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梦露 《国际公关》2023,(5):173-175
数字时代,伴随着云计算技术、5G、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医药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加深,中医药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仍面临传播模式过于传统单一、新型传播介质运用不够、数字化传播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数字时代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需进一步采用守正创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构建公众参与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和开放协同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机制,破除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数字化壁垒,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提升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首先从红色文化影像的国际传播现状切入,从传播的主体、内容、形式三个角度分析了当下红色文化影像的国际传播格局;再从爱国共情、软性竞争力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维度阐释红色文化影像国际传播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集中+散落”的传播主体建构策略、“长视频+短视频”的传播模态设置、“历史+现代”的传播内容策略以及“高新科技+传统手段”的分众传播方式,以期探索红色文化通过影像手段在国际间传播的新进路,助推红色文化成为国际共享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身份认同研究中的主体性发展和文化身份认同的组成要素,指出由于同一和差异力量的不均衡,在东西方跨文化传播中,其二元对立思维带来了传播实践中的霸权和认同危机.数字技术虽然带给个体更多的自由,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利益集团的控制.文化身份认同的建设须建立在文化间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身份认同研究中的主体性发展和文化身份认同的组成要素,指出由于同一和差异力量的不均衡,在东西方跨文化传播中,其二元对立思维带来了传播实践中的霸权和认同危机。数字技术虽然带给个体更多的自由,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利益集团的控制。文化身份认同的建设须建立在文化问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曾经在西方产生重大的影响,而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日趋广泛,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威胁。在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其发达的传媒体系和文化产业对中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入侵,这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并非像“魔弹”那样能够对受众一击即中,它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本文通过对文化帝国主义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传播学理论和社会实际分析了文化帝国主义主义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金哲  许靖怡 《国际公关》2023,(19):173-175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攀升,国际中文教育逐步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孔子学院建设等国际合作的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成功走出国门,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着跨文化传播障碍、教育资源和师资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政府、国际合作、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跨文化传播方面分析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态势,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社会中,不同的地缘环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但当信息技术崛起后,国际传播愈演愈烈,各国文化交流速度明显加快。国际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方式是有其存在必要的,因为这种文化交流使很多国家的文化隔绝状态不复存在,使外部社会的文化、社会以及生存状态得到处于文化封闭状态的人们的了解甚至理解。这样,通过国际传播了解到的外部社会就成为一个比照现实的参照物,能使人们更透彻地了解自身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文化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外来文化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中国文化.为此,提出“第三极文化”的理论构想,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第三极文化”不仅是一种理论预设,更是实践层面的积极建设:需要进行学术研究的深层次思考,作为实践层面的艺术创作的积极开拓,利用各种传媒技术进行国际传播,以此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文化虽有融合,但其多元的特性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人类文化的发展应该遵循人们自主选择不同文化的规则,而不是某种强势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吞噬。国际传播应该摒弃人文中心主义,坚持多元文化主义思想,接受文化差异,着眼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11.
数字图书馆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图书馆在其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传播和信息服务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现行法律的规定,则可能会发生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事实上,依照目前的法律规定,并不利于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中的生存。为此,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出路在于:1、法律应当明确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地位;2、积极与出版社合作取得授权;3、充分利用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原则;4、健全数字图书馆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用传播学中相关理论来分析翻译中主体因素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影响。指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文化信息误解,文化信息损耗和文化信息附加三种情况。并进而指出,造成文化信息变化的原因与翻译中的主体,即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言距离是影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应依据语言距离实施分层传播策略。笔者以WALS语料库中192个语言特征为指标,具体计算51个样本国的语言距离,并以此为依据将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目标国划分为四个层次,其中对语言距离相对较小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国家,实施重点传播,建立相对更为复杂的文化传播体系;而对于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国家,提高其与中国文化传播的意愿,增强其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动力,减少因语言距离所带来的高额传播成本和交流风险;同时逐步在上述四个层次国家中依次开展具针对性的文化交流、实施汉语等级考试,以及建构新型对外传播平台等分层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中国学术出版国际化的国家文化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化时代,出版国际化涉及的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关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国境内出版的学术期刊存在着部分因英语语言错失导致的涉及危害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损害中国国家形象的问题。对此,有必要建立中国学术出版国家文化安全管理机制,其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应发挥关键和核心的作用,负责建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监督平台,协同在本系统内拥有相关学术出版物的部委对出版质量进行制度化实时监控。此外,还应采取层级管理思路,加强第三方质检机构的参与力度,促使学术出版机构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搞好跨文化沟通是国际经济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本文以西欧、美国、阿拉伯国家和日本为对象探讨其文化差异和沟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讨论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国际商务活动呈现的差异,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文化差异在人际交流、商务洽谈、管理风格、商务决策和企业结构等方面对国际商务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教育部直属院校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师生国际交流与中外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知,教师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更多的是起“桥梁”和“媒介”作用,即通过人才培养、以间接方式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来实现,且总效果大于学生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建设应当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基础,以孔子学院和众多高校设置的研究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教学科研机构为平台来进行,从而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  相似文献   

18.
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是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对强化非遗创意开发、助力非遗活态化传播、助推非遗流变式创新、使其传播能效提升并促进多方合作与资源共享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非遗的数字化基础还较为薄弱、非遗传承存在较为明显的代际失衡、非遗传播渠道较为单一、缺乏有传播力的数字化品牌、非遗数字化传播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突破以及非遗商业化开发缺乏有效机制,这些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必须应用创新的思维和技术予以解决。拟采取的应对之道包括:切实提高对非遗数字化传播的认识;以数字化传播突破非遗地域发展瓶颈;以传承人为主体扩大数字化传播队伍以弥合代际鸿沟;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平台在数字化传播中的主力作用;将数字影音创作和传播作为突破口;大力推进非遗数字博物馆建设;积极鼓励公众参与非遗数字化传播;以数字化传播激活非遗商业活力。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的误读现象,并构成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交往中实际还存在一种有意识的误读,而这种误读恰恰是新文化产生和创造的前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典型者如汉唐间佛教和明清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可消除,其影响也是得失兼备,因此要在平衡不同文化现象的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有利于文化成长与文化交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