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其中写了两个主要人物:廉颇、蔺相如;但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主要使用映衬的手法来突显其精神,突出其形象,收到了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1)以赵国之"无人"映衬蔺相如乃"天下一人"。秦王派人送书给赵王,愿以十五城换得和氏璧。赵王与诸大臣谋议:"欲  相似文献   

2.
一、中学文言文课文中“左与右” 文言文中“左”与“右”有着它特有的含义,它表示礼仪,与现代汉语表示方位意思完全不同。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到渑池之会后,因蔺相如功大,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此处“右”,即上位,指蔺相如官位在廉颇之上。  相似文献   

3.
做人应学会宽容。老年人更应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健身和摆脱烦恼之“良药”,能使人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说来也巧,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有一天我去一位老朋友家串门遇到这样一个场面:他刚一出门,突然被一位年轻人泼出的一盆污水弄了个落汤鸡,还没有等这位小青年说话,老朋友一边擦着身上的污水,一边对小青年说:“没关系,没关系,等一会就干了。”他的宽容大度和坦荡胸怀,使这个小青年深受感动。这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宽容大度的美丽故事,多么让人欣慰。我国历史上流传颇广的典故《廉颇与蔺相如》就是指大将军廉颇无端忌妒蔺相如,处处…  相似文献   

4.
《史记》,犹如一幅巨大的长廊漫画。司马迁在其中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先秦和秦汉时期君臣、主客、父子、兄弟、叔侄之间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的丑恶社会现实。其批判的范围之广阔、内容之深刻、感情之激愤、笔力之遒劲,在当代社会中是独树一帜的。从先秦一直延到汉武帝时代,一些贵族、豪富招养宾客,多者至几千人。这些宾客大都趋炎附势。司马迁在《史记》中多处揭露和抨击。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廉颇为赵国大将,后免长手归,失势,客尽去;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气愤地说:“吁  相似文献   

5.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自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列传”,是记叙一般人物的传记。列传有记一人的专传,有记数人的合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属于后一种。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着力叙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的生平事迹,也附带叙写了赵奢、赵括和李牧等人的事迹。课文节选的这  相似文献   

6.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采用历史背景呼唤蔺相如、伯乐认才推荐蔺相如、赵国危难后用蔺相如、现场斗争展示蔺相如、廉颇负荆蔺相如等五大层面烘托比较艺术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蔺相如这一典型形象 ,处处闪烁着烘托比较艺术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古代“尊左”与“尚右”问题新探──兼谈以“左右”示“尊卑”的“三分法”康一、“虚左”与“位右”是否矛盾《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从车骑,虚左”句,课本对“左”的往解是:“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句,课本对“右”的...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为蔺相如列传的过程中,从搜得的旧闻中选择了三个典型的"故事"予以叙述,它们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通、退让廉颇.但在处理与加工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司马迁尽力发挥了其卓越的想象力,表现出非凡的叙事艺术技巧与能力,并以历史浪漫主义的态度塑造了蔺相如的人物形象,令史学与文学的结合恰到好处,无愧创作出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在为蔺相如列传的过程中,从搜得的旧闻中选择了三个典型的“故事”予以叙述,它们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通、退让廉颇。但在处理与加工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司马迁尽力发挥了其卓越的想象力。表现出非凡的叙事艺术技巧与能力,并以历史浪漫主义的态度塑造了蔺相如的人物形象,令史学与文学的结合恰到好处,无愧创作出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0.
相传始建於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前325年一299年),是越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故称"武灵丛台"。颜师古《汉书注》称,因褛榭台合众多而"建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间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普名扬列国。现存古台雄伟壮观,是明清以来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成为古城邯*的象徵。闻名遐迩的武灵丛台,招来历代文人墨客题诗赋咏,尽情抒怀。1750年9月清乾隆帝巡幸江南过邯*登丛台写道"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褛赋咏谢雄才…  相似文献   

11.
六、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是历代为人传诵的名篇,自肖统《文选》后,流传颇广.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且西伯伯也,拘於羑里;李斯相也,具於五刑;淮阴王也,受械於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  相似文献   

12.
上卿 战国时代最高级的官。如:“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宦者令 宦官的头目。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同上) 舍人 派有差使的门客。战国时代,贵族或官僚家里都常常养着一些食客。如:“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同上) 美人 妃嫔的总称。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同上) 大夫 古代统治阶级,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后来成为一般任官职者之  相似文献   

13.
宦官,指被阉割失去性机能,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官员,古代即有“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后汉书·宦者列传》)的说法.宦官的称谓甚多,有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中涓、内官、内待、太监、内监、内珰等种种名目.我国阉宦制度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周代置官,宦者已在其列,《周礼》对阉宦的职责规定是“寺人掌王宫之内人及女宫之戒命”;《左传》记载,春秋时阉官掌理王之内政、宫令,曾直接介入齐、楚、晋、宋等国国君的更迭废立大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告诉我们,赵国名臣蔺相如本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食客),是缪贤将其推荐给赵王出使秦国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前,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的墓碑,竖立在他的家乡天津静海西双塘村的墓地。孙耀庭於1996年12月17日逝世於北京广化寺,其逝世引起了海内外新闻媒体的注视。中国新闻社、美闻社、法新社、时事社、法国电视二台等纷纷播发了消息,国际上百家报刊报道了他去世的情况,一些国内外新闻媒介曾为问并关注其墓碑的竖立。生前,孙耀庭希望博杰先生为其题写碑文,因溥杰先生去世,遂成遗憾。监於孙耀庭曾追随溥仪多年,监终前,他嘱托忘年挚友、曾为溥仪题写墓志的贾英华先生为其题写碑文。早在10年前,贾英华以《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成…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谦》之伦理意蕴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从“谦”卦之小象,也即《谦》之九三爻辞之位,能恰当地说明《谦》缘何具有“自卑尊人”的道德理性;从“谦”卦之大象中的“寡益多裒”的得理平施之道,可体悟出《谦》之道德意蕴的深层基础。有如此伦理意蕴的“谦”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铁路     
1989年9月24日、北美洲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天虹体育场, 聚集几百名中外人士,举行加拿大铁路华工纪念碑揭幕典礼。 纪念碑位於多伦多市士多巴丹拿大道市立公园入口处,高达35尺 的铁路华工纪念碑,它由两座架柱桥组成,顶座是一铁路轨道,并有 两屋真人大小的华工铜像分别工於桥脚和铁轨上。这是加拿大政府为 纪念17万名铁路华工在1880年修建太平洋铁路作出了卓赵贡献而修 建的。碑文载曰:“一八八○年至一八八五年、一万七千名中国广东省 的男工,来到加拿大西部。参加穿越洛碳山危险地段的修建,筑路过 程中四千多人…  相似文献   

17.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介之使”,课本上注解为“一个使臣。介、个。”(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233页注)有些选入这篇文章的名家注本也多从此说。如王伯祥《史记选》中就说::“遣一介之使,派一个使臣,介通个,单独之义。”(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史记选》273页注58)尽管如此,笔者不敢与同,现谨陈拙见如下与持“介”通“个”说的同志商椎。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进步的政治家和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曾在永州(今湖南零陵)、柳州亲手书写过不少碑刻。遗憾的是,这些碑刻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过一块。现存与柳宗元有直接关系的仅有一块残破的、相传为柳宗元手书的柳州“龙城石刻”。然而,对它的真伪和碑文解释,历来争论激烈,众说纷纭,故本文特作新考,以就教於学术界。一、“龙城石刻”发现辨伪和有关记载汇析现藏广西柳州市博物馆的“龙城石刻”是一九三三年按照原碑拓片仿刻复制的(见图)。现陈列在柳州市柳侯公园柳侯祠内的“龙城石刻”则是一九七七年再仿新刻的。据原碑拓片和一九三三年的复制品可知,碑呈狭长不规则圆角四边形,右上角残缺,下面边缘也有少许残破。长0.47、宽0.17、厚0.05——0.075米。碑文竖排,共八行三十字,行书字  相似文献   

19.
鹿城区是温州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浙江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区。相传东晋太守郭璞建城时(公元323年),有白鹿衔花而过,留下了一片祥云,自此也就有了"白鹿城"之称,它象征着吉祥,预示着繁荣与昌盛。  相似文献   

20.
梁襄 《老友》2009,(5):50-50
浙江嘉善县西塘镇位于锦绣江南的杭嘉湖平原,地处九条河道的交汇点上,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称。西塘建镇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古代称斜塘,别名平川、萍川。相传春秋时,伍子胥所凿的伍塘之水直抵境内,故又有"胥塘"之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