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美的晨门,进入善的领域——孔子乐论与儒家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妍 《兰州学刊》2004,(6):97-99
孔子对音乐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备艺术与伦理相契合精神的敏锐智者,甚至可以视他为"以美育代宗教"的先祖.他认为美和善是可以而且应该统一的,透过其关于"乐"的论述,可以看出他对礼乐制度的态度及其批判精神,为儒家伦理指出了可取之径与理想之境.  相似文献   

2.
作为汉代治春秋学大家,董仲舒指出,"王正月"是春秋公羊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所正皆不同。王者建正朔的目的在于"变易民心","革其耳目";"王正月"则可以正人伦纲纪,推王道。《春秋》"王正月"也是"大一统"的需要。在董仲舒看来,孔子因鲁史记,撰作《春秋》,设素王之法,而标榜天子之事,托鲁王为君,以黑统取代周赤,以夏为远,以周为近,封宋为故国,合伯、子、男为一爵,从而构成了孔子"新王"改制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文军 《人文杂志》2022,(12):40-47
“素王”问题导源于孔子有德无位的生存处境和儒家“德位合一”思想信仰之间的理论张力。在公羊学中,它内嵌于“素王改制”的义理结构,以独特的政治思考传达出强烈的道德意识;在德性政治脉络下,它则凸显出儒家关于“德位合一”这一理想政教的思想路径与价值诉求。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素王”可以成为我们理解春秋公羊学乃至整个儒家政治哲学的关键枢纽。  相似文献   

4.
曾德雄 《人文杂志》2006,(1):98-105
纬书中的孔子是“素王”,其意谓孔子受命作《春秋》,以为后世之至治成法。这个思路秉承公羊家而来,不过额外多了许多怪诞神奇的描写。素王不一定是孔子的本来面目,但是在以道德作为政治正当性的依据这点上,却延续了先秦儒家的精义。就此而论,后世尊孔子为素王亦其来有自。  相似文献   

5.
任继愈同志几年来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和批判儒教的文章,主要是针对"封建社会的圣人"、"具有高度尊严的教主"、"高贵的素王"的孔子及其学说.作者认为:儒家是宗教;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直接继承了殷周奴隶制时期的天命神学和宗教思想.并曾多次指出,朱熹"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的人物."又说:"朱熹的思想属于宗教,他的哲学思想是为他的宗教体系服务的."他认为,由于中国长期停留在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西方那样的产业革命,所以"哲学没有条件从宗教中分离出来,……这就造成中国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6.
怎样评价孔子,是我们在批刊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中首先碰到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哲学界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讨论,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成就,是可以肯定的,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孔子是两千多年封建统治阶级所奉为“素王”“教主”“大成至圣先师”的偶象人物,他创始的儒家学说是长期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主要支柱。再没任何个别人物比他对中国  相似文献   

7.
孔子作为先师所垂范的是一种相契于生命的教化.这种教化是孔子以切近于门弟子及时人生命感受的方式予以点拨和启迪的,因而体现为一种切己性.切己性根源于孔子对为学价值的贞定,此学被他称作"为己"之学."为己"之学是一种人自觉实现自己仁德而成其为人的生命之学.这"为己"之学的所致之道是孔子一以贯之的"仁"道.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教导只能造就霸者,不能造就王者,这是孟子王道学说的悖论之所在。王霸之辨在于君主心术之辨,"王道之成"以君主的"王者之心"为基础,但造就"王者之心"却是一项不可能的事业。孟子与诸侯对话时非常注意修辞,诉诸的根本不是君主的"不忍人之心",而是君主的"利心",试图用"利"或"无敌""王天下"来打动时君。孟子的教导不但不能在现实的君主身上造就"王者之心",而且只会诱导出"霸者之心",这就不免与他的王道理想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以天赋自然思想肯定民众的土地私有,反对王者将土地据为一已之有,提倡耕者有其田。他是一个继承传统以农为本的重农主义者,主张以农为本的亦工亦商,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发展手工业与商业。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作了科学派的押阵大将的吴稚晖,曾说过:"(我)意中有四位先生,认他们是最近时代中国思潮的代表者.一是胡适之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中国学者而有西洋思想,……二是朱谦之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印度学者而有西洋思想.他论调叫人完全可以否认,也叫人完全可以承认.三是梁漱溟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印度学者而有三分西洋思想,七分中国思想.四是那位老将梁卓如先生,我批评他是一个西洋学者而有中国思想."四位先生"中,朱谦之大约是人们最感陌生的人物了,但他究竟是一位学贯中西、于文化研究别有心得的学者.到三十年代,艾思奇对朱谦之脱胎于虚无哲学的"唯情哲学"多所批评,却也称他是一个"不向政客堆里钻,能保持在文化中心地当穷教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