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五千言正名——《记》与《道德经》原名试考谢阳举(一)现存五千言,一般称为《道德经》。其实,不能目之为《老子》成书时的名称。五千言的原貌、章数与上下之分是秦汉之后所定之事。老子五千言原来章数如何?《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说了一条线索,其录《老子》注家有...  相似文献   

2.
一、郭店楚墓简本《老子》为老聃书,《老子》增订传本《道德经》为太史儋书把郭店简本《老子》同帛书本《德经》《道经》,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以下统称通行本)《道德经》对照,简本分为甲、乙、丙三篇;帛书本和通行本分为上下两篇。帛书本和通行本收录了简本全...  相似文献   

3.
传统思想认为,儒道两家思想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其主要表现是以老子为鼻祖的道家具有明显的反仁义道德的思想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人们对《老子》文本的一种误读。在中国思想史上,王弼是第一个从理论的高度阐述儒道相通的思想家。王弼通过注解《老子》,对老子的道德观进行了阐释,从而使老子以“自然”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思想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4.
论严复的《老子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经》五千言,两千余年来一直有人为之疏义注解。这些注疏无不反映时代的特色和作者的政治见解。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进入新的社会阶段,出现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注老学者中也崛起了新的一家,这就是严复的《老子评点》(《老于评点》原文为《侯官严氏评点老子》,1905年东京并木活版所出版)这部书确有它的独具特点,因为在此以前对《老子的注疏》,无论是唯物主义者或唯心主义者,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反映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色,而严复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机械唯物论、庸俗进化论和自由政治观点来评点老子,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的政治要求和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上下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保存着璀灿斑烂的古代文化。丰富而深邃的道家思想,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道家”,指的是以老子思想为宗派的学术派别的总称。“道家”之名,最初见于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简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老聃。今存《老子》,基本上保留了老聃的思想资料,但该书成于战国前期。《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它上承上古文化,下启百代后学;集古代先贤圣哲之精华,开中国学术思想之先河,对中国思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包含着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黄帝内经》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汉书·艺文志》是班固依据西汉末年刘歆所著《七略》编写的,所以《内经》至迟在西汉末年即已成书。这部书在医学和哲学上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理论系统,还  相似文献   

7.
我国思想史上,最早对宇宙本原和演化问题提出有系统的见解者,是春秋末期的老子(聃)。五千多字的《道德经》,虽然不全是老子一人所撰著或讲述,但其基本观点属于老子.则是可以肯定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  相似文献   

8.
怎样研读老子《道德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不仅思想深邃,智慧卓绝,而且高寿,思想的睿智深邃与青春常住的生命活力在老子身上是统一的。老子思想之所以充满生命精神,显示出与历史轨道同步的永恒魅力,与他善于养生、养身、体悟自然、顺应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完全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描述老子:“健康的精神寄寓于健康的身体。”他的《道德经》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东方文化学经典著作。正是这部著作,反映了老子绝世的才华,反映了老子对自然、人生睿智深邃的看法,反映了老子伟岸神奇的人格和超越时空的博大胸怀。为此,历代学者纷纷对《道德经》诠释、注解和阐发,留下了堆积如山的老学著作。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研读《道德经》呢?  相似文献   

9.
《尚书·尧典》是我国最早的文论论文。《尧典》中已有“诗言志,歌永言”的提法,诗与歌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文体区分:诗与歌。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诗言志”、“歌永言”两句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史记·论六家要指》的文本解读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论六家之要指》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历史文献对于划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之大系,对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理论总结,对于奠定中国思想文化之主体多元格局,对于考察中国文化史、哲学史、学术思想史都具有方法论的普遍指导意义。历代学者对《汉书·艺文志》多从文献目录学角度进行研究,清代学者王鸣盛摘引金榜的话说:"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石也。"①近现代学者梁启超、胡适、侯外庐等已经注意到《论六家之要指》与《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1.
<正> 从明代开始,有人怀疑《老子指归》不是西汉严君平(严遵)的著作,从而影响了后代学者对该书的重视,近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亦没有论及此书的。实际上,这部书出自严君平之手,是中国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现就其真伪问题考辨如下。一、古籍对《老子指归》的记载及其考辨《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载:严君平“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万余言”。《三国志·秦宓传》载:“严君平见《黄》、《老》,作《指归》”。晋常璩《华阳国志》载:严君平“著《指归》,为道书之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载:“《老子》严遵注二卷(字君平,蜀郡人,汉徵士;又作《老子指归》十四卷)”。《隋书·经籍志》载:“汉徵士严遵注《老子》二卷”。唐玄宗《道德经疏外传》载:“严君平《指归》十四卷,汉成帝时蜀  相似文献   

12.
唐颜师古《汉书·艺文志》注“非今所有《家语》”是《孔子家语》伪书说的第二个理论来源。其实颜氏本意未必是质疑今传《孔子家语》文本的可靠性,宋代的王柏却将颜注发展为“古《家语》”|“今《家语》”文本两分的看法,并提出了王肃托名于孔安国伪造《孔子家语》说。王柏此说的根源在于批驳朱子借证于《孔子家语》校正《中庸》,从而为他提出将《中庸》分为二篇的创说扫清道路。这是《孔子家语》案涉及到的第二个学术公案。  相似文献   

13.
论《老子》,是以“敷陈养生之义”的河上公本、“与古老子相远,谬误实多”的王弼等今本为据,还是以最接近祖本的《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简称帛本)、《楚墓竹简老子》(简称简本)为据?这个前提不解决,那么《老子》究竟是哪一家的道德,以及许多是非,就永远说不清。如果只以今本为据,也许将会远离主题。  相似文献   

14.
天瑞“用之不勤。”《注》:“王弼曰:‘无物不成而不劳也。”’《管锥编》引《老子》五二章:“终身不勤”,王弼注。“无事永逸。”按《列子》称《黄帝书》,实际所引为《老子》,称《黄》而不称《老》,既为托古之法,亦与所依据之时代思潮相关。全书数处征引《黄帝书》(张注:“古有此书,今已不存”),如本篇引“谷神不死”云云,又引“形动不生形而生影”云云,《力命》篇引“至人居若死”云云,所征引或《老》或非《老》,颇可见战国秦汉黄老思潮形成后,《黄》与《老》亦分亦合状况。汉时托名黄帝之著作颇多,观《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5.
文子的性合乎道论探析姜国柱女子,姓文,尊称子,快其名字与国名。楚平王时人,‘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班因:《汉书·艺文志》注)又尝问学于子夏和墨子,‘墨子之书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刘问:《七略别录》)其学无常师,而卒归于老子.世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报刊上发表的一些介绍和涉及到王昭君的文章和著作中,有说王昭君是今湖北秭归县人的,也有说是今湖北兴山县人的。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对呢?有关王昭君的史料记载,始见于东汉班固撰修的《汉书》。但作者并来指出王昭君是何地人,记载得也很简略,对王昭君的家世几乎没有提及,只是同朝人文颖在注解《汉书》时,称王昭君是“本甫郡秭归人也”。文颖曾任荆州从事,荆州被包括在南郡。也许有这个原因,文颖本来不是注释《汉书》的名家,也得到后世尤其是唐代注家颜师古的肯定(见《汉书·元帝纪》)。在南朝人范晔著的《后汉书》中,也有一节关于王昭君的记载,只是说王昭君是“南郡人”。究竟是南郡何处人,也未载明。我们现在说王昭君是秭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人生哲学郝长江《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道家的始祖老子,据《史记》载,曾为周室史官,“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老子身为史官,历经宦争,通晓古今,于是对成...  相似文献   

18.
陈雄 《船山学刊》2006,(1):137-139
老子的《道德经》蕴涵了现代宪政价值精髓——自由,“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与现代自由宪政思想一致。老子主张国家权力要自我约束,反对国家权力过度扩展而侵犯人民的私人生活领域。《道德经》主张把人本身作为目的加以尊重。“小国寡民”思想与现代联邦制的理念一致。  相似文献   

19.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目录 ,主要著录屈原以来至西汉的诗歌以及辞赋作品 ,其中著录屈原、宋玉、荀况及秦代、西汉辞赋共计七十八家 ,一千零四篇。除先秦的赋家赋篇外 ,有汉赋七十二家 ,九百四十篇 ,分为四类 :屈原赋 (共计二十家 ,三百六十一篇 ) ,陆贾赋(共计二十一家 ,二百七十四篇 ) ,孙卿赋 (共计二十五家 ,一百三十六篇 ) ,杂赋 (共计十二家 ,二百三十三篇 )。《汉书·艺文志》是班固在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完成的。班固在《艺文志·序》中明言 :“至成帝时 ,以书颇散亡 ,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  相似文献   

20.
老子书问世以后,注家众多,各以其观点来注解《老子》。据焦竑《老子翼·考异》说:“古书传世,为人所窜易者多矣。而《老子》尤甚。”因而,对经文真伪之考订,实为一极难解决复杂的问题。 谨对经文进行力求符合实际的考订如下。 (1) 章段调整 老子书原刻在竹简上,由于脱简错简或任意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