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明对话与大中东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斯兰世界在抗议和反对“文明冲突论”的过程中提出了文明对话的主张,美国在伊战后提出了全面控制和改造中东的大中东计划。本文从伊斯兰世界的宗教文化、改革文化和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归纳了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在美国大中东计划出台前后,开展改革初期的文化观察点和当前处境,旨在引起我国回族学者的关心和兴趣,推动、深化和提高我国对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两大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影响广远,有着许多共同或相似的内在精神和历史命运,例如两大文化显著的和平精神与深邃的和谐理念就颇多相合。中华传统文化倡导不狂不狷的中庸之道,追求和而不同的和谐之境;伊斯兰文化倡导敬主爱人,强调守正不偏,追求和平中正的和谐之道。早在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先贤就已注意到两大文化的共通之处,着力构建"回儒一体"的思想体系,将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与伊斯兰文化的中正之道融会贯通,提出了"真忠正道"这一颇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思想理论,为沟通中、伊两大文化,促进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林 《回族研究》2001,(4):63-67
本文从外交、商业、军事等方面追述伊斯兰教在唐代活动轨迹的基础上分析了伊斯兰教在中国文化传播的性质问题。提出中、伊两大文化系统之间的文化传播是出于丰富各自文化的需要。伊斯兰教在中国载体移植型的特殊文化传播方式不仅决定了异质文化间的排斥力和文化选择机制不能阻碍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文化传播 ,同时也决定了伊斯兰教在中国早期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伴生性质及其在中、伊两大文化系统中所具地位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从明朝后期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国伊斯兰伦理思想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大批“以儒释伊”的汉文伊斯兰译著家和思想家异军突起。他们以实际行动开启了历史上的“回儒对话”,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和本土化进程,进一步巩固了回族穆斯林对中华文化的适应。刘智的“五典”学说就是这次“回儒对话”的重要成果。本文就儒家“五伦”思想和刘智“五典”思想进行比较,以期全面认识包括伦理思想在内的伊斯兰文化的本来精神。  相似文献   

5.
文明对话视野中的中国伊斯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对话”作为 2 1世纪的时代主题 ,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宗教学界、哲学界、文化界的有识之士 ,立足本国本土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以“全球化”的视野 ,来探讨不同文明传统之间能够在相互对话中达到相互理解和共存 ,从而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在文明对话的多元视野中 ,中国伊斯兰文化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珍视和梳理这一宝贵的文明传统遗产。  相似文献   

6.
王希 《回族研究》2012,(3):44-49
马复初是清末著名的穆斯林思想家,其《本经五章译解》是对清初著名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天方性理》中《本经》的阿拉伯文翻译和注释,在中伊文化交流史上占居特殊地位。如果说刘智采用儒家术语表述了以苏非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汉语伊斯兰思想,那么马复初则是将这种汉语伊斯兰思想主动介绍给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中国穆斯林学者。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这本长期流传于经堂教育中的著作,并简单考察几个关键哲学术语的阿拉伯语和汉语相互转译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刘智主体思想的最终来源,也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思想和伊斯兰思想在交流对话过程中能在何种程度上及何种方式上为对方所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历史资料和历史建筑学的角度探讨了明清时期云南地区一些著名清真寺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化特色和社会功能.在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互印证中,云南回回穆斯林社团在历史进程中非常出色地将世界两大文明文化中的精华融为一体,在坚定地维护了伊斯兰教教义和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吸纳和发扬了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为云南伊斯兰教在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生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导言本文透过对历史的研究,探讨唐代与五代(618~960)时期阿拉伯半岛与中国的关系,并论述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内,两地通过伊斯兰教在贸易、外交和文化上的联系。本文还将清楚地显示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根源和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的共同体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同某...  相似文献   

9.
穆斯林网络JAMA'AT是穆斯林借助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媒体和文化交流平台而构建的网络社区。网络JAMA'AT由穆斯林传统现实社区日益解体以及世界文明对话的大背景催生,历经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于大众网络社区的特点,实现了伊斯兰文化传播、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交流、穆斯林凝聚力提升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哈佛大学"回儒对话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和伊斯兰学者纳赛尔(SeyyedHosseinNasr)的共同主持下,邀请各国有关学者于2000年5月21—23日在欧洲研究中心举办了“回儒对话国际学术会议”。22日上午,先由杜维明作基本介绍。研究儒学的杜维明和研究伊斯兰文明的纳赛尔是十余年的老朋友,多年来就有感于近代中国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努力向西方文明学习的同时,忽略了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有意于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发表了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文章,更引起了他…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在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岱舆、刘智等学通四教的著名学者,他们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云南回族学者马德新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不同关怀、共同之处和回族穆斯林的两种关怀和双重认同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德新的学术思想,对当今回族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在人类学的学科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的语言人类学经历了田野工作、比较分析、理论概括几个阶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语言人类学的发展有其广阔的基础,加强语言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对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语言文化族群相互尊重以及和谐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法,是指正确地进行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应遵循的一套原则、手段、程序和技巧。研究方法在伊斯兰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职能,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规范着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水平和风格。没有成熟、科学的研究方法,就不会产生成熟、发达的伊斯兰文化。就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法,我们有两点拙见,把它说出来,以求教学人。 首先,摆正伊斯兰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实体,与伊斯兰密不可分,互为依托。按照伊斯兰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是安拉的意志,通过《古兰经》和圣训得以具体体现。两者是伊斯兰教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信仰原则、哲学思想、政治经济、法律创制和司法实践的权威准则和第一源泉。而伊斯兰文化是由阿拉伯民族和穆斯林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共同参与创造  相似文献   

14.
丁俊 《回族研究》2006,(1):38-44
关于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的讨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重大议题,中国学术界也积极参与有关讨论,发表了不少独到的意见。但中国学术界对伊斯兰文明在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全球伦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尚缺乏必要的理解和研究。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文明及其内在精神的揭示,特别是从伊斯兰文明之源的《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精神出发,指出倡导文明对话不仅是伊斯兰文明固有的人文精神,而且也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传统;同时,构建全球伦理也是伊斯兰文明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伊斯兰文明丰富的伦理思想为今天的全球伦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开展平等的文明对话,是构建全球伦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与穆斯林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较深入地探讨了穆斯林性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分析了伊斯兰教对穆斯林性文化的影响 ,最后指出了穆斯林性文化对现代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元13世纪回回人从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高峰走来,进入高度发达的中国的汉文化领域。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形成发展中的回回民族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从真主独一的信仰及其功修、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维护着形成中的回回民族的民族的同一性。在汉文化面前如何保存自己固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使其继续传承,不致中断,这是摆在回回人面前的新问题。同时,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回回人必须学习汉文化,以适应中国传统社会,以被中国传统社会所接纳。而汉文化是一  相似文献   

17.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hinese wisdom seem incommensurable: one employs dialogue the other impromptu words. It seems as if the very notion of universality is tied to the Western notion of dialogue, and that dialogue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necessarily will be on Western terms and put Chinese thought in a subaltern position. I show, on the contrary,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a non-dialogical notion of universality based on Zhuangzi's impromptu words. I compare Zhuangzi's impromptu words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word in the later Heidegger, and show that it was on the basis of the universal dimension opened up by the impromptu word that Heidegger was able to encounter Chinese thought.  相似文献   

18.
虎有泽 《回族研究》2004,1(3):40-45
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张家川回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分析了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因素,即自然环境、历史社会、经济环境等。作者认为张家川回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当地回族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形态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即民族语言、习惯法和组织法、原始宗教等,有形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无形文化遗产几乎无所不在。人口流动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文明程度快速提高;加强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这也使得人文地貌趋同化,行为方式功利化,文化传承断层化,民族特征削弱化。民族文化保护应采取以下策略:构建民族间人口流动的良好环境;推进民族教育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均衡保护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唤醒民族内部的文化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两者关系的分析,既可以反映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进步性,又可以揭示其历史的局限性。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历史的进步作用。作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有社会主义因素,是可以通向社会主义的,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母体,社会主义文化孕育于新民主主义文化。但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当时是被当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来打造的,它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它极端地强调为阶级斗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忽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这决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自我扬弃或与时俱进,才能顺畅地通向社会主义,才能孕育出健康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化由于延续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模式而遭受的挫折,进一步证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