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纯道 《职业》2011,(13):36-38
第一条道路是就业之路,拥挤不堪,供大于求;第二条路是创业之路,危机四伏,只适合少部分人;作者沈纯道另辟蹊径,提出"走第三条道路——与你一起做自由职业者"。绕道独木桥,选择与众不同的职业方向,选择一种自由而快乐的生活方式,一条更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理想之路,从而转变就业观念,分担中国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沈纯道 《职业》2011,(19):28-30
第一条道路是就业之路,拥挤不堪,供大于求;第二条路是创业之路,危机四伏,只适合少部分人;作者沈纯道另辟蹊径,提出《走第三条道路——与你一起做自由职业者》。绕道独木桥,选择与众不同的职业方向,选择一种自由而快乐的生活方式,一条更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理想之路,从而转变就业观念,分担中国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期与读者分享的自由职业是——翻译。  相似文献   

3.
沈纯道 《职业》2011,(22):38-40
第一条道路是就业之路。捅挤不堪。供大于求:第二条路是创业之路。危机四伏。只适合少部分入:作者沈纯道另辟蹊经,提出《走第三条道路——与你一起做自由职业者》。绕道独木桥。选择与众不同的职业方向。选择一种自由而快乐的生活方式。一条更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理想之路,从而转变就业观念,分担中国目前重大的就业压力,本期与读者分享的自由职业是——保险代理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经济发展为全球化经济,面向大众的稳定的劳动就业时代已经逐渐结束,中国就业格局已经发生并且还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以不稳定为特征的就业形式之一——灵活就业应运而生了。灵活就业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成为缓解我国就业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力推行灵活就业模式成为解决我国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胡翔环 《职业》2008,(29):102-102
<正>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女学生就业更加让人担忧,性别歧视、就业观念落后、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阻碍着她们的求职之路。加强对女学生的就业指导,对于她们形成自主的就业意识,调整就业心态,树立竞争意识具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特色专业就业之路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深入和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率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专业就业角度探讨新时期特色专业的就业之路。分析了新形势下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一些问题,给出了特色专业就业之路的建设思路和相关成果实践,进一步总结了特色专业就业之路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策的措施与对策不具体、针对性不强,并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基层融入指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是基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从中观层次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对策,其路径选择就是要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四个主要环节——“谁去”、“为什么去”、“去什么岗位”和“去后怎么办”上进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8.
胡先志 《职业》2014,(30):141-142
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就业新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还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就业知识管理体验平台获取、存储、学习、分享,从而实现创新发展。本文从知识管理的本质谈起,在分析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管中窥豹,仅就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这一领域,探讨构建基于课程资源的知识管理平台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新模式,为今后大学生就业提供一条可借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是一种与市场和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因此,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高职生就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生学习情况、高职院校发展等方面可以看出校企文化对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从校园环境建设、师生文明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及校企文化活动等方面可以寻找校企文化有效对接的途径和方法,探索一条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有利于高职生顺利就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上海实际,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切实可行的新路,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政府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实践为例,调查、分析、研究与总结政府在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方面的角色功能定位与对策。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调查总结杨浦区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阶段性经验;第二部分研究分析当前形势下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以上海杨浦区为着力点提出当前政府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迅  方雅静 《职业》2008,(33):67-68
<正>对多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表明,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派遣的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大部分,同时还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工作,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收入,这也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就业"。但近年来,出现了"NEET",即非被雇佣、非继续深造、非接受相关培训的现象,以及部分毕业生仅仅因为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出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阶段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我国逐渐由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就业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就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高校紧抓教育改革的机会,创新和发展就业教育势在必行。创新就业教育形式,建立健全就业教育有效机制,是各大高校目前在就业形势下的一种必然发展之路。本文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教育问题进行了一次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提升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根本途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应该根据本专业对口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就业能力体系,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必须摆正就业心态,以找准就业层次定位;掌握求职技巧,以把握好就业机会。由于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通过报考研究生来提高就业层次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马玉敏 《职业》2014,(23):26-27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之路。本文从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入手,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做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招聘方的“有工作经验”这一条。足以使他们与自己向往的工作“无缘牵手”。身高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乙肝歧视。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已经让无数大学生就业无门,现在又来个“经验歧视”,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技工教育历史的反思,结合当代技工教育的现实情况,提出一要切实加强生产实习教学,二要努力实现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三方面的转变,牢牢抓住实践教学和就业教育两个重点,才能使技工教育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办学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7.
女性自觉意识的开启之路经历之艰难,耗时之长久,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那一件件、一宗宗血泪的书写,足以印证女性的觉醒之路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与痛苦——从无觉被动、从属;到有觉从属、抗争;再到有觉自立的艰难历程。女性自我求解放的道路,就是一条伤痕累累的啼血之路,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更迭史。女性自觉、奋争、反抗的艰辛,能走到今天的自立、自强、自我存在的升华状态,是值得全人类同情、赞美与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是直接关系到个人家庭、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受经济下行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国内各行业对大学生劳动力的吸纳力不强,并且伴随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市场不景气程度进一步扩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围绕搭建高校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从而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就业这条主线,客观分析了在当前困境下搭建智慧就业平台的紧迫性以及高校构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明 《职业》2007,(9):17-18
通过对技工教育历史的反思,结合当代技工教育的现实情况,提出一要切实加强生产实习教学,二要努力实现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三方面的转变,牢牢抓住实践教学和就业教育两个重点,才能使技工教育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办学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0.
何雨  陈雯 《社会学》2009,(1):11-17
高校研究生在向职业劳动者初次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倾向:总体就业情况较好;至少在科研教学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中女性研究生并没有遭遇“性别歧视”;经济收入并非研究生选择就业单位的决定性因素,他们倾向于选择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声望较高、工作保障性较好、距离公权力较近的单位就业;学历与专业对研究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博士生以科研教学类单位就业为主。硕士生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就业渠道;不同专业在进入科研教学类单位还是公司企业类就业上差异非常显著;研究生就业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