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汉书·西域传》记载之道里,中外研究者颇多,但惜乎结论各异,至今仍无一种研究可视为定说。有的对《汉书·西域传》所载道里进行全面地修订,如徐松等;有的依违于《汉书》、《后汉书》之间,莫可一是,如德人赫尔曼(Herrmann)等;而如松田寿男博士等,虽也反复强调不可轻言否定  相似文献   

2.
关于《谷梁传》的作者和写作时代等问题,自古异说纷坛。本文拟就诸家之说,对此问题试作清理和判断。一、《谷梁传》不是刘歆伪作《谷梁传》属于今文经,但近代的今文学家崔适在《春秋复始》中却考定为古文经,同属刘敬伪作。书中指出:“《汉书·梅福传》,推迹古文,以《左氏》、《谷梁》、《世本》、《礼记》格明,《后汉书·章帝纪》令群儒子学《左氏》、《谷梁》、《古文尚书》、《毛诗》,此于《谷梁》,一则明言古文,一则与三古文并列,其为古文明矣。古文为刘散杂取传记而造,则武、宣之世.安得有《谷梁》。……航道《左氏传》,…  相似文献   

3.
《史记.高祖本纪》载:"沛公……攻开封,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①上文说刘邦与杨熊战于白马,《汉书.高帝纪》、《资治通鉴.秦纪》均从之,当今学者的有关论著也多有信从。但笔者怀疑,《史记》上文记载刘邦与杨熊"战白马"是错误的,试证之如下。  相似文献   

4.
谭书龙 《学术研究》2006,(6):146-146
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卷五《元帝纪》中有一处明显史实错误,原文录之如下:(承圣)二年……九月……是月,魏遣郭元建治舟师于合肥,又遣大将邢杲远、步大汗萨、东方老率众会之。这一记载与同书卷四十五《王僧辩传》的记载前后相抵龉。《王僧辩传》云:“齐主高洋遣郭元建率众二万  相似文献   

5.
本文涉及的是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本《汉书》(以下简称中华本)的“帝纪”和前五“志”部份,认为其中校勘可议之处有九。一、卷四·文帝纪“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临)。”(第132页) 《校勘记》:“李慈铭说《史记》无‘临’字,此误衍。”(第136页) 按:1.此句,《汉书》各本及《通鉴》皆作“哭临”。中华本据为底本的王先谦《汉书补注》本(以下简称王本)引李慈铭说后,又出先谦曰:“荀《纪》亦无‘临’字。”王氏并未下断语。仅据《史记》,或再据《汉纪》而删《汉书》,都无版本依据。 2.“哭临”、“临哭”,在古代与丧事有关的活动和丧制礼仪的记载中,时或省作“临”,  相似文献   

6.
陛下绝匈奴不与和亲,臣窃意其冬来南也,壹大治,则终身创矣。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因,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汉书·晁错传》) 颜注引苏林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为候而出军。” 王先谦《汉书补注》引王文彬曰:“《周礼·弓人》治弓以六材,其一为胶。折胶与关弓同义。《梁书·侯景传》:  相似文献   

7.
谢志平 《学术研究》2015,(2):157-158
《汉书·儒林传》是西汉五经经师的类传,成于众手,且传承日久,讹误难免。现根据《汉书》经师本传及他篇,并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考核稽查,再辨误三则:"夏侯建官至太子少傅而非太子太傅";"朱邑为大司农而非大司空";"王中不曾为元帝少府"。  相似文献   

8.
《史记》与《汉书》比较而言,《汉书》更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虽然《汉书》有许多章节脱胎于《史记》,但决非是简单的重复,《游侠传》就是显著的一例.两书虽同写游侠,对其评价却大相径庭.两相对照研读,不仅可以探索司马迁、班固思想的得失之处;还可以寻溯两汉社会风尚的某些变迁,即如何经历了从崇侠到抑侠,由尚武到贵文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春秋经》与三《传》(《左传》、《公羊》、《谷梁》)对日月食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科学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春秋至战国的二百四十二年里,据鲁《未修春秋》所记,鲁国可以看到六十一次日月食。但《春秋经》却记了三十七次。《经》与三《传》及三《传》相互之间在日月食记载上,有许多地方迥然相异。现仅就涉猎之所及做一简要考证。  相似文献   

10.
文献的断代定性是历史研究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穆天子传》在近百年研究中,虽留下数量可观的参考文献,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并未解决,那就是它的成书时代和文献性质。本文从《穆天子传》的本文记载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最新考古成果,提出了18个比较有力的证据,从各个方面论证了《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方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光武帝纪》 :“九月庚戌 ,三辅豪杰共诛王莽 ,传首诣宛。”李贤注曰 :“……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 ,商人杜吴杀莽 ,校尉公宾就斩莽首 ,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余按 :“子弟”当为“朱弟”之误。《续汉书·天文志》 :“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数千人起兵攻莽 ,烧作室门 ,斧敬法闼。”《汉书·王莽传》、《通鉴》卷三十九并作“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二)@曹金华  相似文献   

12.
《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的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武帝纪·赞》又将它概括为“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王彦坤 《学术研究》2003,(2):123-123
《汉书·晁错传》通假字补考@王彦坤$暨南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14.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其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李贤注曰 :“武帝建元元年 ,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也。”余按 :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有之 ,见于《汉书》本纪 ,然不当言“始”者。《汉书·文帝纪》孝文二年诏曰 :“乃十一月晦 ,日有食之 ,……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以匡朕之不逮。”十五年“九月 ,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 ,上亲策之 ,傅纳以言。”是为确证。《后汉书·光武帝纪》 :“匈奴遣使来献 ,使中郎将报命。”李贤注曰 :“《匈奴传》云 :‘令中郎将韩统报命 ,赂遗金币。’”余按 :…  相似文献   

15.
在读书治学时翻阅《辞源》、《辞海》,与古人的训话专著相比较,偶有所识,便写成卡片,记其得失。现择取数例,就教于相关专家与读者:1.“狐疑”、“狼狈”之误释《辞海》:.狐疑:谓遇事犹豫不决。《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汉书·文帝纪》:‘方大臣诛诸吕迎联,联孤疑’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①<辞源补“狐疑:俗传孤性多疑,因以指多疑无决断。《楚辞》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史记·文帝纪》:‘元年诏:方大臣之诛诸吕迎联,联狐疑,皆止联。’参阅北…  相似文献   

16.
《毛诗》《传》、《序》作者考滕福海《毛诗》之名始见于《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又叙其渊源云:“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  相似文献   

17.
《后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中均有大秦国植桑养蚕的记载 ,同时期西方古典作家也有相关内容的记述 ,两相比照可以将史料中的史实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8.
1.“赐武杂彩一百段。”(《周书》卷一九《达奚武传附子震传》,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306页)“武”,《北史》卷六五《达奚震传》、《册府》卷八四五作“震”。按《太平御览》卷八三一引《周书》亦作“震”,则《周书》原与《北史》同,今本《周书》作“武”乃后人所改,此字可回改。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六二年版《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故安,围枪罕。”“元封元年冬十月,……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原注:桥山,应劭曰:“在上郡,周阳县有黄帝冢。”故安、周阳两地名误。  相似文献   

20.
《史记·乐书》①有这样一段记载: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稍,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 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 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说。 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汉书·武帝纪》②:“(太初)四年春,贰师将军李广利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可见,伐大宛得良马,事在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那么,上引《史记·乐书》中的那段话就有几点解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