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申公豹》和《再论申公豹》是作家聂绀弩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两篇著名杂文,由于取譬奇特,含蕴隐晦,世人对其写作背景及讽喻对象存在着误解。从当时的历史文化环境看来,这两篇杂文的写作背景都与1944年延安指派何其芳等人来重庆宣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重大政治文化事件有关:前一篇杂文侧重于批评胡风对延安"文艺特使"何其芳的态度;后一篇杂文侧重于挖掘胡风之所以如此的深层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聂绀弩旧体诗的研究可以归纳为聂绀弩其诗其人的整体性评价与基于具体作品的诗歌形式与风格讨论两个方面,虽然现有的对聂诗的研究已关涉形式、主题以及风度等方面问题,但却没有研究者关注到聂绀弩旧体诗创作的动因问题。对聂诗创作动因开展研究可以完整地发现作家的独立人格及其诗歌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房福贤  吴辰 《东方论坛》2015,(1):123-126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历程,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讲,这个学科已经不再年轻,而种种迹象也表明了一个事实:这个学科正在走向成熟。[1](P502)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学科开始学会了反思,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文学史重建的构想和实践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文学史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轨迹。这条轨迹背后所蕴含的,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认识的深化,在看似清晰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在1985年那个火爆的"方法年",钱理群等三人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倡导用一种整体思维去打通近、现、当代三个时期的文学史.这一概念提出一种崭新的治史思路,立即在学界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随后作为呼应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重写文学史"等命题相继出台,形成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奇怪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倡导的热度不减,却似乎没有产生一部真正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学新编》一书,(1)突破了传统教材以西方文学为中心的观念,勾勒出了一幅世界文学的总体画面;(2)“厚今薄古”,注重20世纪文学的介绍研究;(3)编排体例上点面结合,重点突出;(4)内容分析时,视野广阔,理论性强,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作家作品的意义及影响,使全书具有理论深度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6.
洪子诚版《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学科教学的典范教程,其在治史实践中体现的优势与缺憾具有反照学科优劣所在的功能。透过洪本当代文学史可探知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存在涵盖面偏狭、经典缺失、学科内部存有分裂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研究、撰写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些进步,不仅表现在教材的数量上,也表现在编撰思路的推陈出新上。以具有代表性的三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当代文学史写真》及《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为例,可以看出编者在文学史观上各具特色的介入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详实的调查反馈信息为依据,在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的写作和使用情况.文学史写作的权威性已经不复存在,史出百家写风骚,文学史教材的使用因之呈现出"地方割据"的局面,标志着我国文学史写作上百家言说、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 11届学术年会围绕当代文学史写作和 90年代文学考察这两个中心议题 ,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前者对洪子诚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和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实事求是地交换了意见 ,对写史与学科建设提出了种种构想。后者涉及市场经济下的文学走向、文学全球化、诗坛分化、批评标准、网络文学、诺贝尔奖、个人化写作等诸多热点问题 ,以及对若干题材、文体的探讨和作家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学风雨兼程五十五个春秋。曾抒写过除旧与繁新、失误与调整掺半的十七年文学;曾经历过文苑萧瑟、百花凋零的文革十年文学;曾迎来过从深沟峡谷中冲出、生命意识觉醒、历史反思变化和时代生活投影的新时期文学;当今文坛,沉默中孕育着不久的爆发,平静水面下涌动着股股的  相似文献   

11.
黄修己独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和由钱理群、温儒敏等人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个人文学史和集体文学史著作,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做出了杰出贡献。在集体编写文学史的时代背景下,黄修己个人文学史的编写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学史写作自"重写文学史"浪潮兴起后,就一直是文学史研究的热点话题。由于时间上的近距离,当代文学的历史书写一直存在着变动性乃至对于书写者的挑战性。从当代文学本身的历史、现状出发,并结合已有的文学史写作,进而对当代文学史书写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中,对当代文艺思想论争的教学,要抓重点剖析;对历史的文学现象以及作家作品要注重再认识再评价;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参与现实的文学研究与评论,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巫小黎 《东方论坛》2007,(5):127-128
古远清长达70多万字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1949-1989大陆部分)历时将近20年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展卷喜读之余,想说说对于该书的一些个人看法,一为介绍这一成就巨大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此书,二为引起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16.
80年代以来,民族文学史和地域文学史的建设已取得很大成绩。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民族地域文学史的研究,是构建大中华文学史的必要一环。本文以《内蒙古当代文学概观》为例,说明了多种民族地域文化撞击带给文学发展的杂交优势,分析了局部与整体在思想上同大于异、在艺术上异大于同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世纪末,西方学者便开始了对中国文学史的书写。20世纪初,林传甲和黄人分别编写《中国文学史》,拉开了中国学者撰写本国文学史的序幕。迄今为止,学界已有数百本中国文学史著述问世。中国学者所著文学史,在文学理念、编写模式和文体分类等方面一直深受西方汉学界的影响,但随着近年来研究思路的改变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已经呈现出由整体“趋同”向“趋异”转变的走势。《中国文学史新著》与《剑桥中国文学史》这两部文学史著作,便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在中西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具有强烈的当下指涉性、无可摆脱的政治相关性。进入21世纪已有八九年时光,现今作为《当代文学史》课程接受者的大学在读学生生长于上世纪90年代迄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当代文学史中所提及的大部分文学现象缺乏亲身感受。如何吸引、诱导他们对当代文学的审美、求知欲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而又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多年前,我曾在《古代文学史教材应该注重什么》一文中,就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道:"教材是师者之本,道在其中,业在其中,惑也在其中,它启迪人的心灵智慧,也应该使教材的编撰者慎重地选择编撰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追求尽善尽美。"像我这样空发议论当然容易,实际上古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始终是件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乌托邦诉求表现为对理想社会的怀想,同时意味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国家主义乌托邦具有强大的道义感召力,而个人主义乌托邦作为人性的自然权利具有消极的一面。在非常时期,国家主义乌托邦与个人主义乌托邦之间的冲突会造成人存在的困境。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作为文革时代社会精神分析的文本,表现了个人主义乌托邦诉求对于道义强制的反抗与消解,并揭示了道义乌托邦的虚妄以及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