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荫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6(4):74-80
《南华真经直音》是北宋贾善翔为方便人们诵习《庄子》而作的音义书。在形式上承袭了陆德明《庄子音义》而有所改作。内容上所涉及的改类隔为音和注音、浊上变去、浊音清化、韵部混同等语音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明显的宋代通语特征,同时掺杂有个人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2.
项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5):69-77
俄藏黑水城文献Tk97号《南华真经》为北宋太宗时期刻本,是目前以“南华真经”为题的最早刻本.现存《续古逸丛书》所收《宋刊南华真经》为宋真宗时期刻本,与黑水城本很相似,两者可以互相校订.黑水城本《南华真经》的发现,对于宋代《庄子》版本的研究以及道家文献在西夏的传播均有重要之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后期庄子学复兴,庄学著作层出不穷,而陆西星撰写的《南华真经副墨》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受明代中后期散文评点的影响,陆氏从文学角度对《庄子》的"三言"体例、篇章结构、文辞意脉等方面作了评点,尤其是在评点《庄子》文脉时,提出了"草蛇纩线""藕断丝连"等重要观点,对后来的《庄子》文学阐释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4.
对于任何社会,礼都是不可或缺的。《南华真经》一方面反对世俗礼制,认为俗礼的出现标志着人际关系的疏远,是"相伪"的表现,会造成财富的浪费,甚至堕落为人们盗取名利的工具,促使人性变坏;另一方面,又提倡能够表达真情、带有理想化的"至礼"。然而当《南华真经》面对现实社会时,又不得不在不同的层面,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兼顾了"俗礼"和"至礼"。 相似文献
5.
邓广铭的《岳飞传》和王曾瑜的《岳飞新传》,是新时期岳飞传记中两部有影响的力作。本文作者在精读的基础上对比其异同优劣,提出了极中肯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谢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3(2):85-93
《庄子阙误》载录唐至北宋中期《庄子》八种版本的异文,对探讨监本《庄子》的形成和影响、唐宋《庄子》的流传与演变及《庄子注疏》的形成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蒋门马认为诸本异文皆是据郭注成疏、句法文意“篡改”或“增补”而造成的讹误,不足为据;将其与敦煌写本和高山寺钞本对比,发现异文中有一部分是有来源的,不是抄校者的篡改。梳理诸本之间的关系,发现天台本与监本属于同一系统,张潜夫本是以监本系统的本子为底本而成,文如海本与众本都有共同异文,可能曾参校众本,张君房所校三本则互有参考。《庄子阙误》在记录诸本异文时有不少遗漏和不完善之处,包括《庄子校诠》在内的各点校本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遗漏的异文见于《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研究和点校时需要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杨荫冲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3-19
《道藏》本《通玄真经》的释音有着很高的语料价值.藏本、宋本、铁华馆丛书本三个版本虽略有出入,实出同源.唐徐灵府《通玄真经》音注内容具有多样性特点.元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在音注方式上是对徐注的继承和改作,明显地带有自身的特点,但又非囿于吴地方音,反映了宋元时期以通语作注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杨荫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6-58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产生于元代,全编主体由衍义、手钞、组成,其作者王丈、王守正跟这两部分的编撰关系不能确定,可能与道教全真派教徒有关。其释音来源多样,大部是对所征引的注疏中原有注音一体照搬,少部分为根据韵书和个人对语词的理解施音。 相似文献
9.
10.
谭宝刚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5,(2):7-12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庄子南华经解》刻印于康熙六十年,为经纶堂梓行本。该书撰作者是明末清初学者宣颖。该书曾为刘文介先生收藏,几经辗转而入藏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该书结构:书前是两篇序言,其次是宣颖所撰解经总纲《庄解小言》,再次为《庄子》经文和宣颖解文。《庄子南华经解》以文评庄,援儒解庄,在注解《庄子》方面开拓了一条新途径,为时人和后世学者所称道,颇流行于世。 相似文献
11.
李秀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53-157
《华阳颂》的作者、《真诰》的编者均为茅山道士陶弘景。《华阳颂》内容依据的是《真诰》,二书均有道、佛成分共存的特点:《华阳颂》内容具有鲜明的道教特征,其五言的形式来自佛经偈颂;而《真诰》的突出特点是在道经中杂入佛陀所言。《华阳颂》道、佛成分共存的特征与《真诰》有关。 相似文献
12.
论庄子哲学中的"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克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2)
“真”这个字在现存《庄子》之前的古籍中几乎找不到。“真”作为哲学概念的提出,是庄子的一大贡献。“真”概念的出现,反映了“哲学突破”时代中国哲人对当时人类文明成果的怀疑与反思,表达了他们试图突破自身有限性而指向超越之域的精神诉求。庄子对于“真”的探求和理解,通过“真人”、“真知”、“真性”等富于意象性特征的概念得到了具体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马济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13-116
<镜花缘>系清人李汝珍所著的一部修真求道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之所以要将小说定名为<镜花缘>绝非偶然,因为只有镜花水月的空幻无常和转瞬即逝方能传达出作者对命运的嗟叹和感喟.作者将这种无常之叹拓展至芸芸众生,通过对现实的凡俗人生的否弃来诠释道教"谪仙修道"的母题. 相似文献
14.
刘成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02-109
苏氏蜀学对荆公新学的批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激化期和深化期.它反映出二氏之学在经世层面"重法"或"重人"等诸多分歧,以及苏轼的儒学传承意识.它与北宋中后期的政争、党争互为表里,既导致和强化了后者,同时又深烙党争、政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彭翼仲是清末北京地区一位活跃报人,他致力于民间报业,以一己之力创办了《启蒙画报》、《京话日报》、《中华报》三种报纸,以《京话日报》最负盛名。《京话日报》初创时有所赔累,进入乙巳年(1905年)开始兴旺,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隐藏的是报纸定位的显著变化。论文探析1904年8月到1905年7月期间该报定位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学母题的人鬼恋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明初文言短篇小说集《剪灯新话》中有多篇描写人鬼相恋的作品,大致可分三种类型:邂逅型、主动性和还魂型。其中的女鬼形象又可分为三类:因爱而死又为情而活型、主动寻爱贤惠识礼型、不甘寂寞邪恶害人型。这些人鬼恋作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一是刻画了元末明初的大动乱带给人们的时代伤痕;二是歌颂男女至情,淋漓尽致地展现情欲,形成扬情抗理的思想倾向,具有思想启蒙意义;三是瞿祐性情与遭际的一种彰显。 相似文献
17.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2)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报道了大量与宗教相关的内容,并借此向外界宣传了自身的宗教观。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积极争取教徒,引导其参加抗战;正面客观报道宗教界的抗日救亡活动;以俄为师专设政府机构管理宗教事务,并努力践行宗教自由政策。质而言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对于自身与宗教关系的自我调适与更新。 相似文献
18.
贾学鸿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2):89-94
《庄子》书中的物化在多个篇目中出现,由于语境各异,物化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物化指与物推移,委运乘化,物是动词,指错杂、参与;二是物化指人与其加工对象融为一体,进入物我不分的境界;三是物化指人被外物所化,丧己于物。前两类是道家的理想境界,第三种类型是道家所否定的。和物化相关的理念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乘物以游心,顺应自然;二是外化内不化;三是人不伤物,物不伤人。道家的物化理念,体现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追求的是应物而不为外物所动,是不假外求,自足性的欢乐。 相似文献
19.
赵卫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3):21-25
以“先性后命、重性轻命”为核心的全真性命论 ,主要包括“性命双修”、“先性后命”、“性神命气”与“昼命夜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全真性命论虽然渊源于钟吕 ,但其“先性后命、重性轻命”的性命论 ,与钟吕及内丹南宗有明显差异 ,除受到儒、释、道三教影响外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的内丹实践经验 ,也是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化肉体长生为境界超越的全真性命论 ,不仅是对传统道教的变革 ,而且也是向先秦老庄哲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