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调查数据的证券投资者信心指数(SICI),运用有向无环图(DAG)以及基于有向无环图结果的递归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深入探究了我国投资者情绪、过度交易行为与股市波动间的同期及动态影响,进而为减轻我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现象,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提供实证支持.实证结果显示:就同期影响而言,我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与投资者情绪变化导致了过度交易行为;就动态影响而言,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与杠杆交易的兴起,我国投资者情绪、市场波动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机制,尽管近年来我国投资者情绪及交易行为日趋理性,但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尤其是牛熊更替暴跌时期,市场波动对我国投资者情绪影响将会变大,投资者情绪波动将导致非理性交易行为显著增加,此时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与交易行为也将对我国A股市场波动产生显著影响,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票市场IPO 首日回报高、长期回报低的现象十分突出,传统理性金融理论难以对这两者同时加以解释.文章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从二级市场个体投资者情绪与意见分歧相结合的角度,利用账户交易数据中的投资者IPO 首日净买入构建情绪指标对上述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PO 首日投资者情绪和意见分歧均对IPO 首日回报有显著为正的解释力,尤其是当意见分歧严重时,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更大,同时首日投资者情绪对IPO 长期超额回报有显著为负的影响,但意见分歧却对长期回报没有影响.文章的研究从二级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偏好角度揭示了中国股市“IPO 之谜”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投资者情绪、意见分歧与中国股市IPO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股票市场IPO首日回报高、长期回报低的现象十分突出,传统理性金融理论难以对这两者同时加以解释.文章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从二级市场个体投资者情绪与意见分歧相结合的角度,利用账户交易数据中的投资者IPO首日净买入构建情绪指标对上述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PO首日投资者情绪和意见分歧均对IPO首日回报有显著为正的解释力,尤其是当意见分歧严重时,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更大,同时首日投资者情绪对IPO长期超额回报有显著为负的影响,但意见分歧却对长期回报没有影响.文章的研究从二级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偏好角度揭示了中国股市"IPO之谜"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传统财务理论是以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传统财务学所构建的理论模型与投资者的实际投资行为并不完全相符。非理性投资者实际上可以获得比理性交易者更高的收益,非理性投资者仍可以影响公司的投融资决策。本文主要讨论证券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及如何估算证券投资者非理性条件下的融资效应。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情绪在非理性的现实市场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由于对其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者对投资者情绪的定义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而在测量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基本分为单一情绪指标测量方法和综合情绪指标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决策行为描述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角度,引入行为金融研究机构投资者决策行为问题.将机构投资者决策行为描述成一种两级优化问题,研究显示机构投资者情绪演化过程决定着其决策行为.采用AM0S4.0对205份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机理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7.
个人投资者情绪能预测市场收益率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情绪(包括散户投资者情绪和大户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市场收益有助于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的预测,个人投资者情绪却无助于市场收益的预测.这是因为,个人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流动性有正面影响,但是股票流动性和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导致个人投资者情绪不能预测市场收益率.中国股市控制权仍然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里,而且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有信息优势,投资行为更理性.本文从股票流动性这个新的角度来解释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有助于理解机构投资者的情绪比个人投资者的情绪更不易受股市大盘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假设投资者风险厌恶、且其风险厌恶程度受其情绪影响的条件下,以投资者效用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建立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投资组合模型从理论上研究投资者情绪对投资组合结构及其收益-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投资者过度乐观时,其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等方式购买超额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相对理性状态时,其将合理分配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其将卖空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过度乐观和相对理性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正相关;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负相关。论文研究结果修正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是对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陆静  周媛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11):21-28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反映了资本市场上非理性因素对资产定价的作用程度。本文采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损失率来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并以此研究了其对中国AH股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Fama-French三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对同期的A股市场和H股市场都具有显著影响,即情绪高涨时,股票价格上涨,反之亦然;此外,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未来12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对H股市场未来6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说明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持续时间更长,反映了两个市场间非理性程度的差异和市场效率差异。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为A股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有限理性”和“非理性”投资者的噪音交易会使股票价格偏离均衡,为此,基于39家全球知名油气公司2002年12月16日至2019年4月15日的股票价格数据构建公司层面的投资者情绪持久指数,并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该情绪指数对油气公司股票价格收益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样本区间内,投资者情绪持久指数对油气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显著为负.第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在第一周内情绪效应是油气公司股票收益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此后动量效应的影响更大.第三,在经济衰退和油气公司股价下挫时,投资者情绪对油气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分别大于经济繁荣和油气公司股价上行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姜继娇  杨乃定 《管理评论》2004,16(12):19-23
从投资者情绪演化角度揭示了其有限理性的内在作用机理.指出了Lux和Marchesi金融市场随机多Agent模型的局限性,基于Bass模型建立了投资者“情感”与“理性”竞争传染的演化模型。仿真实验表明,本研究较Lux和Marchesi模型更为逼近投资者真实的情绪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情绪立足于投资者非理性的角度,能够对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作出较好的解释。当前国内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角度分析投资者情绪的研究尚为空白。本文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资金净流入作为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指标,运用GARCH-M模型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收益之间存在正向反馈作用;且在以股票市值为分类的组合中,发现大市值股票组合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股票市场指数条件波动越大,股票组合收益越大;小市值股票组合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股票市场指数条件波动越大,则股票组合收益反而越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以2004年1月~2008年6月中国证券市场基金和股票的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组合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中国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率、股票的市场关注程度、公司规模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基于资金流量的投资者情绪指标,详细探讨投资者情绪对不同股票收益率变化的敏感性,揭示投资者情绪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股票收益率的波动随着投资者情绪的提高而增强;市场关注度越高的股票,投资者赋予的情绪越低;投资者对股票的情绪波动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加而减弱.实证检验的结果验证了投资者情绪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关于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运行模式的研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泡沫的预警、监管机构制定政策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沿用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设定,将行为金融领域中离散时间框架下的情绪资产定价模型拓展到连续时间框架下,把异质性纳入Lucas纯交换经济体,构建了一个含有异质性投资者的动态情绪资产定价模型,并使用中央计划者问题求解出异质均衡.通过加入投资者情绪因子,本文得到情绪投资者的主观股利增长率,并将其用于动态异质情绪资产定价模型的框架中,以此刻画理性投资者和情绪投资者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是影响收益的重要因子.数值算例与敏感性分析表明投资者关于股利信息的错误预期将会导致横截面股价漂移率增大.  相似文献   

15.
在Gennaioli等人[1]建立的标准模型基础上,引入投资者异质性时间偏好和由投资者过度自信引起的异质性信念,探讨投资者非理性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与Gennaioli等人[1]的结论不一样,银行金融中介并不会利用投资者非理性发行更多的表面无风险实际有风险的债券,因此,非理性投资者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并不会增加金融市场的风险。这一结论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发行交易,允许中小投资者参与其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投资者信念异质与证券价格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  谢赤 《管理学报》2009,6(10):1361-1367
投资者信念异质更能反映现实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真实特征,反映投资者的非完全理性.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所具有的异质的人格特征、风险偏好,市场信息认知、态度和情绪等,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反馈于市场并产生互动效应,对证券价格构成影响.从异质信念角度出发,分析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形成机制及异质信念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并以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投资者信念异质与大盘价格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互动影响,且显著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和信念所表现出的复杂和混沌特征也在脉冲响应分析中得到间接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影响IPO首日回报率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因素,本文将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和散户投资者的情绪结合起来,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为背景建立模型,对IPO破发或抑价产生的微观机制给出一种理论上的解释。模型结论表明:IPO是否破发主要取决于散户投资者的情绪,而不是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并且散户投资者情绪越乐观,IPO破发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发现IPO首日回报率与散户投资者情绪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负相关。以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且披露网下具体报价情况的477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模型结论。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高IPO发行效率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池丽旭  庄新田 《管理科学》2011,14(10):54-66
应用前景理论思想,以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处置效应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和风险偏好特征,并且进一步确定了决策者投资过程中的参考价格水平. 实证结果表明,1) 宏观面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 股权分置改革前,投资者的非理性较强,表现出长期持有损失股票,而过早地卖出盈利股票的处置效应特征; 股权分置改革后,投资者更愿意长期持有盈利的股票,对收益表现出一定的风险喜好. 另外,投资者表现出的私房钱效应削弱了处置效应的强度. 2) 投资者除了将动态购买成本作为参考价格,其情绪还会受到股票历史最高价格的影响. 3) 最后,针对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验证了止损策略的收益优于买 入后持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内容本文基于市场数据和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引入虚拟变量代表作为大牛市和大熊市的异常情况,利用VARX模型研究了中国证券投资者在异常情况下的行为决策,同时,利用Cholesky正交分解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了投资者行为变化的主要影响源。结论显示: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和投机因素;与大牛市相比,中国投资者在大熊市的情绪变化更加剧烈;宏观经济对中国投资者行为变化作用不大,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是影响投资者行为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投资者情绪与IPOs之谜——抑价或者溢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运用不完全理性投资者的情绪譹全面解释国内市场IPOs之谜,并且论证投资者情绪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首先论证国内理性解释的前提不成立;其次全面解释IPOs之谜的三大现象;进而利用其他反映情绪的指标间接证明新股首日收益是情绪指标;最后,证实情绪和市场收益之间存在双向反馈关系,以及情绪对市场收益的跨期反向影响(长期收益反转)和短期市场收益与情绪的相互正向影响(短期收益惯性),从而论证了投资者情绪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而一旦证实情绪可解释市场短期收益惯性、长期收益反转的现象,逻辑上就可以解释行为金融学中著名的"过度波动之谜"和"股权溢价之谜",因此本文的贡献将不限于解释IPOs之谜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