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37到1949年,在我们新文学史上称为第三个十年。这十年就国家和民族说,是空前重要的。这十年,包括着两次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及决定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能否结束为奴为婢的地位,而取得掌握自己命运权力的战争。战争是残酷的,艰难的,人民是伟大的,牺牲是惨烈的,但我们国家和民族终于  相似文献   

2.
<正>《九曲流沙》是一部历史真相探索作品。全书共包括一个引子和33章内容,计74万字。全书以主人公牛紫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为主要线索,以河南为故事的主要发生地,通过描写多个不同阶层的人物和近现代河南的重大历史事件,形象地展现了近现代河南人民为追求民主、自由、幸福、安康而百折不挠的抗争过程,表达了中华民族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  相似文献   

3.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新华社记者周定舵在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后写的一篇参观记。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一百多年来我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一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最宝贵、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歌颂人民的这种感情,是我国文学的一种优良传统。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最先在《诗经》里得到鲜明的表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是毫无疑议的。但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种族竞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兄弟民族之间,特别是华夏族(汉族)和各族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矛盾对抗的一面,所以在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上,各族之间曾发生过  相似文献   

5.
《正红旗下》悲剧心理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舍从开始文学创作起就产生了描写北京下层旗人生活命运的悲剧意识与创作冲动。这是老舍心中被压抑的“满族情结”。《正红旗下》这部酝酿了近三十年的家传性质的小说 ,以清末民族衰落、列强入侵和人民抗争为大背景 ,展开了国难、家殇和民族衰落的三重悲剧。在对于满族由兴到衰的生动描写中 ,凝聚了一个满族作家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 ,以现代性眼光审视历史 ,对于历史真实的痛苦眷恋和深刻自省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各族人民之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尽管有时出现了分裂和割剧,但这种分裂和割剧是暂时的,次要的,而多民族的统一则是长期的,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上,各民族为了发展和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所要介绍的清代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维护和发展祖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见证之一。  相似文献   

7.
纵观5000年文明史,中华大地堪称百花竞艳、异彩纷呈的诗歌苑圃。诗人灿若繁星,诗作汗牛充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中国文化的宏伟殿堂,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共同辛勤创造的。可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学史”也罢,“诗歌史”也罢,都只是汉语文学或汉语诗歌的历史。即使一部分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写出的文学作品收入了“中国文学史”,但有的并未标出其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而且挂一漏万。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民族立法的回顾和现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族压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民族人民都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各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好形式。为了保障和全面推动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9.
继承探索开拓创新——胡书津《藏族语言研究文集》序杨岭多吉胡书津教授是我国当代民族语言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他常以“我是少数民族人民的儿子”自诩。高原人民是胡教授生命和精神的根系所在。他满怀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炽热之情,培养人才,著书立说,笔耕不辍。他善于提出...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主权”观念基础上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情感归属,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其在实践中往往演化为建立和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在民族主义话语中,作为“人民”的民众从历史“后台”向历史“舞台”前置,媒介作为国民的“养成所”,被置于民族救亡与国家建设的中心地位。在人民主权的民族主义话语中,《湘报》报人提出了“报为民史”的传媒属性观、“开启民智”的媒介功能观与“志士精神”的新闻伦理观,推动了湖南新闻思想的近代转型。《湘报》所建构的新闻思想,既接受了“民权”等现代价值观念,又具有儒教的道德激情,其对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神话作为一种话语形态,对统合民众观念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在一定历史时期对社会建构起着相当关键的的作用.民族-国家虽然是近现代的概念,但民族和国家却是由来已久的历史现象.因此在历史上就有种种整合民族和国家的举措,神话是其中一种形式,为历朝统治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饮食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文化总是有一个民族形式、民族风格问题。作为中国的“饮食文化”,之所以有它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是与我国特有的历史演进过程和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共知,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历史的教科书。所以,我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13.
由胡乔木同志题写书名,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教授作序的《历史、爱国、社会主义》丛书,经几十所职业大学的德育、历史方面的专家、领导、教师共同努力,于去年下半年公开出版了。丛书包括《国耻愤》、《民族魂》、《强国路》三本。它以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百年历史为基础,通过典型事件和人物的展开,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与启迪。由于主题鲜明,思路新颖,史料丰富,文风活泼生动,而受到社会各方面好评。江泽民同志说:“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斗争史。创业史”,并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历史,记录着我们民族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欺凌蹂躏的种种苦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时期典型的正常的国家形式”。民族国家建构包含五个方面不可或缺的要素:独立主权是前提要素、国家统一是核心要素、国族塑造是本质要素、中央集权政府是关键要素、民主取向是价值要素。民族国家的构建和巩固,关键是在获得独立主权的前提下,寻求和处理好“人民-国家-民族-政府”四种要素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民族史的著作,在解放前已经出版过几种。新中国成立以后,除了1950年再版了吕振羽1948年著的《中国民族简史》(增订本)外,几乎再没有系统的中国民族史新著问世。但这些著作大多出版比较早,受时代和材料的限制,不可能全面、准确她反映我国众多民族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徐杰舜同志在吸取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撰了一本近五十万字的《中国民族史新编》,并且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发行了。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根据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勾勒出中国古今各个民族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简明地介绍了这些民族的特征以及它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玉树藏族人民,是我国藏族同胞中一支生力军。在近、现代,她们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加强各兄弟民族人民之间及本民族内部的团结,曾同英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北洋政府反动军阀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为藏族人民的光荣历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今天,我们重温它,对于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增强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写作语境赋予了阿来浓厚的民族意识与锐利的先锋意识,使他把本民族生活的书写与历史的整体反思和人类命运的观照有机地融为一体,熔铸了《尘埃落定》厚重而深刻的多义性主题,并由此提升了我国民族文学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8.
人们非常熟悉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纵观科学史、思想史和哲学史,确实看到了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差不多每一个时代站在科学高峰的国家、民族,也都是有发达的思想文化和哲学的国家、民族,以至于我们现在来研究他们的历史时,无法把当时的科学发展与哲学成就分开。这不单单是一个或一些国家的状况,整个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在其文明发展历程中,都无例外地体现出理论思维、哲学思想对科学发展的这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关系。因此,正确科学地认识这种关系,才能正确理解人类的文明史,这是就历史而言;但更重要的是这种认识还是正  相似文献   

19.
《外内》是《商君书》中反映“农战”思想的一篇文章。所谓“外”就是国家用“赏则必多,威则必严”,禁止孔孟之道的办法,促使人民为新兴地主阶级国家对外(战国时期,秦国对其它诸侯国)的战争效力;所谓“内”,就是国家用提高粮食价格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办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人民在国内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以达到国富兵强,统一中国,建立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的目的。商鞅在本文中采取的办法,是对奴隶主贵族、工商奴隶主以及为其服务的孔孟之道的严重打击,对于促进农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鞅的农战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进步政策。但是,这种政策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深深打上地主阶级烙印。所以,对于劳动人民也是一种压迫和剥削。本文中的“威必严”很明显的也是对劳动人民的迫害。同时商鞅对于如何发展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工商业以促进农业发展只字未提,这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逄先知 《中华魂》2014,(21):4-5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责任。经过2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一个响亮的口号被正式提出来了,这就是70年前毛泽东在一个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喊出的"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的产生,正值毛泽东思想已达到成熟并全面展开,即将成为全党指导思想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