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代长安道教是全国道教的中心。文章对唐代长安道观设置及其规模进行了考察,并从长安道士弘扬道学、与文士的交往等方面论述了唐代长安道教的兴盛,指出唐代长安道教文化是长安文明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唐代长安沽酒、家酿的分布和种类作了论述,弥补了《国史补》上对唐长安名酒记载的不足;同时,通过唐政府后期的榷酒税收,说明了唐代长安的名酒之多与饮酒之盛。文章总结了唐代长安饮酒的风俗习惯,反映了唐代长安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唐代商人经营方式的若干变化薛平拴商人经营方式的演变和发展,是历史发展诸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交通等状况都有密切关系,而这种变化和演变又必然反过来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商人经营方式的变化很有必要.本文试就唐代商人经...  相似文献   

4.
耿占军 《唐都学刊》2005,21(6):7-10
汉代长安的乐舞百戏根据演出规模的大小一般选择在殿堂、庭院和广场进行。随着乐舞百戏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唐代出现了常设的比较固定的戏场,广场演出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汉唐长安广场演出的不断发展对今天西安市的人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小说概念的演变和唐代小说地位的提高两方面,考察了唐代小说和诗律“并称奇作”的原因,其中涉及了中国小说发展中的重史倾向,认为这种倾向是前期小说发展缓慢、滞后的原因之一;而地位和命运的逐步改善,又是唐代小说繁荣的先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天虹 《唐都学刊》2008,24(3):11-14
唐代长安人口的问题是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近十多年来学界对长安人口数量及相关问题讨论甚多,这些成果是我们继续进行研究的基础.如果结合当时人的记载并考虑到那个时代长安商业的发展水平,那么,在中唐至唐末大乱以前这段时间内,唐长安拥有百万人口是比较可信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王辉斌 《唐都学刊》2003,19(1):24-27
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因谋取功名,一生曾三入长安。开元十一年冬,孟浩然因中书令张说之荐而首入长安,并写了著名的《赴京途中遇雪》一诗。开元十六年秋,孟浩然因"应进士"举二入长安,并与王维相识于京师。开元十九年一月,唐玄宗率文武百官"幸"东都,孟浩然闻之,乃于翌年春由襄阳而至,之后由洛阳三入长安。  相似文献   

8.
中国成文的家法族现大约形成于唐代。自唐以降,家法族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也随着其载体谱牒的制订而演变。作者梳理了一千多年来家法族规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家法族规从形成到发展、转型、兴盛以至衰落的全过程,探讨了家法族现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背景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令福 《唐都学刊》2006,22(4):14-19
从《忆长安》等唐诗证明,在唐代诗人的城市印象中,唐都长安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是曲江,因为曲江系盛唐文脉所在,那里有全体长安人共同参与创造的崭新而又开放的文化。龙首原是唐长安城的龙脉,曲江是唐长安城内最大的湖池,构成长安城的水脉。曲江之所以能成为唐长安城文化中心(文脉),是因为她正位居唐长安城的龙脉与水脉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0.
唐代经学是我国经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处于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唐代经学的发展及其演变趋势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因而,对唐代经学的研究,应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唐代经学的流布与变迁,必须首先探讨经学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才能有效地、科学地把握唐代经学的演变趋势及其历史地位。《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序》对我国经学的发展过程、特点作出了概括:“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 《总序》认为,我国2000年的经学“凡六变”,而唐代经学正处在魏晋南北朝至北宋庆历时期的第二变之中。总括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main influences in the regulation of animal welfare policy in New Zealand are discussed. Animal welfare organizations on the one hand are intent on improving conditions for animals, whereas government regulatory bodies are more concerned with preserving the status quo. Both types of organizations have allies in academia. Government agencies are largely informed through research from the ‘mandated’ field of Animal Welfare Scien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positivistic framework that tends to support the status quo. Animal Welfare Science can be contrasted with the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Human Animal Studies, which continues the tradition of critical theory that questions the positivistic basis of the animal welfare establishment. We conclude that while genuine science, defined as all rational and theoretically informed discourse, could make a difference to animals, the mandated field of Animal Welfare Science serves more to entrench animal suffering than to prevent it.  相似文献   

12.
尊严已成为生命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新词汇.西方传统思想上对尊严的理解,因强调人与动物之间存在鸿沟、凸显人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使“人的尊严”概念盛行.但在当代动物解放运动中,“人的尊严”受到了质疑,引发了关于动物是否也有尊严的伦理争议.支持者将尊严的载体扩及动物,一种主张动物尊严独立于人的尊严;另一种则主张动物可以分享人的尊严.有感受能力的动物具有完全的道德价值,应当像对待其他人类存在者那样同等地对待动物.虽然动物和人均具有感受能力,但两者属于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动物无法享有与人相同的道德地位和尊严.从否定物种差别的利益平等考虑原则来论证动物尊严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3.
东汉晚叶文学是两汉文学向建安文学过渡的核心环节,并孕育了建安文学的繁荣。通过阐释东汉晚叶文学的思想环境,考察儒学的传承与新变,以及道家、释家思想的发展状况,可以探究社会思想的变化与东汉晚叶文学转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汪高鑫 《求是学刊》2005,32(3):122-128
汉代史学思想在中国史学与史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白寿彝在汉代史学研究方面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他认为,汉代史学思想史的发展走向,是从西汉正统与异端的对垒,到两汉之际折中主义思潮的出现。司马迁的进步的历史观是正统思想的对立物,折中主义历史观则是作为司马迁进步历史观之对立物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让市场发挥作用--"十五"期间发展黑龙江省畜牧业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表明 ,黑龙江省的畜牧业具有成本优势 ,但没有价格优势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通领域中的制度障碍。针对这种情况 ,应该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承认经纪人专业户的作用 ,建立地区集中性市场 ,逐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完善制度建设 ,可以最终实现“十五”规划发展畜牧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元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元代开始,大都城(今北京)取代了汉唐长安(今西安)、洛阳,两宋开封、临安(今杭州),成为全国唯一的政治中心,有其必然的内在发展规律。程朱理学被定为"官学",体现了北方学者文化影响的权威性。大都新城的建设,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文化思考。而大都与上都的长期并存,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Scientists have been portrayed as having an uncaring attitude toward the use of animals and being inclined to reject the possibility of animal mind ( Baldwin, 1993 ; Blumberg & Wasserman, 1995 ), yet there is 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to support these claims. We examined why disparate attitudes toward animal use are held. Scientists, animal welfarists, and laypersons (N = 372) were compared on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that measured attitudes toward four types of animal use, and factors that might underlie these views (including belief in animal mind). As expected, scientists and animal welfarists held polarized views on all measures, whereas laypersons fell between the two. Animal welfarists were consistently opposed to all types of animal use, whereas scientists expressed support for the use of animals for medical research, but not for dissection, personal decor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nimal welfarists showed high levels of belief in animal mind for 13 animal types, and scientists believed some of the 13 animals to have at least a moderate capacity for cognition and most to have at least a moderate capacity for sentience. Hence, the negative image of the science community that is often portrayed was not supported by our data. Findings we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external (group membership) and internal (belief systems) factors,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some people hold fixed attitudes toward animal use, whereas others are more influenced by context.  相似文献   

18.
庞骏 《阅江学刊》2014,(4):68-73
储君的名号称谓自秦汉以来通称皇太子。西晋武帝在立储问题上的三个失误:立愚子、立悍妇、立庶孙导致太子司马衷即位后严重失权,由此引发八王之乱。在八王之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储君名号:皇太弟与皇太孙,它们皆是宗室诸王争夺最高皇权的重要政治手段之一。西晋出现的皇太弟制、皇太孙制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的补充,也是统治集团对最高权力转移机制的适度调整,从客观上而言,对于丰富和调整秦汉以来的皇位继承制度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汝良 《南亚研究》2012,(3):125-143
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载中,印度地方博远、物类丰聚,圣贤叠轸、仁义成俗,杂技幻术神异奇妙,医术、天文历算等先进发达。同时,以佛教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印两国间友好交往的坚实基础,中国文人对佛国印度进行了缺席想象、在场阅读和倾情创作。以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对古代中印文化交流进行观照,既是对古代中印关系的一种印证与补充,又可从中得到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周能俊 《阅江学刊》2012,4(1):74-79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两次出现"天狗"谣言,引起大规模恐慌。该谣言所指的"天狗"在汉唐时期被认为是大凶与灾难的象征,具有神秘性与耸动性。从形成的过程看,"天狗"谣言在南朝梁陈时期即已大规模流行。从社会学与伦理学角度分析,唐前期的两次"天狗"谣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盛世下潜在政治危机的担忧,也体现了当时以阴阳五行为主的主流学术思想、以佛道为首的宗教神秘主义、包括谣言在内的封建迷信等社会思想对于大众的深刻影响。谣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考察谣言为研究社会环境和大众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