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琳  张勇 《理论界》2024,(2):89-95
本文针对近代以来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的孕育与初步发展路径作整体的概览,尝试通过纵向的历时性梳理,对中国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初期情况进行描述,以期展现19世纪末至全面抗战前夜中国报告文学作为独立文体的发展风貌及所体现的相应的文体观。本文将历时性梳理与文体观的流变融合在一起探讨,从近代不同的时间分期考察中国报告文学在发展初期呈现的文体特征。主要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的孕育和初步成长期,而在这个阶段内又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在这一阶段报告文学上承中国古典散文等文体,在西方报告文学理论引介的影响下,同时受到“左联”的推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作为体现时代精神特质的文体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在历时态的进程中 ,呈现出多种意识形态影响、渗透和交织的复杂样态。但总的来说 ,它也同样显现出一体到多元 ,即由左翼意识形态为主导渐进至国家意识形态的强规范场 ,再至多元意识形态的众语喧哗的流变之象  相似文献   

3.
周淼龙 《云梦学刊》2009,30(2):95-99
历时性考察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的形成、变异和发展.可以见出报告文学文体特性由一些基本元素组成一定结构,其内涵在发展中相继呈现,其中有深化和丰富,也有异化和扭曲,似乎完成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政治制导是报告文学文体特性发生偏离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总的历程,是从茅盾所期望的小说化路子折向夏衍《包身工》那种“论文式的‘报告文学’”的写法。其理论的发展,是从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中,辩识其特征,到围绕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矛盾,特别对能否适度虚构与合理想象的问题,展开长期的论争,最终走到因否定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文学性而无法认识这一文体的地步。实践进一步揭示,报告文学是散文中时代感最强的写人记事并可以直接加入作者议论的一种文体。它的本质特征是史实性,它可以由狭义散文向广义散文作一定程度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报告文学是近代文化转型的产物.梁启超是其中的奠基性人物。他以亦报人亦政治家亦文学家的组合角色,进行着报告文学的文体实验。其作品由新闻、政论、文学三元组合而成.成为发生期中国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的文学格局中 ,报告文学依然是其中重要的存在。经济主义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态 ,滋生着导致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变异的诸多因素。变异后的新世纪报告文学 ,是一种由精英化与世俗化、当下摄取与历史打捞、平面叙事与深度报告共构的 ,复调多态的文体类型。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转折时期,对于报告文学这样一种包涵非虚构性和文化批判性在内的具有强烈内涵主导性和跨文体性的文体来说,一方面,仍然需要强调其与之俱生的审美内力,其内力的积聚上应突显三个主体概念,而突显的基本前提和有效路径就是坚守和强化报告文学审美内力中非虚构性和文化批判性这两种重要的文体规范;另一方面,还要突显其审美魅力之所在,这就是以过人的胆魄进行艺术革命,构筑报告文学的审美之维,使之实现新的审美跨越,进而催生其新的复兴和辉煌。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发生期。学界有观点认为报告文学是3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值得商榷。发生期的中国报告文学有以下基本特征:一、取事与传播:制作的新闻性;二、觉世与新民:主旨的启蒙性;三、杂体与文学:表达的互文性。发生期的报告文学尚不完善,但它立定了报告文学新闻性、政论性与文学性“三元”组合的基本体式,其启蒙与批判的文体精神,导引着后续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如果从 1 931年袁殊发表《报告文学论》算起 ,中国报告文学研究已近七十年。在此期间 ,包括茅盾、胡风在内的诸多研究者倾情于探寻这一新兴文体的基本内涵、审美特性、文体功能、创作态势、历史律动以及创作主体的基本规范。某种程度上说 ,这样的批评与报告文学创作形成了一定的互动。然而相对于报告文学文体于世纪之初摆脱新闻与散文之旧制 ,由亚流渐成主流之新体 ,甚至在 2 0世纪的两个激变时期 ( 30和 80年代 )占据文坛制高点、成为引领风气之旗帜的阵势 ,我们就不能不对有关这一文体批评在系统性、学理性的提升方面抱有诸多的不满足。如…  相似文献   

10.
晚清至本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报告文学的发生期。此时期的梁启超以其新闻事业家、政治家(政论家)、学问家(文学家)的独特角色组合,成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者,扮演着“开文章之新体”的文体实验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冯望岳 《云梦学刊》2000,21(2):69-72
报告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型文体,它萌芽于“五四”时期,30年代开始了报告文学的自觉创作,抗日战争及其以后,报告文学的宣传、教育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成为报告文学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叙述学和文体学视角对 2 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作了考察和探讨 ,旨在揭示这一文体的结构的运行规律。作者认为 ,从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结构、叙述者类型和非叙事性话语等层面来看 ,2 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事模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过程 ,表现出与别的文体样式既同又异的特征 :一是从传统的“一元化”格局向“多元化”格局转换 ;二是叙事性和非叙事性呈阶段性更替 ;三是非叙事话语形成了正反合题的话语格局。 2 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是在不断解构和建构中获得新质和活力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80年代中国社会走向全面的开放。这是一个报告文学的时代。报告文学在开放中出现了全面的转型 :结构由微型变为宏观 ,视角由文学转至“杂学” ,题材主题由政治关怀而兼取文化关怀。文体的转型使新时期报告文学呈现出全新的景态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文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文学并不存在叙事上的乱伦 ,这种文体对真实性或者说非虚构性的坚守 ,是其根性所在 ,是其“立文”之本 ,其名称中的“文学”二字 ,也并不等于虚构。“文学”本身理应包含有虚构与非虚构的因素 ,它在小说那里主要体现为以虚构为核心的文体建构方式 ,在报告文学中则不表现为虚构 ,而是除虚构之外 ,通过语言、结构、视角来实现其文体富于艺术性的建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显示出其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文学魅力。而文学魅力的展现 ,主要有赖于其“跨文体性”的文体规范 ,这一特性是指其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影视等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表现方式的兼容 ,以及在此基础上而形成的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个性。这主要体现在叙述结构的变化、叙述语言的丰富与个性化以及对自身艺术表现局限的超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体 ,作为一个话语系统 ,目前在不同的学科中其含义是不大一样的。即使在同一学科中 ,有时它所表示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我们这里给出的本体 ,主要用以指称报告文学的本体理论。这种本体理论关注的是报告文学何以为报告文学的文体“元理论”,它着重研究报告文学的文体特质、文体精神、文体功能及其相关的理论范畴。报告文学本体理论的研究贯串于整个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史。报告文学是一种互文体的“边缘性”文体。这样一种文体 ,决定它独特性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并且 ,报告文学这种相对历史较短的文体 ,它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因此 ,对…  相似文献   

16.
报告文学文体的存在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渊源,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即是来源于历代文学对真实性价值标准的不断追求。在现时代,虽然"深度报道"等新闻文体的飞速发展对报告文学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报告文学和新闻报道对文体追求的本质差异决定了报告文学无法被新闻文体所代替。就现时代报告文学存在的语境来说,报告文学文体的存在是必然的,它还将继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面对 2 1世纪 ,报告文学肩负着百年回眸与未来展望的双重使命。但是 ,长期以来报告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却是 :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报告文学文体学著作。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相比 ,报告文学理论的系统化研究明显地落伍了。因此 ,如何直面于当代报告文学的对象难题、方法难题 ,建构起一个独具学理品格的报告文学文体理论体系 ,就成了当代报告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刘雪梅的专著《报告文学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0年 1 2月版 )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这部37万字的专著对报告文学的文体理论作了全方…  相似文献   

18.
李春雷的报告文学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宏大叙事的特点。纵观李春雷的报告文学创作,经济改革就像一条核心线索,贯穿其创作的始终,最终聚合为鲜明的叙事主题"改革"。在真实地再现事实的基础上,李春雷的叙述不拘泥于个别事件的即时报告,而是以事件为酵母,展开对社会、历史和文化全方位的思考。在写作过程中,李春雷致力于报告文学文体新品格锻造的努力,使其创作呈现出跨文体写作的特征。李春雷报告文学的宏大叙事,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报告文学观念是一定时期内人们对报告文学性质、审美特征的趋同性认识,它是这些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思维方法、文体追求以及社会风习、哲学思潮、生存方式等多种元素互动整合的结果。报告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嬗变决定性地影响着我国现当代各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使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拟对中国现当代报告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嬗变进行简要归纳与理论梳理,以期把握报告文学发展的脉络,检讨中国报告文学观念与理论的得失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演进过程。中国报告文学成名于三十年代“,其时,这一晚近出现的品类,在文体家族中取得了自我一格的独立地位。作为一种新文体,在其独立运行之前,已开始萌生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交替增变之时,一些知名的与无名的思想者、文化人,以其创作的实绩,为报告文学的萌生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这中间,就有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与瞿秋白。他们分别写作具有报告文学属性的《旅欧通信》和《依乡纪程》、《赤都心史》,从而成为现代报告文学史上早期重要的作者。对此,报告文学史家已有指认,赵通秋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