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法中对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规定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对此主体应限制解释还是扩大解释是存有争议的.2008年5月最高院出台了新的司法解释后对五种情形之外的非法行医罪主体的范围问题仍然是存有疑义的.本文在理论上以刑法的谦抑性为视角从刑法学层面上探讨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2.
刷单炒信是网络平台交易中司空见惯的违法现象。由于未能厘清其不同样态及法益侵害,理论与实务对刷单炒信的刑法评价仍存在较大争议。普通刷单炒信、组织刷单炒信及提供刷单平台服务是刷单炒信的不同样态呈现,三者在行为结构、社会危害及法益侵害等方面各有不同表现,刑法应当予以区分评价。尽管当前网络平台违法犯罪形势严峻,但普通刷单炒信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不宜适用刑法规制。相比之下,组织刷单炒信严重违反国家广告经营管理制度,应以虚假广告罪论处。提供刷单平台服务严重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制度,应成立非法经营罪。组织刷单炒信中包含提供刷单平台服务内容的,可按牵连犯从一重处断。  相似文献   

3.
关于教唆自杀行为是否具有可罚性,在学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之间的对立。目前所存的学说由于其自身的缺陷或者与中国目前刑法理论体系不相符合而无法完整地解释教唆自杀的可罚性来源。限制从属性说和混合惹起说能够科学地说明教唆自杀的可罚性。从共犯的从属性和可罚本质说明,在正犯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共犯行为却具有较正犯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教唆自杀行为应当独立成罪。  相似文献   

4.
结果犯研究     
结果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比较有争议的概念,是直接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既遂类型之一,在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中不存在结果犯.结果犯是行为人在客观方面不仅实施犯罪行为,而且还必须发生由此行为引起的法定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类型.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举动犯是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的既遂类型,但这种划分与刑法的规定及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不符,其关系必须厘清.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走私固体废物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予以明确,弥补了立法的不足;走私固体废物罪的行为方式应当包括间接走私;对于走私固体废物罪与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的关系,既要把它们区别开来,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法条竞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刑法中的邪教犯罪进行了论述(一)介绍了我国对邪教犯罪的立法概况及不同时期对邪教犯罪的打击情况;(二))论述了我国邢法中有关邪教犯罪的罪名、罪数及各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三)分析了在认定有关邪教犯罪时应当把握的法律界限;(四)对邪教犯罪进行刑罚惩罚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强奸罪的犯罪对象是妇女,相应的,只有年满14周岁的男性才能成为强奸罪的犯罪主体.这样的主体范围导致许多强奸行为事实上不能以强奸罪论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现行刑法中强奸罪主体的范围太过狭窄以至于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运用法律手段调整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漫议文/首都师范大学陈虹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案)》中增加的条文中有惩治“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规定,这是运用法律手段调整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对巩固和...  相似文献   

9.
司法解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56条"通谋"的理解有自相矛盾之嫌,一方面将"通谋"扩大解释为共同犯罪故意的形成;另一方面认为"通谋"包括"明知"和"多次帮助"的情形,从而将没有意思联络即没有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帮助行为包括进来。司法解释对"通谋"的解释结论实际上是一种司法拟制,违反了罪行法定原则。从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的角度看,司法解释的结论也不妥当,因为只有不适当地增大了法益侵害危险的中立帮助行为才能以共同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部是一支由多民族干部、战士组成的部队。近日,有两名少数民族战士(一名维吾尔族,一名回族)说:“我们要开戒,跟大家一起吃。”这时,几位汉族战士开玩笑地对其他少数民族战士说:他俩都开戒了,你们怎么不开戒?弄得这些少数民族战士很不愉快。领导得知这件事后,在军人大会上严肃批评了那几位开玩笑的汉族战士,并说:“你们这种行为是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这句话使大家面面相觑。请问:他们的行为是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吗?法律上对少数民族同志自愿改变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