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宏炳 《统计研究》1987,4(1):13-18
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范围。总需求和总供给区别于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而是包括所有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通常可用统计方法来测定。总供给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生产量,它同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是相联系的。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内(民)生产总值。这样,研究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关系,就可有三种不同的范围。它们的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2.
杨缅昆 《统计研究》1990,7(4):29-33
一、对建立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基本认识为了满足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需要,经过统计学界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论证,社会总供需统计终于作为一种核算模式被纳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89年修订稿)。这是在国民核算体系改革实践中,立足于我国实际,在博采各国之长的基础上,勇于革新的一个创举。众所周知,无论MPS,还是SNA,都没有开展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先例。虽然社会总供需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渊源于西方宏观经济学,但西方国家在定义总供给和总需求概念时,将它们分别等同于按分配法和按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由此必然推导出在统计上社会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的结论。事实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现象,彼此不存在必然相等的条件。它们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数量缺口。显而易见,这种以国民收入统计代替社会总供需统计的做法,不仅在理论上难于自圆其说,而且在实践上无益于宏观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福利核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玉国 《统计研究》1995,12(5):8-15
国民经济福利核算研究金玉国经济福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含义。自本世纪中叶以来,以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多少来衡量经济福利水准几乎成了整个国际社会通行的惯例。我国即将全面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表现出与这一国际惯例接轨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下经济”活动现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工作中,对“地下经济”活动的核算尚属空白。近几年我国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故然主要是由于财政赤字预算与银行信贷膨胀所引发的货币超经济发行——“超国民收入分配”所致,但“地下经济”活动核算的缺漏,也是不容忽视的根源之一。因此,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对“地下经济”活动的研究。本文拟对我国“地下经济”的现状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议尽快推行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和分析苏州大学谢中枢我国自1992年实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以来,一直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核算宏观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强,这一指标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带来的不足与偏误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6.
评估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数据的质量是改进和提高总量指标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人、消费总额、积累总额,等等.影响这些总量指标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评估也应当从不同方面着手.初步考虑,应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统计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有力武器。要求我国国民了解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总收入(GNI)、国民资产、国民财产、国民财富等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总量指标。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宣布了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国国民理解小康标准,知道人均GDP、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含义。统计是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要求我国国民了解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总收入(GNI)、绿色(GDP)、购买力评价指数、数据…  相似文献   

8.
支道隆 《统计研究》1989,6(4):52-55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只有提高积累效果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在高效益的前提下稳步增长。因此,如何确切地核算积累效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里积累是指我国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而不是西方新SNA核算体系中积累等于“投资”加“金融资产增减”加“资本等集”的概念)。 一、投资(或积累)效果与经济增长模型 西方国家惯用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投资率/边际资本产出率。这里边际资本产出率(投资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表示每增产一个单位的国民生产总值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七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反映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标志的指标有哪些,这两个总量如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集中表现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社会总供给是指向社会提供的全部使用价值的总量,由生产过程决定;社会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即社会总购买力,由分配过程决定。因此,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实质上是使用价值的生产总额和价值的分配总额的关系。研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仅要向后看,即了解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构成,更应向前看,即规划总供给,预测总需求,便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和意图按现行价格计算获得一致,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心指标GDP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宣传和使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或GNP(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总量核算的核心指标,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评价和宏观经济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已为各级决策者、分析人员,工商界人士和一般公众所接受,然而,由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我国及世界各国都处在不断完善之中,当前存在着对GDP指标运用过度的现象,其本身的局限性也处在不断暴露之中。本文为此着重探讨GDP的局限性,综合阐述国内外学者与国际组织对GDP的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从会计学的角度第一次提出了世界财富积累效应核算体系——综合GDP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国民经济统计对自然资源的耗减与环境质量的降级的核算甚为薄弱 ,这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要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应通过建立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帐户 ,并对现行的GDP及相关的指标加以调整 ,同时设置一套多层次、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 ,才能及时地、全面地反映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动状况 ,以准确地评价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绩效  相似文献   

13.
支道隆 《统计研究》1987,4(5):29-31
为了全面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统计劳务产值已势在必行。现在用于国内核算的是我国口径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这个指标是否合乎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这是本文所要探索的问题。第一、应该明确确定生产劳动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特殊的概念认为不能撇开历史形式一般地谈生产劳动的定义,生产劳动的特性只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发展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取剩余价值,所以直  相似文献   

14.
罗蘅  李永章 《山西统计》1994,(9):15-16,31
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关系是宏观经济中最高层次的一个比例关系。保持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迅速转化,微观经济将越来越活,整个国民经济将以市场为导向。正确把握供需总量的变化状态,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总供给与总需求统计不仅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进行宏观监测和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内涵及其测算方法目前尚未完全统一,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全社会投入产出扩展表来测算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隐性收入来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浙江统计》1998,(10):9-11
隐性收入问题近几年来在我国表现得十分突出,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隐性收入与公开收入对称,是指官方公布数字之外的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国民经济核算范围中未包括的收入;生产活动属于核算范围、但因不符合国家管理规定而处于隐蔽状态的收入;由于核算体系或经济体制、统计方法等问题导致的收入低估部分。由此司得出隐性收入的计算公式:隐性收入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一政响统计国民生产总值一地下经济收入十收入低估值。可见,隐性收入的来源渠道不外乎两条:地下经济和收入低估。一、地下经济对干地下经济,本文拟分为非法经济、…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核算是20世纪经济科学领域最大成就之一。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总量核算的核心指标,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评价和宏观经济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世界银行称之为划分经济等级的主要标准,GDP帐户数据资料是国家的核心经济信息,是政府经济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范畴1.西方宏观经济学对总需求、总供给范畴的解释按照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解释,总需求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花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它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三部分。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生产能力和充分就业所可能实现的最终产品和最终劳务量的总和。这不同于某些文章中表述的:“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资本家的才能)供给的总和,即各个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于1986年5月15日至21日在南昌市召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测算座谈会。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纪要如下: 一、关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测算的重要性 大家一致认为,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总量测算,是经济体制改革给经济综合部门提出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过去我们研究综合平衡问题,基本上是在封闭式的产品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反映总供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很少反映货币资金的运动情况。在目前开放型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的形成过程。使用价值(产品)运动形成总供给,价值(货币资金)运动形成总需求。因此,研究综合平衡问题,不仅要研究总供给方面,还要研究总需求方面,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大家认为,统计部门掌握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有条件也有可能做好测算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具体计算方法,将由国家统计局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提出方案,报请国务院国民经济核算标准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发布执行.本文只是根据国内外书刊,就几个总量指标的含义及其间的关系略加整理而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