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的“非人性”、“反人性”指控不能成立,因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即人性伟大复归的学说,灌输马克思主义自然是人性伟大复归应有的题中之义。把灌输简单归结为方式方法是忽视了灌输作为基本原则或普遍原理的本质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灌输的理论倡导与实践的历史沿革表明,灌输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存在和发展的依据,自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仅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里程碑。究其原因,五四时期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传播与妇女解放运动利益统一、双向互益。一方面,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使我国妇女解放运动逐步从"个人"层面上升为"社会"层面,从"男女平权"的权利诉求转化为"社会解放"的政治诉求;另一方面,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在这个互动过程中,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的人性复归思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价值诉求和逻辑归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形成"路线图"遵循以人的本质为根基,以异化劳动的剖析为切入点,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中枢环节,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归宿。同时在对"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阐释中,马克思发现真正的共产主义不同于以往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它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复归,其意味着人本身的解放。马克思对"人的解放"思想的精辟阐释与现实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不仅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为新时代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思想引领,而且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话语,"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进入历史情境、回顾经典文本,马克思"人民性"思想的内核大致经历了从自由意志到理性复归、从抽象到具体、到最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演变。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逻辑嬗变,对帮助我们理解马克思"人民性"思想的深刻内涵,领会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初心使命,准确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6.
1842年的马克思已经提出了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即建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任务。马克思在1844年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之上;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消除人的异化,才能消除劳动的异化,才能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宗旨和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共产党宣言》出版之后,马克思还在《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阐明了共产主义思想。只有共产主义能够克服现代化的弊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维护公正与平等,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公正与平等的基础。在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基本的公正与平等,并不断提高公正与平等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哲学是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辩证法)加上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本文主张,马克思的方法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辩证法,但辩证法的载体并不取自费尔巴哈,而是取自康德,马克思从康德的"实践理性"中剥离出"实践"概念,赋予它以新的含义,并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宗旨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自由是受制于物质生产关系的,因而需要通过革命改变这种关系。其实,不但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来自康德,而且他的物质生产关系的概念也是对康德的自在之物秘密的揭示。总之,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篇目,从异化的人到人本性的复归是该篇的主旨。异化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是私有财产最核心的本质;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向人本性的复归。该篇中的“社会主义”可以理解为“作为对人本质占有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它自觉地主导着人的解放和复原向终极发展。上述观点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学理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人学理想的批判性建构的理论背景是人的社会本质理论,基于在资本主义片面人性批判基础上提出的全面人性论是其理论前提,而自由个性的培育则构成这个理论的实践指向.而且,在马克思的视阈中,批判性建构只是其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新人.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清晰的理论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对共产主义进行了相对明确和比较详细的阐述,标识着其唯物史观的萌芽,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与现实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当时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流派、观点或思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理性批判,成为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历史性出场的基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复归人的本质、和谐人的关系、变革现实运动等方面进行的共产主义思想初步阐发,不但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哲学基础,也为今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但他的思想却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追踪马克思的思想轨迹,可以发现作为马克思思想支流的个体自由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唯心到唯物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个体自由思想得以生成、延续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邀请书。共产主义洞察现代社会人的劳动异化之根源,弥合现代社会价值冲突,消解“资本”对个人的抽象统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共产主义不是虚幻的乌托邦之梦,而是路标,是尘世和现实的理想之梦,其实现的可能性就扎根在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之中。共产主义积极关切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切身感受和历史命运,为每个人追求幸福生活提供现实希望之梦。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秉持了共产主义精神实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探索出一条超越“资本文明”和回归“属人世界”的中国新型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世界历史思想,并在此后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人类学笔记》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形成了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与构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重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会使我们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同时,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将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分析、评述和批判,初步形成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轮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劳动为核心论题,从3个方面阐释了他的劳动思想:揭示劳动对人的生成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构建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借助对国民经济学的“劳动”的批判,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剖析,论述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的初步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创的劳动思想研究为他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综观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我们不应简单地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界定为不成熟的作品,从而忽视了其在马克思自由思想演进历程中的里程碑式意义。在其理解的自由实现了从抽象自由到实质自由,即从政治解放到人的普遍解放的转变后,马克思在该文本中正式开始了对人的现实解放道路的求索,这无疑意味着其自由思想的新起程。一方面,马克思找...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思想影响到马克思早期关于自由、异化、实践和社会理想的看法,对传统"人的本质"理论的批判推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成为马克思解答"历史之谜"的有机组成部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都有所影响,但赫斯是德国第一个将人的本质与共产主义相连的人,他对马克思早期的政治经济异化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启迪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正义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渐凸显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在从抽象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转换过程中,在唯物史观的独特视角下形成了独具理论特质的经济正义思想:其理论基点在于对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剖析;中介环节为对资本主义抽象经济正义观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双向批判;判断标准是把经济正义放进现实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之中来审视;价值旨归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达至共产主义。文章提出要参照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构建我国符合经济正义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回应现实境遇的吁求中进一步彰显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对理性与自由的冲突,康德划分出物自体领域保留自由存在的可能,并将自由的实现寄托于人遵循纯粹理性规定,依照道德律令行事。为了确保人能实现自由,康德不得不公设上帝存在。然而,将上帝迎接回来意味着自由的实现被推向天国,康德自由观的现实生命力就此窒息。不同于康德的抽象自由观,马克思自由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立足于现实物质世界,找到了实现自由的现实路径,完成了对康德自由观及其现实困境的克服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话语中人的自由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命运.自由是现代性的根本价值.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现代性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都是人类对个体和类的自由价值追求的体现.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资本主义现代性矛盾的途径.而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自由思想源于卢梭 ,却又不同于卢梭。康德认为卢梭在内在自由领域内放弃了自由的自主性质 ,将自由归结为自然 ,视情感性的良心为自由的原则。康德将自由视为理性为自身设定的理想 ,自由的原则乃是理性所颁布的先天道德律。从二人自由观的差异可见 ,康德在批判卢梭自由观的基础上 ,不仅挽救了自由的自主性质 ,而且还从多个方面阐发了自由的这一根本性质 ,从而完成了对卢梭自由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