械、电子、建材、轻  相似文献   

6.
距今约 8000—5000年间, 辽西区史前社会由最初分散的村落组织, 到出现部落, 再到出现酋邦, 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之所以如此, 主要应归因于该地区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由此带来的人口的迅猛增长。红山文化晚期, 正值辽西区史前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顶峰阶段, 但超限度的人口密度以及高强度的粗放式农业生产, 使得该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难负重荷。加之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的降温事件, 最终使得人口大批迁离, 酋邦社会解体, 史前社会重新开始以较低层次的组织来维持运转。  相似文献   

7.
杨丽娟 《理论界》2009,(10):207-208
突破辽西北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加快发展辽西北地区职业教育是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辽西北地区职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但与促进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坚持改革创新,以服从和服务于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再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为辽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威海港由元代国家兴海运而见于历史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驻军建城,命名威海卫,建制迄今已有600年历史。一、威海与元代海洋开发我国海洋开发的历史十分久远。春秋时期,山东半岛最早形成了稳定的梯航港口和水道。以通行齐国刀币为标志,其流通范围包括齐燕赵以至辽西?..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154-158
本文考述了两周时期姬姓燕国同山戎、东胡以及孤竹、、令支、屠何、秽、貊的关系,再现了冀北、辽西诸族以及燕国在燕山南北存在和变迁的历史,揭示了彼时该地区民族相处与融合的客观事实与必然规律,尤其肯定了作为华夏族的燕人在经营燕山南北之地并促进该地区文明、进步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环境劣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神话到科学的转变过程.随着人类确立为地球主人,便开始挥霍自然生态资源、透支生态环境.好在古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界改造能力有限,生态环境的劣变起初是以自然力为主,后渐演绎为人祸.现当代中国农村工业化对环境的劣化如同一个加速器,在工业化以前.中国农村地广人稀,环境自我净化能力较强,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内在循环机制达到平衡;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进入21世纪后,城市环境有了改善,而农村环境却在进一步恶化.为此,本文具体论证了中国农村环境劣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因质.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历史变迁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西北生态环境有利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其发展趋向寒冷、干旱和荒漠化。西北历史上农牧转换是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的核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使西北丧失曾拥有的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地位,造成经济社会的逐渐衰落。反思历史就要对古代西北农业开发及农耕文化进行辨证评价,探讨如何将农业由历史上人与自然对立的产物变为当代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甘南州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甘南州存在着森林锐减、草地“三化”严重、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鼠虫害泛滥等生态环境问题 ;人口增加过快、开发建设、管理失控、气候变化、火灾等是造成甘南州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生态文化 ,实行生态资源产业化等是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3.
苏新留 《中州学刊》2007,19(1):192-195
自古以来,河南的产业单一,农村副业不发达,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都会对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晚清以来,黄河灾害严重,自然灾害与当时国内的军阀混战、政治腐败和外来侵略等纠结在一起,对河南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辽西区族群的迁移和转徙带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尤其是促进了史前时期的辽西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红山文化时期的辽西区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而这一优势基本上终止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时期的辽西区与商、西周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春秋战国时期,辽西区成为东北民族南下和燕文化北上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历史记载、气象、考古、环保等相关资料的研究,根据实地调查,分析论证了宁夏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化过程,得出由于气候、地理的变化,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发出了很大变化。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恢复的问题,必须同修复、重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辽西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辽宁省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为了对辽西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需要构建包括人均GDP、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年末余额等6项指标体系。按照钱纳里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辽西地区尚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当然地区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崔晓柏 《理论界》2014,(9):40-42
辽西的文化遗存沉重丰厚,辽西出土的数万件文物,构成了辽宁文化遗存的主体。但辽西文化不仅仅是以物质形态留存下来,更为重要的,作为千百年来中原汉民族与东北草原民族正面冲撞融合的熔炉,在东北草原民族把强悍的尚武精神熔入到中华文明体系的过程中,不仅熔铸了辽西硬朗的文化品性,也使之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8.
辽西地区①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具有发展旅游的先决条件,文章首先构建了旅游需求的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辽西旅游的需求状况及客源市场进行了详细客观的分析,然后根据相对优势理论构建了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模型,并对辽西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挖掘,最后综合上述内容,提出了辽西地区发展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辽东、辽西两郡的设立,是我国古代史上东北地方行政建置的重大发展。两郡设立以前,无论从考古发现或文献记载的材料去考察,都可以把辽东辽西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追溯到非常古远的年代。辽河作为我国六大水系之一,医巫闾作为我国五大“镇山”之一,均见于先秦记载。可见,在先秦的地理概念中,东北地区即已包括在统一的中国地理范围之中。所以,自郡县设立以后的两千多年间,其中虽几经历史的曲折,东北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却不断得到巩固,而东北地方行政建置也不断有所发展。对于辽东辽西史地的考订,从来为我国学者所重视。官修辽东志乘,盖以元朝所修《辽阳等处图志》为发端,可惜此书  相似文献   

20.
辽西大凌河流域的历史地理,是东北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題之一,历来史家众议纷纭。《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一年第二期载张博泉同志撰《略论与白狼水有关的几个问题》一文,对“白狼水”的有关问题博征史籍、详加考证,确有精审之处。但文中对古今大凌河水系诸水道及有关历史地理的考察,尚有失实和疑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