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白话的上升与现代社会结构的调整,与现代意识的萌发有着内在联系。白话本质是一种现代语言。胡适对于白话文学的倡导是基于新文化创造和新文学理想所做出的重大选择。对白话作为文学语言的地位逐步自觉的确认过程,也是"现代"文学观念由萌发到自觉的过程。它促进了语言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白话作为现代共同语地位的确立。白话文学运动与国语运动的密切联系,是文学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地位变化的集中体现。白话文学上升为现代文学的过程,伴随着语言意识、文学观念、价值取向的深刻裂变,经历了语言、文学体制的重大调整。赖此新文学从内部和外部,从整体上实现了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语言学的飞速发展,使得文体学(stylistics)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学科。中国的文体学研究古已有之,"文体"指义多端,在文学上主要指文章的体裁或风格;而西方的"文体"则与语言学密切相关,多指"语体"。中国现今沿用的主流"文体"释义基础主要是古代"文体"涵义,在指称文章的体裁或风格的涵义上,又增添新的内涵——"语体"。这主要是受西方"文体",即"语体"学说影响。"文体"研究可以说是对对象最为全面的研究,必将成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语体风格的发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语体风格研究领域里,从发生和演化的历时角度进行研究,鲜为人们所重视。而此研究应从如下六个方面予以探讨:1)语体与风格的理论界定;2)人类认知过程与语体的生成;3)儿童语体的习得顺序;4)现存文献的历史考证;5)从语体的产生与习得看语体类型的划分;6)语体风格发生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话"与"国语":从国语运动认识文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对白话文学的倡导与现代"国语"观念密切相关,但是他的这一致思路向并未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在近代革新运动中除了普及语言的努力之外,追求语言统一的意识也逐步自觉,但与雅俗对立的语言价值观念根本抵触.胡适立足于时代,对白话文学的大力倡导带来了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国语运动的价值困局得以消解.而"国语"的普遍性要求则支持了白话作为唯一的文学语言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关于“白话”的称谓经历了由“俗语”、“白话”到“京话”、“官话”,再到“国语”的变化过程,反映了近代报章白话的语言观念及其流变轨迹,背后潜隐的是白话文运动、拼音化运动与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倡导者努力打破千百年来形成的文白、雅俗界限的良苦用心,以及大力提升白话的社会文化地位和文学功能的显著用意.清末民初白话语言观念的形成及其流变,影响乃至决定着近代白话书写的基本面貌,中国白话书写语言的现代转型自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6.
言语体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修辞学的研究重心转向言语和言语体式(стилиречи),即转向“语篇的类型”———“言语体裁”的研究。言语体裁理论研究表述及其典型形式,功能修辞学研究功能语体。语体的概括功能是在体裁中实现的,每一种功能语体都体现为一系列言语体裁。功能语体重视语篇归属于何种语体,而言语体裁关注表述与言语体裁的对应关系。体裁通过不同类型的语篇分枝网使功能语体概念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与江南文化与审美意识有着内在的关联。从审美风格上来看,来自江南区域的现代作家独特的审美意识,具有"刚"(精细坚韧)和"柔"(柔美飘逸)并济的诗性品格。他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审美姿态出现文坛上,与传统伦理道德的重重压抑和屏蔽下的陈腐创作及文风形成强烈对比,进而能够以白话作文这种新型的创作和文体形式,充分显示新文学的"实绩"。  相似文献   

8.
“跳岭头”流传于今广西钦州市,是当地壮、汉民族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间在社坛或庙坛前戴面具舞蹈表演的融宗教性和戏剧性于一体的前戏剧形态。“跳岭头”文本是“跳岭头”的文字载体,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从体裁、语体、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探讨“跳岭头”文本的文体形态,初步总结出这一前戏剧形态文本在文体形态上的特点:体裁具有前戏剧形态雏形剧本的性质;语体主要是叙述语体,也有对话语体的情况;语言风格总体上通俗质朴、地方特色浓郁、风格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变革及其影响乃至决定了文学体裁的革新与文学形式的演进。由于近代以来思想的新变,中国文学在文体、语言上不断探索,白话终于代替文言成为文学主流语言。中国大陆新文学的这一生成机制,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赖和新文学的生成。赖和以旧体写时事,以"新思想""新名词"入诗,探索旧体诗的新发展,同时,以"白话入诗"冲破旧诗诗体规范,探索新诗的文体形式。在小说创作上,赖和积极发挥白话细致、准确、到位的叙述功能,开创了台湾新小说的先河。赖和还以第一人称"我"入古文等方式,使古文白话化,实现了散文文体的局部变革。赖和的新旧文学创作,留下了台湾文学"新旧之变"时代的过渡痕迹。  相似文献   

10.
郑振铎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学思想内容丰富,每有新见,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过重要的影响.一五四时期新文学阵营在文学理论建设上,集中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确立了一种新的整体性的文学观念,为新文学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二,为“白话”和小说、戏剧正名,强调它们的正宗地位;其三,批判鸳鸯蝴蝶派小说、黑幕小说,净化被污染了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