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民性是我国新闻事业的特性之一.通过对党报三次新闻改革的历时性考察,回顾了我国新闻事业人民性的产生、变迁过程,旨在为当下“走转改”活动中更好地处理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摆脱“轮子作风”,真正实现新闻事业“接地气”与“聚人气”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高校的力量发展,根据国共关系的变化,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抗战前期,国共关系相对融洽,中共大多采取"公开"、"合法"的形式发展力量,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尤其是"皖南事变"以后,国共关系急剧恶化,中共不得不采取隐蔽与潜伏的策略。中共在国统区高校播下的革命种子,在抗战胜利后迅速壮大,很快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解放日报》的创办和改版为实践基础,总结了党报工作的丰富经验,明确提出党报要充分发挥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的作用,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报理论。  相似文献   

4.
报刊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民众的重要阵地。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共的报刊宣传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里仅以抗战时期为例,就中共报刊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研究,为新时期的报刊宣传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明确报刊的党性原则的是列宁,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党性原则成为我党报刊遵循的根本原则。在马克思早期新闻实践中,"人民报刊"的思想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毛泽东从党报的立场、服务对象、办报方式等多层面论证了党报的"人民性"原则。党性和人民性原来是两个互不搭界、各有使用范围的概念,中国共产党提出党性就是人民性,将二者巧妙而精致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提升人民性的地位,将它与党性并列,这既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做出的最新重大判断,又是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最新理论突破和最新理论结晶。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只有坚持党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性,只有坚定反映人民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党性。党性和人民性结合得越是紧密,党性与人民性兼容得越是贯通,就越是有利于我们加快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步伐。  相似文献   

6.
明确报刊的党性原则的是列宁,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党性原则成为我党报刊遵循的根本原则。在马克思早期新闻实践中,"人民报刊"的思想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毛泽东从党报的立场、服务对象、办报方式等多层面论证了党报的"人民性"原则。党性和人民性原来是两个互不搭界、各有使用范围的概念,中国共产党提出党性就是人民性,将二者巧妙而精致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提升人民性的地位,将它与党性并列,这既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做出的最新重大判断,又是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最新理论突破和最新理论结晶。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只有坚持党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性,只有坚定反映人民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党性。党性和人民性结合得越是紧密,党性与人民性兼容得越是贯通,就越是有利于我们加快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步伐。  相似文献   

7.
《讲话》是毛泽东文艺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思想的代表作。这一思想有其理论和现实基础。文艺的党性包括本质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定义。坚持文艺的党性,要求党员作家做到思想上入党,要求所有作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文艺服从于政治而非个别政治家。文艺的人民性体现在文艺创作的对象、内容和评价标准上。毛泽东对普及与提高、教与学、动机与效果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文艺的人民性要求。今天,坚持文艺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弹性的符号——抗战时期中共言说中的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 ,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言说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新的描述 ,通过时空定位 ,揭示言说与境况的互动 ,依据互动之内涵 ,划定了三个阶段。从三个阶段的递进中 ,不仅获得多方面的认知内容 ,而且可以看出 ,思想文化史是成团成簇的话域、活脱脱的一种争辩滚动局面 ,那种板块式的把一个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拼合或以语句概念的分类摘编来表述的思想史是有颇多局限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各时期领导人讲话和中央相关文件的全面考察,认为新时期中共新闻舆论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强调“舆论宣传”阶段、强调“舆论导向”阶段和强调“舆论引导”阶段.“舆论宣传”阶段虽开始从“舆论”视角审视新闻工作,但所谓“舆论”主要指阶级舆论,且偏重灌输式宣传;“舆论导向”阶段认识到了新闻舆论、社会舆论及其引导的重要性,但更强调舆论引导方向的正确性,其中居高临下意味较浓;“舆论引导”阶段开始重视引导的艺术性、实效性与合规律性,显示出对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与尊重.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纪念七七事变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的重要议题,涉及报刊的相关议题设置及时局变动下报道框架的调适。抗战语境下,中共党报的"七七"报道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为主线,不断根据内外形势变化加入新的内容。其极具舆论导向性的新闻报道与评论,着力呈现了中共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边区的模范形象,向世人展示中共为代表的中国进步力量。同时,《新中华报》与《解放日报》亦体现鲜明的党报特性,其"七七"纪念报道基本反映中共对时局的研判,折射了战时国共关系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11.
对伪军的宣传工作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施的重要决策之一。中国共产党分析了对伪军开展宣传工作的可能性,制定出宣传策略,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对伪军进行宣传工作。这削弱了伪军的战斗力,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基本思想,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实践进行分析,得出20世纪的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的首要目标就是民主政治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从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作为中华民族利益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运动中的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和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重要战场,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充分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且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的空前发展和诸多缺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媒介批评的现实背景和内在根据。毛泽东新闻理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展媒介批评的理论根据和政治标准。对资产阶级无冕之王、同人办报思想等新闻观点进行思想清算和理论批判,从政治路线和党的政策执行角度对媒体的传播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和评判,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媒介批评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实行了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策略,并在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伪军。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侨与中国共产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民族的抗战爆发了。海外华侨也勇敢地投入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之中,在经济上、物资上和道义上支援中国共产党这一抗日武装力量, 甚至直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与西部地区抗战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西部抗战文化的领导和发动,通过多层次的领导,贯彻中共的文化理论和纲领,恰当处理同国民党的统战关系及文化人内部团结问题,充分发挥中共党员在抗战文化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西部抗战文化空前繁荣和发展。它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表征和伟大实践,对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当今西部文化开发仍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准,也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民主革命,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抓住党的先进性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使我们党成为抗日战争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给予了密切关注:维护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领袖权威;帮助中共开展马列宁主义学习教育;指示中共拓展党组织和健全组织制度;建议中共加强干部管理工作;规劝中共纠正整风运动中的偏差。共产国际、联共(布)的这种关注,对于中共加强自身建设及其领导人民争取抗战的胜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