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试论中国人口和淡水资源的关系龚树民伍理(浙江嘉兴教育学院314001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所200062)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长与周围的环境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系统,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条件。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谈水资...  相似文献   

2.
名词解释     
人口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又称“生态人口”学。研究人口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生态变化的一门学科。将人口作为生物种群,考察人口与环境(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确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类创造的环境总和所构成的社会生存条件)对人口发展过程的影响及其内在规律性,研究人类生存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与人的健康水平以及一系列人口质量特征的制约关系。人口、资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人口生态学(Population ccology)又称“生态人口学。”研究人口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生态变化的一门学科。将人口作为生物种群,考察人口与环境(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确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类创造的环境总和所构成的社会生存条件)对人口发展过程的影响及其内在规律,研究人类生存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与人的健康水平以及一系列人口质量特征的制约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运用人口生态知识研究人口变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求得各种发展在符合生态条件下进行,对于提高人口质量,防止环境污染,合理使  相似文献   

4.
<正> 环境是人口自身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人口生存的空间,它包括人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与人口,密不可分,人口依赖于环境而生存。人口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对环境也在发生反作用;被人口作用了的环境,又会影响人口。可见,人口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环境对于人口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社会环境与人口的相互作用人口的社会环境,即人口生存的特定历史条件,包括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文化状况和社会道德风尚、民族精神状态、风俗习惯等。社会环境,对  相似文献   

5.
引言在人口理论的研究中,人口数量的增长规律是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条件紧密相关的。一方面这些因素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制约着人口数量的变化和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人类的社会活动、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影响和改善着这些条件。因此,从总的方面来看,人口与社会经济、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协同发展的。为了揭示这种关系的内在机制,人们常常借助于一些数学模型来描述人口的增长规律。数学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性模式(例如各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10.82亿人口。我国人口的分布各地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是人口分布的普遍规律,来自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开展人口教育,用人口知识武装群众,让人们掌握人口与自然环境、人口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同个人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各种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问题;懂得优生优育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发展战略,明确个人在人口问题上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世界上不少国家和社会团体,越来越认识到开展人口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它是解决当代人口问题和未来人口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87~2007年毕节地区八个县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方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资源环境、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对毕节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毕节各县市的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稳步增加,呈现协同式的增长态势,但各县市之间增长速度快慢不一,显示了区域间的差异;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地域分布变动的影响日趋减弱,但是减小的幅度并不大,说明了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因素对人口密度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尤以人均GDP和医疗条件变量更为显著;就人口密度的动态变化影响而言,除了受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共同影响之外,毕节各个县市还表现出其个体显著差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人口思想史,顾名思义,是研究人口思想、观点、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人口是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任何社会物质生活都是不可能的,人类社会也根本不可能存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人口理论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被纳入党校的教学体系。最初的人口理论教育内容是宣传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世界和中国人口发展的形势以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90年代以来人口理论教育的重点开始转向对人口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口理论教育侧重在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地域分布和人的综合素质与经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社会文明进步、生态文明发展的前提和核心。随着理论界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深化,党校的人口教育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死亡率的高低不仅是这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人口自然变动指标,而且也是衡量和评价其居民健康状况、福利水平及社会经济和卫生进步等方面的客观尺度。反过来社会生活条件,尤其是社会经济状况优劣,也会给死亡造成不同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会导致人口死亡率的不同。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省市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必将导致其人口死亡的不同。探讨不同地区影响人口死亡率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对制定未来各地区降低死亡率的措…  相似文献   

12.
<正> 人口城市化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城市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口城市化进程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者要协调、稳妥地发展。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统一体,它是以一定的空间和自然环境为依托,高度集中了生  相似文献   

13.
入口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对城市开发区的规划和建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开发区的性质,目标及自身的条件,要求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其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而人口状况又对城市开发区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因此,城市开发区的发展和城市开发区的人口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探讨城市开发区的发展就必须探讨其人口发展。一、中国城市开发区的人口发展特点城市开发区是一个对外开放度较大的特殊区域,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人口在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方面逐步显示出自己的发展特点。1·人口数…  相似文献   

14.
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结合GIS,以2003-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呈连续单一方向逐步向乌鲁木齐市移动.人口重心的迁移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最近,赞成存在“各社会共有人口规律”的呼声甚高,我一直对此持怀疑态度。主张存在“共有人口规律”的同志,其论证方法和理论依据都很难使人信服。人口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的。然而,决定人口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是整个社会已有的物质财富总量,而是不同的占有方式和分配方式。离开社会生产方式来谈论抽象的所谓人口规律,向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反对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兵团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月兰 《西北人口》2008,29(4):69-71,76
区域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人口的规模、素质和结构都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文章选取兵团人口规模、职业构成、素质以及生活条件等指标构建了兵团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人口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是兵团人口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对如何提高兵团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如松  陈亮 《人口研究》2007,31(2):1-14
区域人口分布态势是由地区资源、环境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渊源决定的。本文在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对已有研究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人口变动的生态学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人口、资源、环境耦合与调控的人口生态学方法,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保育以及人口生态安全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区人口分布受多种经济、社会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以乡镇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方法,兼与全局普通二乘法(OLS)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口密度和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拔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如坡度的影响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反相关,而医疗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加强城镇建设、鼓励人口聚集,加强生态移民工作、保护资源环境"是未来毕节地区相关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论山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以秦岭山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震峰 《西北人口》2002,(3):14-16,26
人口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本文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秦岭山区人口问题存在的原因,指出人口问题对秦岭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并对如何解决人口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与人口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与人口控制董之鹰研究社会发展与人口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在社会整体运行中,发展与人口控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人口的增长,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及发展中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环境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