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头牌》杂剧作者李直夫是元剧第一期作家中的女真族人。《虎头牌》写的是女真人女真事。然剧中故事的时代背景究竟是金国还是元代作者没作明确说明,致使后来论者意见发生分歧(见严敦易《元剧斟疑·虎头牌》)。从作品向我们提供的事实看,我以为《虎头牌》写的是金国之事。剧本主角山寿马首次登场自报家门是“完颜女真人氏”,他的祖公“是开国旧臣功”,他自己原是金牌上千户,因“战番兵累次建功勋”被天朝加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行枢密院事”。山寿马作为一个女真族将领能被朝廷委以如此重任,这情形只能发生在金国而不可能在元代。据《元史·百官一》记载,  相似文献   

2.
藏族民间谜语琐议谈士杰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门类。它是民间表现人民智慧、测验人民智慧、培养人民智慧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的特殊形式。藏族民间谜语,古藏语称“德乌”。在现代藏语中,因地区差异,称谓不一。安多藏语称“楷”,西藏口语称“嘎凑”,玉树地区至今...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讲的“二分法”,不是将民间美术一分为二,切成两块,而是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是作为“美术学”的基础层次,所使用的是“民间美术一般分类”;另一种是作为“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民艺学”所使用的“民间美术应用分类”。两种分类法各有侧重,也各有特色。前  相似文献   

4.
法社会学的“活法”为“民间法”研究提供了对象,但“民间法”研究更需要纳入规范分析法学的框架内。以裁判规则构造为核心关注的“民间法”研究,实现了“民间法”和规范法学之间的逻辑关联。但此项研究存在着重重理论困局,外部观察者的视角使其无法捕捉“民间法”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真实运作。从学科边界拓展的视角,法社会学视野中的“民间法”研究应当进行更为彻底的社会分析,实现“民间法”研究视角由外部观察者研究到多元、综合的反身性视角转型,从而理解法律观念型构社会世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张大维 《社区》2011,(28):8-8
秉承“以能力为本”的社区发展新理念,香港的各类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都认定“民间智慧”是“资本”,民间智慧的开发可以获得“收益”,这包括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等。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儿歌理论体系由民间儿歌与新儿歌两部分构成,其核心要点是“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由于该理论是在新儿歌(创作儿歌)缺席的前提下产生的,所以,笔者认为其中“儿歌者”之“儿歌”当是特指民间儿歌,并非新儿歌。因此,周作人儿歌观之实质乃是“民间儿歌即童谣”。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刘红主编的《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一书的研究内容给予的相关评述,笔者认为,“华中卷”中的研究内容,是湖南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的一次集中展示,该卷的研究多是对某一信仰体系的个案研究(“点”的研究),而缺少对某一个案中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的横向比较研究(“面”的研究)。另外,本卷的选题面不够广泛,主要集中于对湖南省民间仪式音乐的考察,不能代表整个“华中”地理区域中的民间信仰体系。因此,有必要在以后的出版中,考虑增设“补卷”部分,以增加对“华中”区其他省份民间仪式音乐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借新生活运动加强专制统治的山东韩复榘政府,在社会问题的整治上颇为用力,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史家和坊间在评论韩复榘的时候,不是着墨于其政治生命后半程“印影”,就是湎于渲染韩的各版本“闹剧”的生产。尽管韩复榘的新生活运动呈虎头蛇尾之相,但即便摒弃后现代史学中的断裂地方史、小叙事的范式,史者也应有义务继续加力破除笼罩在韩复榘式的历史人物身上的流言,更客观地“见”他们曾有的“虎头”。  相似文献   

9.
论清代华北民间教门长期延续的原因孔祥涛明清时期之华北,乃是许多民间教门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这里不仅教派众多,群众基础雄厚,而且对朝廷威胁最大。清代“王伦之乱”、“癸酉之变”均是直鲁豫一带的民间教门之所为。前者惊醒清廷“康乾盛世”的美梦,后者则直撼紫禁...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是传统社会生活模式的折射,城市是现代化生活方式上演的舞台,城市中民间信仰仪式的声景建构,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观念之间矛盾与共生的体现。论文从福州民间信仰仪式中的“游神”活动入手,来探讨城市化环境下,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声音景观的建构与变迁。一方面,在快速流动的现代化社会中,民间信仰仪式的声音空间被重塑,城市“噪音”为其塑造了新的声音基调,信仰仪式活动中民间艺术的传统性逐渐被削弱;另一方面,新的声音和新的“传统”不断诞生,丰富着城市的多元声音景观,而民间信仰及其孕育出的传统音乐文化,则是城市地方声景和文化记忆塑造中不可或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张若燕 《中南论坛》2009,4(2):81-83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民间歌舞和宗教仪式。悲剧在古希腊文里作tragoidia(特拉戈狄亚),意思是“山羊之歌”。古希腊悲剧着意在“严肃”,而不着意在“悲”。喜剧和悲剧一样,起源于民间歌舞。喜剧一词在希腊文中叫科摩狄亚(Komoidia),意思是“狂欢歌舞剧”。  相似文献   

12.
“民间”是一个极其复杂、充满内在矛盾的概念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 ,在陈思和的“民间”理论中 ,民间的客体世界和主体世界能否统一 ?“民间”能否以独立于“庙堂”、“广场”之外的形态存在于 2 0世纪文学史之中 ?自由自在是否是民间最基本的审美风格 ,民间的自由自在是否任何文明进步都无法涵盖 ?  相似文献   

13.
龚旺——花项虎。第七十回:龚旺“浑身上刺着虎斑,脖项上吞着虎头”,勇猛可畏,因有此号。  相似文献   

14.
“影戏”一词的含义在我国历史上数有变化:其初始意义是指称我国民间的一种特殊的戏剧艺术,即今人所谓的“皮影戏”;入明以后,“影戏”除继续沿用宋元时期的初始意义外;其含义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其指称范围逐渐扩大,一些与“弄影”有关的艺术如走马灯、西洋景、电影等也被称为影戏,另一方面则是在民间产生了一些对于影戏的别称。  相似文献   

15.
“空间转向”在20世纪末已成为重要的学术事件,空间理论自然也成为新的学术研究方法。通过左权民歌的文本窗口,文章主要考察了山西民间女性的空间建构与日常生活,探讨了山西民间女性的日常生活观念、想象以及生活方式的形成。并根据“空间与日常生活”理论分析了山西民间女性具体生活空间的建构,诸如“家”“田间”以及女性的身体。这些都对民间女性气质、生活方式的建构与女性身体的规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两年,站在这个崭新的平台上,中国经济在近两年呈现出勃勃生机。党的十六大以後,关於“社会财富”的议论成为热点,民营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不少地方的“红帽子”企业纷纷摘帽,创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有研究显示,我国目前民间资本存量超过11万亿圆,使这部分资本成为“百姓创业基金”,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是中国经济维持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2002年,我国先後颁布一系列政策鼓励民间投资,降低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门槛。民间投资出现启动迹象,特别是浙江、江苏等地民营经济空前活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7.
对“启蒙”话语及“民间”生存秩序的考察与思索是毕飞宇小说的两个中心主题。在他的笔下,“神圣”的“启蒙话语”被粗野、蒙昧的“民间话语”一再地冲击、颠覆,“启蒙者”被羞辱、愚弄,毫无还手之力,这构成了对“启蒙神话”的质疑。而另一方面,“民间”的话语环境中也渗透着强烈的权力意识,“民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具有权力“规训”力量的空间,成为极权政治获取其合法性的土壤和源泉。“民间”不再是想象中的非意识形态化的牧歌之地,它的复杂、蒙昧与野蛮也粉碎了知识分子的文学性想象。  相似文献   

18.
厢子 《今日南国》2010,(4):10-10
“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早已成为民间的一句俗语,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下,当供大于求,“酒好不怕巷子深”恐怕已不合时宜,“酒好”还得“吆喝好”,这样才能受人瞩目、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的双向民间立场及其现实主义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特殊的民间立场,不仅在于其利用通俗手法将政治意识形态进行“上”对“下”的文学现代性启蒙,也指他站在民间立场,代表并不拥有话语权的农民,从“下”而“上”对国家意识形态发表意见。正是这种连接起“上”与“下”之间身份的特殊性,才使赵树理的小说既具有为了与其“内在听众”保持“无间离”的密合状态而富有的种种特色(主要是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选取),又超越了民间艺术形式而有自己的独创性,并且因为始终保持这种现实主义的独创性,而使自己的作品在当代文学规范建立的过程中越来越发出不协和音。  相似文献   

20.
“文本”的创造与“原型”的转换,始终都存在着一种隔不断的互动联接,直到“文本”以独立的存在形式面世。民间原型的运用使得《尘埃落定》体现出巨量的人类学的价值。借助民间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了生殖崇拜与成人仪式、圆形循环与天命难违、洪水神话与征兆等几组民间原型在《尘埃落定》中的置换变形和巧妙结合,从而为阐释这部作品找到一种“元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