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抗日战争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战争,它一举洗雪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振兴民族的巨大力量,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了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始终动员和鼓舞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在全民族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一、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和空前觉醒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目标呢?中华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民族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沃土,离开了民族文化这片沃土,爱国主义教育也将失去依托。因此,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富的内涵,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现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观.现今国家提出了弘扬现代民族精神,并重视武术的学习与推广,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武术文化的核心是优秀武德,民族精神在武德教育中得到弘扬.作为当代青年来说,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来实现爱国主义的美好主张,做到保障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是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道德的根本特征和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魂,历来是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励人民团结奋十的一面旗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建设有中国持色的社会主义同样离不开爱国主义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离不开爱国主义所引导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离不开爱国主义所激发的艰苦奋小、振兴中华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和创业精神作为我们现实政治生活主旋律的事要内容,它既是民族精神,又是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汇合,即民族精神的时代化,时代精神的民族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识爱国…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融会贯通,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一)传承古老文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阅读中华古代经典名著,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文化是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是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基本共识,因而也是连接各民族的共同纽带。  相似文献   

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沃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因此,探究其传统文化基础,对于我们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世纪之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将是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崛起和腾飞这一近现代历史主题的新世纪,是决定中国历史之命运的极为关键的又一百年。在这新世纪到来之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它就是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成员对…  相似文献   

8.
赵景辉 《理论界》2004,(3):40-4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形成于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整体的品格特征、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强调,这对于用民族精神凝聚党心民心,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  相似文献   

9.
延安精神与中国的世纪转型和现代化延安精神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多半个世纪,然而,站在世纪之交的门坎前,回思历史并展望未来,我们却不能不深切地感到,延安精神不仅牵系着中华民族的过去,更牵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精神建构。一、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20世纪现代中国的精神支柱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绵延5000年历史生生不息,不仅创造了无以伦比的灿烂文化,也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理想、不畏困难、英勇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周易·乾卦》中这段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历史文化认同的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5,25(3):71-74
瞿林东认为,研究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统一进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考察历史上各民族的历史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发展;另一种是考察历史上人们在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上的思想观念的发展;而从历史认同的传统、文化认同的传统等角度论述这种思想观念之发展尤其需要加强。许殿才对先秦到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进行了考察,指出这种认同对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产生了积极影响。李鸿宾从西晋江统的《徙戎论》的冷落命运谈到隋唐“天下一家”的格局,认为排斥文化认同的狭隘民族观念并不符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大势。向燕南认为,从10世纪到19 世纪的中国史,无论是分裂阶段,还是统一阶段,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意识都在不断发展和加强。周文玖论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大中华的民族意识对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坚持的深层次作用,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的胜利。张越梳理了从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共同纲领》所展示的民族认同思想的发展脉络,认为确立正确的民族观,对促进全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的抗战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历久不衰的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就是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凸现,表现为革命精神、爱国精神、自强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2.
郝建平 《阴山学刊》2003,16(6):51-56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求是务实、爱国主义、宽容精神等。这些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及凝聚力,推进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战文化是桂林历史的丰碑。桂林抗战文化所孕育的抗战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已经深深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继承抗战优良传统,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发展起来的。文化自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始终重视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文化篇。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精神特征与回族民族凝聚力的双重印证──回族抗日救亡行为的深层剖析束锡红中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巨大精神动力。它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汇、孕育形成的回族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回...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精神是基于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价值追求与行为指引。从爱国主义的历史脉络、文化维度、实践向度而言,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是培养爱国之情的历史之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砥砺强国之志的文化之魂;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是实践报国之行的行为典范。爱国主义承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任何时期都是推动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勃然奋发的精神支柱。黔中屯堡作为一个为维护边区稳定而形成的“文化场”,贯穿了600余年发展历史的“忠”“义”“勇”理念,是屯堡人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表达,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黔”在力量。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经济腾飞的世纪,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光大的世纪,中华民族将在迸发强大经济活力的同时,获得民族精神的新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精神的新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决议》精神,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站在世界发展的全局和时代发展的前列,寻求与时代精神融合的民族精神,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凝聚力的显著标志,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徐峰 《殷都学刊》2010,31(2):149-152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这种精神和思想理念,成为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竭力克服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矛盾和困境,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一项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兆盖 《中州学刊》2005,(5):147-151
在长达14年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捍卫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艰苦斗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科学总结和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