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研究女性就业问题、反映女性就业现状、提出女性就业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浙江女性就业状况“五普”资料显示,浙江女性劳动适龄人口为1632.26万人(本文以国际通用标准15-64岁为劳动适龄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73.03%,比“四普”时增加了234.70万人,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女性就业呈如下态势:1.女性从业人员不断增长,但速度有所减缓。浙江从业人员总数为2665.21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总数为1128.55万人,比“四普”增加107.08万人;…  相似文献   

2.
刘杰  黄未 《统计与决策》2016,(12):110-114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有序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父母工作于传统“体制内”行业的毕业生有更大的可能性实现就业,毕业生的个人社会资本积累,比如积极参加兼职和实习活动同样有助于大学生实现就业.同时,社会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单位性质也有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的积累都有利于毕业生更好的实现就业,获得更高的薪酬,并且有更大的可能性在国有部门就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地域、户籍等社会排斥政策的废除是实现公平就业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妇女劳动就业是妇女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妇女就业参与率的高低,既关系到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当前劳动就业中,妇女就业还存在着学历偏低、择业与招工的两难、性别歧视等问题,建议从营造有利于妇女就业的外部环境、提高妇女就业的竞争能力和落实妇女就业的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促进妇女就业.  相似文献   

4.
隋建光 《山东统计》2009,(6):38-38,28
“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全部都就业了,而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就业工作的最高目标。党的十六大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21年,四川继续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全省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回升态势下,企业生产经营稳步恢复,用工总体稳定,主要就业指标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重点群体就业状况良好,就业形势呈现总体平稳态势。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工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重要的在于对中国就业增长具有较大的贡献,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工资效应不容忽视.分析说明在当前的宏观就业背景下,实施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庄方琪 《统计教育》2007,(10):63-64
本文对社会就业形势及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展开分析,从社会、学院、学生个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高职生就业的因素,从学院角度提出了加强教学改革、提高就业质量、打造学生品牌竞争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妇女发展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涉及就业女性的有关资料,以普查的视野来观察我国单位就业女性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有两种目标选择 :一是经济增长优先 ,二是就业增长优先。长期以来 ,我国总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而忽略就业率的提高 ,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长日益有限 ,由此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并阻滞经济的发展。因此 ,应确立就业增长优先的基本国策 ,采取种种有效措施 ,扩大就业与再就业 ,使我国社会经济保持平稳、持续的良性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四川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一系列鼓励就业政策的实施,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构的基本形成,四川城镇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人数增加。据2004年城镇劳动力调查资料推算,全省城镇就业人口为1086万人,比二季度增加10万人,从2000年以来,四川城镇就业人口总量增加均在10万人左右。2004年四川城乡就业人口达到4691万人,就业率为73郾25%,城镇就业率为53郾87%,城镇就业率比乡村低29个百分点。在城镇就业人口中,男性为606万人,占55郾8%;女性为480万人,占44郾2%。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就业率比女性高16个百分点。尽管四川就业…  相似文献   

11.
朱峰 《统计与决策》2023,(15):85-88
技术进步使我国流动人口分别流向工资较低的非常规操作型职业和工资较高的非常规认知型职业中,导致就业极化现象。女性向上述职业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这理论上会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但现实中该差距却保持稳定。文章基于Brown分解法探讨了这一矛盾现象。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流动人口转移到非常规职业后,降低了职业分割引致的就业性别歧视,提升了职业内部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因此性别工资差距保持稳定;第二,流动人口的职业转移缓解了非常规认知型、常规型职业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第三,劳动力流向非常规职业提升了其职业内工资歧视的解释力度,加剧了就业市场上的职业内工资歧视。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求职要求的残疾人获得劳动岗位,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它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的特殊性,为其就业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他们缺乏资源(就业信息、社会关系等),身处不利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地位等),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目前余姚市城镇职工就业状况、失业职工生活状况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情况,余姚市城调队通过七个社区在2002年第四季度开展了一次“就业情况问卷调查”。一、城镇职工失业状况及原因了解和掌握失业状况及原因,有利于政策的制订和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在了解关于“您是否失过业”,有197人回答曾失过业,占除退休人员外338人的58.3%,其中男性100人,占50.8%、女性97人,占49.2%;回答没失过业的141人,占41.7%,其中男性78人,占55.3%、女性63人,占44.7%。导致城镇职工失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及时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意向,为大学生就业政策提供咨询服务。国家统计局抚州调查队在抚州市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意向快速调查,本次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为东华理工大学和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两个高校201 1届本专科毕业生,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70份。男女  相似文献   

15.
税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作为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手段对促进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是宏观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税收和就业的关系,是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以支持宏观就业政策顺利实施、促进两者互相协调的重要前提,也是扩大就业的逻辑起点。一、我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我国失业问题的基本状况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增长使得劳动年龄人口处于上升趋势,劳动力供给量过大,且长期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失业人口逐步增长(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 ,企业下岗人员和失业人员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能否妥善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不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 ,也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为此 ,社会各界纷纷为再就业寻策出力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就业的增长。但实践显示 ,再就业仍然是当今的社会难题之一。再就业路在何方?笔者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关键。以怎么看待妇女参与就业为例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通行的女性阶段性就业的做法 ,我国是否可行?本文拟作一探讨。由于我国农村妇女以家务…  相似文献   

17.
非正规就业统计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规就业已成为中国就业的一种重要模式,文章从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出发,认为非正规就业在内容和范围上有别于非正规部门就业,在此基础上,对非正规就业的统计口径、统计内容和数据收集方法诸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标志,又是结构调整与产业演进在劳动就业领域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商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解决城镇就业、提升劳动就业水平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全市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就业结构趋于合理。一、城镇就业的基本状况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和尊严,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去年下半年以来,因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出现下滑,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面临严重困难。在此情况下,山东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化解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有效就业量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地估算农村有效就业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对农村有效就业测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测算方法对中国1978~2005年的农村有效就业量进行了测算,得出了较为合理的测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