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影响力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力抓好再就业培训则是实施这一工程的基础和关键。我国现行的再就业培训制度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与不足,直接影响了再就业培训的效果,致使再就业培训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必须从加强再就业培训立法、规范再就业培训管理、健全再就业培训制度以及加大再就业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完善我国再就业培训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下岗再就业这个社会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现行再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岗待业者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如何面向培训对象设计教育模式,提高再就业教育的社会效益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再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再就业培训工作是再就业工作的奠基石,本文从思想素质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方面探索如何做好及夯实再就业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4.
国家对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是相当重视的,但是,初步调查发现证明,现阶段培训内容、方式还有待完善。从再就业技能培训看,单纯技能培训并不能实现社会失业人员的充分再就业。失业群体,包括大量的城镇低保群体,只有拥有积极再就业的信念、愿望、职业理想等心理和伦理素质,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推进社会的再就业整体质量和水平。笔者通过对我国再就业辅导现状的客观分析,以及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再就业心理辅导经验,提出了我国的再就业心理辅导的制度设计,以及就业心理辅导制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再就业工程的形势,认为实施再就业工程任重道远,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再就业的根本途径,指出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完善保障体系是顺利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扩张中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被提高的征收补偿所掩盖。征收补偿并不能替代再就业。当前城市扩张中的失地农民再就业不充分、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差,邵分人再就业困难。原因在于失地农民工作技能、雏权能力缺乏;现有的再就业促进、培训服务不到位。在坚持市场化取向的前提下,应建立分类分层培训体系,完善就业促进服务机制,完善宏观再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7.
切实增强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实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失地农民失业形势比较严峻,根本原因是其自身素质相对偏低,切实开展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势在必行。但由于制度规范缺乏、思想观念滞后、宣传工作较薄弱、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失地农民培训和再就业的效果仍不甚明显。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实施有效的示范和激励、注重培训需求的表达和整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等,以增强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与我国就业再就业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就业与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失业问题严重,特别是加入WTO后,在过渡时期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和复杂.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加强就业与再就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实施有利于就业与再就业的产业政策,建立市场化的就业竞争机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提高再就业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对退役运动员这一类特殊人群的社会价值定位长期以来存在争论,因而他们退役后的再就业也就成了难题。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与运动员再就业政策和制度相对落后有联系,与运动员再就业培训落后相关,应分析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就业在经历危机后被动返乡,如何有效地促使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甘肃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劳务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严重,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就更为严峻。对甘肃省返乡农民工就业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系统分析了返乡农民工的基本特征、就业经历、返乡原因、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等,得出劳动技能不高是制约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主要瓶颈,职业教育是农民工提高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的结论。并指出甘肃省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内容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发展农民工职业教育,要在形成培训合力、强化培训保障、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力开展再就业职工职业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新领域。面对再就业培训的需要,主动服务,建立社会需求的办学机制,以促进高等成人教育自身的发展,已成为高等成人教育工作中新的挑战。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来,全国已有一千多万下岗职工,为了尽快实现这部分人的再就业,必须尽快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因此各类成人高校要为再就业工程做出新贡献。高等成教战线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是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针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下岗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下岗失业者的就业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技能传统单一,政策的激励功能失调制约着再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再就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以及开展教育培训等是再就业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与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并非是一时一、非此即被的关键性矛盾,没有必要为保护一方而公开排斥另一方。排斥限制农民工进城是有失公允的,是城市利益偏好者狭隘片面观念的体现,也是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相悖的。再就业工程还有更迫切的、涉及国家利益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要加以重点关注,如信息服务、就业培训、健全法制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将比较充分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要用足用好再就业扶持政策,要加强教育与培训,使下岗职工了解就业政策,适应就业形式,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再就业能力,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和完善延伸到街道、社区的就业服务,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以创造再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失地农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隐形的弱势群体,其再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广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被视为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一些失地农民培训项目却因为农民参与度不高而开展得不甚理想.通过对失地农民培训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发现技能培训经历、雇佣关系、对培训效果的看法以及培训时间等变量,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意愿在统计上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失业保障系统既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现有的失业培训活动,以更好地帮助和指导相关的失业人员再就业。  相似文献   

17.
城市妇女再就业的社会学分析--无锡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量描述无锡下岗女工的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培训等因素与再就业职业的关系的基础上 ,文章用职业社会学理论分析了再就业的职业流动所涉及社会问题 ,指出女性再就业问题实质上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社会成本的承付与转移的问题 ,这是社会学与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安徽省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培训状况、保险状况、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土地补偿款的理性消费对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自主创业人员具有正向影响,而非理性消费则相反。最后,文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调查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研究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结构特征及各类型群体再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失业人员的个体禀赋、人力资本特征、经济特征和再就业观念等因素均影响着其再就业选择。具体而言,健康程度和是否参加再就业培训对失业人员的就业选择不具有显著影响,之前工作岗位性质为基本操作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失业人员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失业前月工资较低、领取过失业金的失业人员更倾向于选择灵活就业,对工资期望低且对自身认知一般的失业人员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受教育程度、失业前月工资、对工作的期望工资及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对两类群体就业选择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但老年群体未就业的比例要高于中青年群体,之前工作岗位性质为技术操作类的老年群体较少选择灵活就业,而是否领取失业金对中青年失业群体再就业有着直接影响。据此,要健全再就业培训体系,完善再就业补贴制度,发展就业服务机构,以有效促进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相似文献   

20.
再就业是我国当前社会出现的一大热点、难点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 ,我国下岗职工未就业比例越来越大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下岗职工对再就业的各种心态 ,认为陈旧落后的择业观严重阻碍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提出应对下岗职工 :进行国情宣传教育 ,加强科学文化学习 ,加强各种技能培训 ;发挥集体的智慧 ,从各个方面加强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 ,并实质性地开拓就业范围 ,努力让下岗职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