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综观我国目前的民办养老院,不幸也落入了这个“各有各的不幸”的俗套:有遭遇拆迁的不幸,有入.住率偏低的不幸,有进退两难的不幸……种种不幸的表象背后,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政府有关民办养老院的扶持政策得不到落实,甚至常常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2.
婚礼,拉开了结成伉俪的夫妇新生活的序幕。新婚的美满生活,是热恋中的青年所憧憬的。然而,现实中的爱情并不象诗一般浪漫,幸福也并没有降到每个新婚家庭之中。据对本市某区82、83年抽样的离婚案的调查表明,结婚不到两年即离婚的新婚夫妇占38.7%(其中不到半年的就有14个家庭)。鉴于从夫妻关系破裂到提出离婚申请,以及从提起离婚到被批准之日尚须一段时间,因此实际上在两年以内早已破裂的新婚家庭比例还远不止38.7%。不少夫妇尚未体验到新婚的甜密感,却过早地尝到了不幸的苦涩味。该区81—83  相似文献   

3.
从前,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婚后很恩爱,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女人得了精神病。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已经够不幸的了。更不幸的是男人照顾她一段时间后提出离婚。请问:男人可以离婚吗?离婚后女人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单亲家庭孩子因父母离婚、死亡等不幸的事故遭受巨大打击,造成心理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的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面对艰难的现实,他们更渴望关爱,以此来抚平创伤的心灵。本文试图分析这些问题,在分析单亲儿童心理特征的同时,也提出了加强单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其不幸。千百年来,爱情的悲剧究竟有多少幕,不幸的家庭究竟有多少类,谁也无法统计。……这里,笔者向大家展示的,是不幸家庭中一种特珠的类型——启示录之一:把婚姻当成未来希望的奠基。一方明知另一方并非理想配偶,但为了找“靠山”,倚“大树”,不得已而组建家庭。一旦功成名就,“靠山”、“大树”黯然失色,建立在沙漠上的爱之厦也随之倾斜。对于出生在偏僻山区的李程浩来说,连续两度参加全国高考皆名落孙山,几乎葬送了他“飞出山旮旯”的希望。尽管在村里他属于“有墨水”的年轻…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湖南省隆回县罗洪乡洞塘村年过花甲的罗海容,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不测之祸会袭击她。去年正月,她突发晕眩,从阁楼上栽了下来……老伴有事外出了,子女不在身边,罗海容躺在地上昏迷过去。直到晚上9时...  相似文献   

7.
我们日渐脆弱的爱情正让离婚大行其道,万一婚姻非死不可了,至少该给它找一副体面的棺材吧!古人谈恋爱有境界之分,现代人离婚也有高下之别。离婚的第一重境界:不共戴天离婚进行时,恨不得咬下对方一口肉来;离婚之后,仍然不放弃任何伤害对方的机会。你过得幸福不是错,但让我知道了就是你的错;我不幸福不是错,但比你更不幸就是你的错。这样的离婚伤害久远。离婚的第二重境界:相敬如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近几年各地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量不断增加,其中绝大多数涉及分割财产。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房产作为家庭共同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基本保障,在当前的离婚案件中所占价值的比重较大,所以房产分割成为离婚案件中分割家庭共同财产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房屋产权以多种形式存在,这使得离婚案件中分割房屋产权的过程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魏欣 《公共关系》2001,(10):36-37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名言用于企业界则需反过来说: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绝活,失败的企业却都是相似的。看看近几年我国一些新兴企业成名不成功的案例就再也清楚不过了。  相似文献   

10.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这句名言的价值在于它的表达击中我们内心最深沉的认识。无论对于家庭还是个人,幸福和不幸福都是极具体的、个人化、主观化的认识感受。正像希腊作家金·哈伯德所说,“很难说究竟什么能带来幸福——贫穷和富裕都不能”。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也作了相应调整,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就是为解决当前新问题的产物.此制度不仅保障了离婚自由,而且维护家庭稳定的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析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程序和赔偿范围、第三人能否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离婚损害赔偿是否以离婚为要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韩国最近发布了一项有关老年人离婚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韩国老人离婚率首次超过了年轻一代。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打破这种“宁死不离婚”的精神枷锁,很多夫妻长久不和的家庭,由妻子主动地提出离婚,尤其是50多岁的妇女率先提出跟丈夫离婚的情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加。在本次调查当中,50岁以上的夫妻离婚的人数超过了年轻人,而且50岁以上的人的结婚也比10年前增加了好几倍.  相似文献   

13.
张波 《社会学评论》2023,(6):125-145
本研究基于家庭生态系统理论和代际团结理论,运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代际关系类型及其对子代离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家庭代际关系以团结型关系模式为主,主要有互惠型、奉养型、支持型和互动型四种;不同类型代际关系家庭中,子代离婚风险呈现出序列化特征:互惠型>支持型>奉养型>互动型。孝道观念对互惠型家庭中子代离婚风险具有强化效应,对奉养型与支持型家庭中子代离婚风险具有弱化效应;老一代与中生代互动型家庭子代婚姻稳定性最好,新生代奉养型家庭子代婚姻稳定性最好;男性支持型家庭、女性奉养型家庭子代离婚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4.
纵火烧妻再婚的苦命女人更加不幸漂亮的赵海丽出生在兰州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正应了红颜命薄的老话,婚后不久,丈夫李文染上了毒瘾,赵海丽扛不住痛苦的煎熬提出离婚。李文的父母把孙子看得很重,丝毫不肯让步,赵海丽只好妥协,放弃了抚养权。1995年初,赵海丽放弃所有、孤身一人回到娘家。离婚之后,每周看儿子是她全部的精神支撑。自己每月的工资,除了给家里交点伙食费,其余的全部花在了儿子身上。曾经那么爱美的她,连一件新衣也不肯添。1996年3月,为了帮李文戒毒,他们一家搬回宁波老家,并且把孩子也一同带走了!赵海丽听说后立即向学校奔去,但…  相似文献   

15.
康妮 《女性天地》2006,(12):42-43
提到家庭暴力,人们首先就会联想到紧张压抑的气氛,拳脚相交、盆飞碟打的场面。其实,除了动武动粗的暴力现象,家庭中一方对另一方的言语伤害、不闻不问、无言蔑视、冷漠侮辱、拒绝性生活等等构成精神虐待的行为和表现,也同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这种精神伤害与身体侵害一样,对家庭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如果说前者呈现的是血雨腥风、惊涛骇浪,那么后者演绎的就是波澜不惊下的暗流汹涌。精神虐待实录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出现精神虐待的家庭中,虽然受虐者的痛苦是一样的,但其背后的原因、虐待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伴侣(A版)》2021,(12):32-33
事实婚姻能否判决不准离婚 问: 我和妻子在1992年就已经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了,还生育了2个子女.前段时间因为家庭矛盾,她去法院起诉要和我离婚,但是我不同意离婚.她是第一次提起离婚诉讼,我个人也没有不良嗜好,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不会判决我们不准离婚?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多世纪以前,俄国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是,我的朋友王Sir最近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说,不幸的家庭也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妻子不修边幅,对生活不讲究。尤其是怀孕后,更是如此。咋一听,我对王sir的说法不予认同,觉得他肤浅又片面,可经他现身说法,拿他自已和朋友赵康的婚姻解析,我渐渐理解了他的心迹。王sir和赵康是结拜兄弟,俩人是同乡,在北京又在同一个小区居住,今年五月份,他们的老婆又同时怀孕了。老婆怀孕前,两人的婚姻幸福指数基本雷同。可是老婆怀孕后,王Sir的生活比蜜甜,赵康的生活苦比黄连。  相似文献   

18.
当爱情已远去,夫妻的缘分走到了尽头,离婚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然而离婚毕竟是宣告一个完整家庭的破裂,预示着孩子今后将生活在一个不再完整的家庭,加之一些离异者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留给孩子的往往是一片浑浊、阴暗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再婚家庭的两个孩子,大的是姐姐,小的是弟弟,互相没有血缘关系。当弟弟在上海打工不幸染上重病后,家里为给他治病债台高筑,但弟弟的病情依然在恶化,可家人再也借不到一分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弟弟等死。这时,已出嫁的姐姐不顾一切地离婚,用分得一半的财产救活了弟弟!  相似文献   

20.
一些重要的社会因素将会影响亚太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家庭与家庭生活的发展,其出的若干社会因素已经被认同而且集中在一些核心的领域,诸如:出生率或生育能力日益下降、妇女加入劳动大军日益增多、大家庭结构持续破坏、结婚推迟以及单身和离婚人数增加。所有上述的社会因素都将对现行和将来的家庭工作计划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它也会影购到家庭服务组织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在过去的20年中加强家庭服务组织的愿望引起了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可用几个主要的因素来解释。首先,在亚洲地区,大批人口流入大都市和新兴的城镇,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