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佛塔由印度东渐到中国,在传播、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北魏时期得到发展,是云冈石窟雕刻中的重要雕刻题材。楼阁式佛塔在云冈中、晚期洞窟中普及而盛行,是一座座完整的北魏楼阁式木塔模型的再现,真实地反映出北魏时期建筑的时代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北魏造塔技术的传统因素与外来因素,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自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后改称前赵)至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前后270余年,在大漠长城以南,中国长期处在战乱和分裂之中,先是长达135年(304—439)的十六国大乱,继之而来的是鲜卑拓跋部贵族所建魏国(史称拓跋魏,亦称北魏)对整个北中国100余年的统治。在我国历史上,这既是一个民族压迫极端盛行、民族战争极端频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着重探讨北魏门阀士族历史命运的变化及其与皇权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北魏门阀的基本特征。由于北魏门阀是由北方汉族高门大姓与拓跋鲜卑贵族官僚集团组成,所以将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北方汉族门阀的历史命运自永嘉以降至北魏在中原崛起这段时期中,先是腐朽、反动的西晋门阀士族,遭到西晋  相似文献   

4.
孝文帝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开创儒家盛世、承继中原王朝正统地位为政治理想,这是他推行门阀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决策动机。在决策思路上,孝文帝门阀政策兼顾北魏鲜卑贵族的历史与现状,整合魏晋旧门与当朝新贵的利益秩序,促进胡汉高层贵族的融合,体现了对胡汉贵族高层的保护、安抚和笼络,表现出温和折衷的特点。通过门阀政策,孝文帝的儒家盛世理想得以部分实现,北魏王朝随后走向繁荣顶峰。但是门阀政策片面强调根据门第铨选官吏,忽视寒门庶族的利益,破坏了人才选拔机制,损害了北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埋下了严重的政治隐患。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来看,孝文帝门阀政策既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政策连续性、班禄酬廉严惩贪污等几个方面论述北魏“孝文改制”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6.
北魏前期的选官制度是与奴隶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奴隶主贵族官职世袭制。其中,内侍官选任制、大师小师制、荫任制和领民酋长世袭制,就是这一制度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上述制度的实行,不仅确保了拓跋奴隶主贵族的世袭政治特权,从官僚体制上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而且也维护了北魏前期在边境及塞外地区推行的种族奴隶制度,对巩固北魏奴隶制政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宋初年惩贪措施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 ,太祖、太宗针对官场严重存在的贪污问题 ,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 ,在体制上 ,削夺地方财权 ,限制地方官员无度贪污的条件 ,禁止官员以权经商 ,加强国库管理 ;在监察体系的构建上 ,注重严格选择监察官员 ,建立举报贪官的奖励制度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在打击贪污方面 ,从严立法 ,从严执法 ,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其中一些措施是值得认真研究并加以借鉴的。同时北宋初年惩治贪污也有其有限度、不彻底、不全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生于北魏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终年三十三岁。他五岁登基,在位二十九年,是中国历史上鲜卑族的一位年青有为的皇帝。他颁行俸禄制,反对北魏官吏贪污舞弊;颁行均田制,促进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颁行三长制,编订北魏户籍,安定社会秩序;并把北魏国都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改革鲜卑族的旧式衣服;禁说鲜卑族语言,提倡汉语“正音”,以汉语作为北魏通行的语言;改革鲜  相似文献   

9.
汉代仙风极盛,其神仙信仰在文学艺术活动方面的表现,主要是汉乐府游仙诗的创作。汉代贵族乐府、民间乐府中描写求仙问药、长生极乐的游仙诗充分体现出汉代社会神仙信仰的盛行。  相似文献   

10.
白族历史上火葬之风十分盛行,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火葬墓遗址。在现存的火葬墓地中保存有大量的梵文碑刻,其时代从大理国后期至明代中期,这些碑刻是我们今天研究南诏大理国乃至元明时期白族密宗和白族丧葬文化的重要材料。在现存的梵文碑中大多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碑,这与白族的佛顶尊胜信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魏丧葬制度系承袭汉魏、西晋并融合东晋、南朝之制而来 ,但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北魏丧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与北魏社会的汉化过程大体同步 ,不仅对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丧葬制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而且对隋唐的丧葬制度及其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耕农的贫困始终是困扰北魏政权的重要问题。北魏自耕农来源的多元化与致贫因素的复杂化使得北魏自耕农负担不断加重。北魏自耕农的贫困与贫富差距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北魏制度设计的缺陷。北魏政权为防止自耕农贫困而采取的赋税蠲免、灾伤赈济以及税率调控等措施仅是头痛医头之举,并未从制度上解决根本问题,因此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自耕农的贫困。这最终导致了北魏的衰亡。  相似文献   

13.
从北朝与北方少数族强敌柔然的战和关系与双方的势力消长看,从北魏平城时期与洛阳时期对柔然军事斗争的情况看,再从明堂制度的变迁以及北朝只有北魏平城末期在平城南郊建成明堂的实际看,《木兰诗》都只能是始作于北魏平城末期迁都洛阳之前的作品。有关《木兰诗》若干零星问题的解读,亦有助于理解《木兰诗》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年代。  相似文献   

14.
文章叙述了北魏时期的皇"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制度的来龙去脉,着重论述了这一制度对北魏政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魏法制在中国封建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鲜卑习惯法是早期游牧民族法律文化的缩影,也是北魏法制建设的特殊起点.北魏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为指导,用批判的眼光借鉴吸收汉族封建法制经验,有条件地保留、引述鲜卑的民族习惯法,创造性地融会成北魏法律制度.因此,北魏法制始终表现出封建法和民族习惯法的二元特色,它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既是继承的,又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发端于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由于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而被十六国时期的一些统治者沿袭,并在北魏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中央和地方两个中正系统分张运作的新变化。其后的北朝各政权虽然在中正选任、执掌和作为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但大体上仍沿袭北魏之制。九品中正制与流内流外制度、门阀制度等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北朝的选举制度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献文帝拓跋弘是北魏封建化进程中一位承前启后的较有作为的年轻皇帝 ,其执政年间 ,在以往道武、太武诸朝的基础上 ,励精图治 ,整顿内政 ,增强国力 ,四出征讨 ,致力统一 ,保卫了北魏封建化的既有成果 ,并推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为孝文帝改革和北魏封建化进程的最终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庄子其人,个性好自由不受拘束,思想超乎常人想像之外,笔调流畅,时间、空间及世人的看法所不能拘束,生死富贵也不能束缚他。《庄子》其书,可与《老子》同样尊贵,同样成为道家学术思想之主流,主导了魏晋玄学的哲学思路,影响了佛教中国禅的形成,也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他的让心灵自由(心斋坐忘),更是道教上清斋醮最高修炼法门。庄子其人其书,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至深且广。但庄子其人,有宋人、魏人之争;《庄子》其书,则有真假及篇章多少之辩。今以出土文物及现存史料看来,庄子应为宋人,《庄子》书应为庄子所著,而内、外、杂三篇的形成,则当在魏晋南北朝时,系沿袭晋·郭象之归类而来。  相似文献   

19.
元代在唐诗接受史上上承宋金,下启明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维作为盛唐诗歌大家,在元代的研究接受是很有限 的,主要集中在《瀛奎律髓》及《唐音》等选本著作之中,元代对王维诗的接受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呈现出一个递进发展的过 程。研究元代前期的王维接受情况,对于明确元代在整个王维接受史上的地位,以及唐诗在元代的接受情况,推动王维研究与 唐诗研究的向前迈进,都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20.
"北地三才"之一的温子升是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但后世文人对他的评价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如魏收贬责温子升是内心阴险之人,而明代的张溥却对温子升极力褒扬。温子升的生平作为、作品中的思想倾向两方面进行考察,我们认为魏收贬低温子升的评价与史实不符,其观点不能成立。魏收贬责温子升的原因与其撰写《魏书》时多用曲笔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