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界定立足于"中国"、"传统"二词,并不局限于中国境内的传统翻译理论,它强调的不是翻译理论的国别属性,而是翻译理论的文化属性、理论基础,且具有历史发展继承性、稳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作为中国固有学术成果,其本身也属于国学的一部分。鉴别某一翻译理论是否属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不以研究时间、地点为标准,而主要依据其在学缘上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因承性,在学理上是否与国学思想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国学热"的兴起是多种原因综合形成的结果。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为我国高校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国学的涵义和地位、国学教育的意义的认识还是正确的,对国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少数学生对国学缺乏基本的了解,甚至持排斥态度。同时我国高校国学教育存在明显缺失或不到位的情况,教育形式和手段过于单一。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谢桃坊先生采用历史与理论的方法,通过全面考察20世纪初年国学思潮的产生、整理国故的进行、文史研究的开展和考据方法的提倡,对国学运动进行了反思.谢先生认为:国学是以科学考证方法研究中国文献与历史上存在的困难而狭小的学术问题;古史辨派与历史语言学派是国学运动的两大流派;四川国学是国学运动的一个缩影.这是先生关于国学的三个论断.这对我们现在审视国学热潮的再度兴起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轻文和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高校开展了以人文教育为重点的文化素质教育。由于历史学科在不同类型高校发展的不均衡,历史教学在加强人文教育方面的效果差异较大。各高校在立足本校实际、强化历史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可通过课程听证、课堂名师讲座、组建新兴交叉学科和考评形式多样化等手段,力求更好地实现史学"启智"、"兼能"和"成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国学认知程度和需求的调查是有效开展国学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通过详实的数据调查和实证分析来奠定。通过在某高校展开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国学的不甚了解是一个普遍现象。高校学生对国学教育的需求不仅存在,而且是理性而合理的。真正影响高校国学教育效果的症结仍然是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学步骤等问题。我们建议应该遵循由易到难、从日常习用到弘文奥义、分类教学的原则,系统地做好国学教育内容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6.
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学在中国古代是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学府,其教育课程主要是《五经》、《四书》。这些元典文本经后来学者的不断诠释,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不仅绵延生生,而且强盛壮大。中国近现代国学不是古代国学的断裂,而是在学术意蕴上的承传和发扬。20世纪初,鉴于中国严峻的内忧外患,为保国保种,救亡图存,而倡导国学,以与西学相颉颃,国学被作为立国的源泉,引起了国人的重视和关注。当今之世,国学虽屡经磨难,但否极泰来,在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学的教学与研究要有全球的新视野,和合的新思维,变通的新理念,生生的新价值,现代的新方法,才能对国学做出新诠释。  相似文献   

7.
全面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意味着创新教育不再是重点大学的"奢侈品",地方高校亦应担负起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通过《威廉姆斯创造倾向测验》,发现南通大学不同学科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菁英人才学校学员的得分明显高于普通学生,但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地方高校,要以"地域上的优势"克服"层次上的劣势",积极推进"青马工程",狠抓重点学科建设,重新设计专业课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1926年创办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是20世纪20年代复兴国学的一次重要的实践.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虽在实际运作中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样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延续,但其根本动力却是源于陈嘉庚的办学理念,是厦门大学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它在国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上所进行的尝试,有过自己的贡献,在中国学术传承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从欧美高校引进的,其基本理念是追求和探讨永恒的真善美的人性。中国传统国学教育的核心诉求是"君子儒"的养成,与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殊途而同归,因此国学可以成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开展国学教育,需摒弃功利目的,体会"无用之用"的深刻内涵;需引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古典文明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需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期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始于民国时期。厦门大学于1926年成立国学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开启了我国私立大学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实际运作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样本,但在研究生教育机构的定位、学费、课程、特点等方面与同一时期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有一定的差异。国学研究院的早期探索虽在短时期内结束,但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努力并没有停止,这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史作为专门史研究自上世纪开始之时面临着双重的压力,即受到学科科学性的置疑和传统地位的失落。要使文化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所发展,必须要承认其学科的科学性,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为此对文化史的反思与建构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新的哲学思考或许是化解双重压力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藏学是指专门研究藏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单一民族的综合性学科特点。藏学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传统藏学学科体系和现代藏学学科体系。传统藏学学科只限于“大小五明”、地理、历史和传记等范畴,而现代藏学已形成了多学科、深层次、广领域的世界性学科。近30年来,藏学学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但是,藏学作为一门学科,尚待建立合理的学科体系、科学的理论定式、统一的分类界限和规范的名称术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诗文评”只有目录学的意义,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科门类。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产生得益于西方科学思想和20世纪初期的“整理国故”运动,它是中西文化濡涵的结果,因此,学科必须坚持中西两个维度。中国古代文论衍生于中国大文化的土壤,郭绍虞等学科奠基者从繁浩的经、史、文中梳理文论的脉络,而尔后的大学学科建制使得这门学科研究日益封闭于纯文学领域。要想实现转换,我们有必要恢复“大文论”的传统,从文史哲的整体中进行研究,还原学科的真实面目,避免古代文论与传统文化的脱节。中国古代文论体现了民族的思维方式,在治学方法上,郭绍虞等人“各照隅隙”的治学方法在当代仍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了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对学科定义、基本范畴、学科基本构成与比较文明史作出了新的界定;划分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传统观念的八大文明体系:对比较明史的历史形态方面,提出了以"陶泥时代"为第三种文明形态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缺乏衔接与过渡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四大文化复兴"观念,更是一种学科理论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已有20余年历史的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尚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成熟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学的出现仍需假以时日,其研究主题至少涉及10大方面: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自然价值、自然权利、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思想、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等。在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造、研究与教育、支持与自立等方面,中国环境伦理学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创设“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尽管素质教育下的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的 封闭式教学,但仍存在教学内容乏味、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方式单一以及阅读效率偏低等问题。生活与阅读的充分结合,从而 形成生活化的阅读和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教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巩固学生阅读基础,促进学 生“完整”人格的培养,是阅读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中国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对2016年中国945所本科院校的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和478个专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结合近3年的数据对结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实力层次分布明显,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分支交叉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本学科的基本话语体系、学科建构等方面尚待深入和取得共识。中国美学本土化学科建设的困境与研究误区、民族美学研究力量的分散和后继研究队伍培养的部分断层,是影响民族美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要立足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视角,既要建立各民族审美文化的主位意识,避免在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整体中"缺席",又要避免"自说自话"而忽视人类审美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连绵不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传基因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有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需要加以研究和提炼。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学人文教育课程评述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虽然美国大学在自身的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的传统——实用主义倾向,但也保留了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那种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古老传统。现代大学引入中国后,由于近代历史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西方式的大学理念很难在中国被完全继承和发展,其中包括西方大学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研究美国大学文理科学生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能为我国提供许多宝贵的借鉴,使中国大学教育逐步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