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战后日本的外汇管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李树铭战后日本的外汇管理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外汇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外汇资金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保证了经济发展对外汇资金的需求,实现了经济"起飞"。本文将对战后日本政府外汇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
1974年日本经济危机后,日本经济步入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经济步入转折时期的形势 1973年爆发战后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后,1974年一1975年日本随之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从此,战后日本经济持续近2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宣告终结,而步入了转折时期,经济开始低速发展。在1973年以后的日本工矿业生产发展中,出现了原油等原料、燃料价格飞涨,工矿业产品的成本急剧上升,设备投资大大减少、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大批倒闭,大量工人失业;通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外汇外贸立法研究中山大学法律系丁艳雅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诸方面的,其中实行“贸易立国”战略,并成功地推行了一系列外贸政策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各个时期推行的外贸政策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其适时制定和完善外汇外贸立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依据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相互联系,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共出现过三次劳动力短缺,分别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泡沫经济时期、经济长期低迷时期。劳动力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两个层面,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劳动力短缺的演变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劳动力短缺越来越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瓶颈,也加剧了日本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和脆弱性。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也一定程度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通过分析日本劳动力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给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个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资源赋予状况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自然基础 ,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日本国土狭小 ,人口众多 ,资源贫乏 ,再生产过程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保证进口原材料——出口加工制成品这一基本的循环模式连续不断地运行 ,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由此内在地决定了现代日本经济的开放性质。但是 ,在战后日本由后发展经济转变为发达经济之前 ,对外开放历经了一个循环渐进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日本政府采取的政策由保护、扶植、开放三个组成部分构成。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战后日本对外开放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需要“以进养出”,即有选择的进口必要的原料和燃料,加工成产品之后再出口。战后,日本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和保护本国的新兴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采取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加之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世界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相继出现,使日本的产业和贸易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日本为了缓解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和满足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日本政府把  相似文献   

7.
一 二次大战后,日本积极引进和吸收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大约经过35年的时间,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达到了与欧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水平,进而走上“自主开发”的道路。 五十年代经济恢复时期,日本各大企业依据1950年《外资法》的规定,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据统计,五十年代的十年间,全国引进的外国先进技术达2,300项之多,其中绝大部分属于  相似文献   

8.
9.
阎莉 《日本研究》2001,(3):12-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国际技术转移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与方式 ,对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仅用二、三十年的时间 ,跨入世界第二大强国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国际技术转移 ,即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不断提高本国技术水平 ,在此基础上再向国外进行技术输出 ,当今的日本技术输出已成为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国际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日本成功的技术转移与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分不开的。中国现在正在进入 WTO…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对美领土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刘世龙本文探讨战后日本在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问题上对美政策的演变。概括地说,战后日本对美领土政策的发展规律是从初期(1947~1954年)的间接路线走向后期(1965~1972年)的直接路线①,中间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11.
战后四十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为举世瞩目。究其成功因素颇多,本文仅就战后日本的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做初步探讨,略窥万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的报业,是政府汉字政策实施的重要阵地。在积极参与汉字的制定工作的同时,报业人士以汉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向国语审议会提出了补正汉字的要求。通过报刊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重点谈及报纸与战后日本汉字政策之间的关联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恢复与发展过程中对外汇管理工作由集中统管到自由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值得借鉴。一、战后日本政府的外汇管理 (一)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在日本政府大藏省领导下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统一集中管理外汇。有关外汇的方针政策以及外汇法规,统由日本银行制订经大藏省批准执行。具体外汇业务由日本银行指定外汇专业银行办理,其它商业银行均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商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78年,商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3%;就业人口为总就业人口的22.4%,可见它和其他产业一样,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农业经过一系列农业改革,取得了成效。而其关键在于农业改革政策的有力推行和相应地农业立法的同步进行,较完善的经济法律制度给予了保证。下就这一课题,略予分述。一、战后日本的农业政策战后日本的农业政策,依据战后日本经济不同阶段的发展出现了:农地改革、农业恢复、农业发展、提高和农业综合调整等三个不同阶段的转变。无疑,在每一不同阶段的转变中,也随之建立了不同调整作用的法规。 (一)农地改革和农业恢复阶段。这一阶段是日本战后初期的1945年到1955年,日本农业政策的第一次转变。这一时期农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以农地改革为开端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以增产粮食为目的的保护自耕农的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16.
刘轩 《日本学刊》2007,(4):64-72
民营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调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革现存社会组织结构,减少社会交易成本,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在推进民营化的政策过程中,由于特定制度环境的影响,政策过程可能会偏离政策自身的价值取向。战后日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虽然两次民营化的社会背景和政策过程不尽相同,但是在"分割性多元主义"的利益集团决策体制下,经过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博弈,使民营化偏离了其自身的价值取向,最终只是基本满足了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7.
产业合理化又称企业合理化,它是日本政府在战后经济复兴时期继倾斜生产方式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产业政策,贯彻实施于横跨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两大阶段的50年代。对这一政策做一实证性考察,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战后日本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的原因,而且由于这一政策是在低积累、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制定和实施的,因而对当前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选择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档案出发,探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回教政策的动机及具体内涵。经考证得知,支配这一时期日本回教政策的有两股力量:一是外务省;一是陆军及大东亚省。前者主要关注中东方向,依托大日本回教协会积极对中东穆斯林国家开展无线电广播等宣传工作,培育其亲日立场,并借助"政策审议会"推动相关决策。后者更重视"共荣圈"内的穆斯林管理,一方面推动中国内部的汉回对立,并意图在西北构建独立的回教国家;另一方面,日本也大力推进东南亚穆斯林的宣抚工作,并成为其早期在东南亚迅速扩大战果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回教政策不仅是日本与德意串联、从西向包围英美苏的重要工具;也是其在东向推动构建"大东亚秩序"的核心政策之一,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为0.04公顷,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地也只有0.45公顷,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日本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家。明治维新后,不论是就业人口还是国民收入,农业均为主体。如1885年,在就业人口和国内净产值中,农业分别占70.1%和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对朝政策的演变及其前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丁英顺冷战结束后,围绕朝鲜半岛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有利于缓和的巨大变化。朝鲜半岛问题成了东亚地区遗留的冷战遗产之一,其局势的发展时常牵动着周边国家的神经。不少国家都把调整对朝政策作为一个外交课题。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